分享对清宫《八段锦册》的初步解读和练习方法(上)

来源: Shubin 2022-08-28 08:43:52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9918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Shubin ] 在 2022-08-28 08:56:45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数月前我发过一篇博文,聊聊清宫彩绘本《八段锦册》。之后除了自己研究练习之外,还到网上搜索了一番。发现这个《八段锦册》的照片大约是在2018年现身网络的,随后跟着转载和介绍的文章比较多,但是讲解练习方法的文章很少。目前看到的有两篇 [1]   [2] , 但他们文中写的与《八段锦册》里的动作相对比,似乎相关性不强。

我练习八段锦的时间不长。由于之前有练气功的基础,解读和练习《八段锦册》一段时间后,发现有些感受和体会,与网上流行视频里讲的有所不同,故分享出来与同好切磋。
练习八段锦最好光着脚在地毯上面做,因为脚趾有抓地的动作。衣服要宽松,保证肢体伸展时不受限制。各式之间,要有适当的停顿。一个式子做完后,要放松静立大约5-15秒钟,用以体会身体的感觉,调整呼吸和姿势。呼吸采用自然呼吸即可。在练习中如果在某一处呼吸自己发生了变化,顺其自然比较好。
在下面各式中,凡是有向左和向右两个相同动作的,这里只讲左式的动作,以节省篇幅。另外,本文中没有附上《八段锦册》的图片,想看的请进此链接

预备式 
身体自然站立,两脚大概与肩同宽。双眼平视眼神内收。双臂自然下垂置于体侧,下颌稍微内收,脊柱正直,头微微往上顶,全身放松。如果觉得不够放松,就以脊柱为轴,小幅晃动和摇动头,颈,肩和腰胯,再以头带动身体小幅上升下落,轻颠几下双脚。

1. 双手托天利三焦
解读:从图里看,拳师的头是尽量的往后仰,眼睛往上看,而且双臂还没完全伸直。图中大臂的长度大约是小臂的60%左右,所以此时双手中指的位置,大概是与脚尖平齐。另外,图中拳师双手大拇指的位置比较高,像是有意抬起来的样子。双手的食指和中指几乎接触。
练法:1.两脚靠拢站立,但不须完全贴紧(也可以双脚与肩同宽站立)。双臂分别向左右两侧摆起,与髋同高,然后再往回移,收至腹前。手心向上,双手中指相向相对,离开大概2,3寸距离。吸气,从腹前往上托。
2.上托至与肩同高时手腕转动使手心向内。在颈部或在耳朵外侧翻掌,从手心向内转成手心向上,从头的后面或头顶往上托(也可以从脸前面上托)。以无名指,中指和大拇指引领小臂和大臂向上伸开。
3.掌根适度用力往上托使双臂完全伸直。双肩朝颈部收缩,大臂可以与耳朵接触,使肩关节和胸肋完全伸展开,头后仰眼睛往上看,10个脚趾抓地。适当的停顿大概1,2秒。之后手臂放松向下降大约半寸,再向上托。可以重复几次。上托时候手背不需要刻意与小臂成直角,两手的指尖也不需要准确的一一相对。
4.双臂和双手放松。双臂保持伸直,以肩关节为轴从身体两侧慢一些下落回到体侧。

2. 左右开弓如射雕
解读:《八段锦册》里该式图中所画的,是双臂大约90%拉开的状态,因为拳师的两肩并没伸展开。如果双臂充分拉开的话,胸肋都会撑开,同时上半身会转回来朝向正前方。另外,图中拳师的右脚跟是提起的,只有前脚掌着地。
练法:1. 双脚与肩同宽站立。腿向侧方迈出一大步成马步。双臂分别向左右两侧摆起,从体侧划弧抬高,环抱在胸前,两手的手腕相交搭腕,手心向内。左手在外,右手在内。
2. 左手食指翘起来指向自己,其余三个指头半握拳,不要握太紧,大拇指搭在中指上。右手成虎爪(大拇指也可以立起来)。左脚以前脚掌为轴,脚跟适度提起后内旋大约30度,同时上半身向左转大约45度,就像《八段锦册》里该式图中的样子。
3 左手的手心向上,以食指(和大拇指)引领向左侧伸出,接近完全伸开时,食指向上伸直(拇指也可以向上伸直)。左手伸出时,右手同时往右方拉开,眼睛可以看左手食指。完全伸拉之后,胸肋充分撑开,头适度后仰,背部挺直,双肩适度上升。停顿大概1,2秒。之后双臂可以适度放松向回移动大约半寸,然后再拉紧撑开,重复几次。
4 两手放松,手指伸展开。左脚以脚掌为轴,脚跟内旋回位。右手和小臂一起向右方旋转与肩平,双臂放松慢一些下落回到体侧。

3. 调理脾胃须单举
解读:从《八段锦册》该式图中所画的,拳师的衣服看,左手好像是放在腰间,或是抓着腰带。如果身体不扭转的话,举起的这只手,似乎扭到了一个不可能达到的位置。再看图中两脚的位置,如果拳师是双脚并立与肩同宽站着的话,那么画师的位置,是在拳师的侧后方。所以拳师的身体是向右扭转了大概20-30度,而且是两脚分开一段距离站立。
练法:1. 两脚分开站立,与肩同宽或略窄一些。双臂向左右两侧摆起,与髋同高掌心相向,然后双臂摆回,双手手心向上,双手中指相向相对,从腹前往上托。吸气。(如果两脚之间的距离比肩宽,可以有脚的动作,做1.2.3a.4 这四个动作。)
2. 两手上托至大概与肚脐同高时,左手从胸前继续上托,在耳朵外侧翻掌,然后从脑后往上托举。右手向内旋变成手背向外,再把右手自然平放在腰部。
3.在左手从脑后上托的同时,躯干随之往左后方转动大概30-45°角。右手一直放在腰部不动。左手充分上托之后,脚趾抓地(左脚可以适度用力)。屏气1,2秒钟。上托的手臂适度放松,之后再上托脚趾适度用力抓地,重复几次。
(3a.在左手从脑后上托的同时,身体重心移到右腿,上半身与右腿成一条直线。左脚以前脚掌为轴向内扭转大约90度,脚尖指向左方。左手充分上托之后,左脚跟提起左腿也随之完全绷直以脚尖着地,稍停。上托的手臂稍微放松,之后再撑开,同时左脚脚趾上翘下压按压地面。重复几次。)
4.左臂放松,身体转回面向正前方。左手下落同时向左侧外展,右手离开腰部向上抬起并向右侧外展,两臂再向左右两侧伸开与肩同高。活动几下手臂,然后回到体侧。

4. 五劳七伤往后瞧
解读:这一式与常见的各家练法都不同。从图中拳师衣服的皱褶和手的位置看,双臂是内旋而不是外旋。另外,拳师的双肩似乎未往下沉,而且双脚的脚跟略微微提起。如果双臂继续内旋,双肩可能会轻微往上耸并内收;臂,肩和颈部的筋肉会有拉紧的感觉。另外,似乎拳师的躯干也往左边转了。
练法:1. 两脚靠拢站立(不需要完全贴紧),肩部放松。双臂向左右两侧摆起与髋同高,然后摆回。吸气的同时手臂(与肩同宽)从体侧向前升起,手心向上,双手如同捧着一个大盘子。小臂与大臂大约成90度角。上捧至两大臂与肩同高后,双手继续往上伸并保持手背向外,直到双臂与身体成一条直线,手指朝上。双臂尽量往上伸展,稍停1,2秒钟。
2.双臂(保持伸直)以肩关节为轴慢一些下落,手心向上(或者相向),手臂伸向前方。在慢慢下降的同时,双臂逐渐向左右两侧分开,两个手臂之间成大约90度角,仍旧保持手心向上。
3.双臂下降到手臂与身体成大约45度角时,挺胸并将身体重心前移到脚掌。手臂继续下降至两臂与身体的角度大约30度左右,头转向左方眼睛往左后方看,同时手掌和小臂内旋,从手心向前至手心相向,再到手心向后甚至向外(双臂适度撑紧,双掌翘起手背朝上)。之后可以屏气,保持1,2秒钟,10个脚趾抓地。
4.双手放松以小指引领旋转回来,头也从左边转回来。把肩部和手臂和活动几下,回到体侧。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真佩服这么细心揣摩! -danren- 给 danren 发送悄悄话 danren 的博客首页 (43426 bytes) () 08/28/2022 postreply 09:40:17

谢谢鼓励。我觉得要想稳而不僵,需要放松,马步宁高勿低。还有就是不要用力,或者说80%的动作都尽可能用很小的力。 -Shubin- 给 Shubin 发送悄悄话 Shubin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8/28/2022 postreply 09:56:46

这个真需要配一段视频,如果有可能的话 -dudaan- 给 dudaan 发送悄悄话 dudaan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8/28/2022 postreply 09:52:35

视频有好处也有坏处。有些人以为视频就是标杆,尽量按那个去练。但各人体质等有不同,必须自己觉得舒适才好。比如 -Shubin- 给 Shubin 发送悄悄话 Shubin 的博客首页 (269 bytes) () 08/28/2022 postreply 10:58:07

我写这个短文,一方面是想与同好切磋,另一方面是想检验一下自己的能力。能否理解古人对经络气的运用,能否根据1,2幅图 -Shubin- 给 Shubin 发送悄悄话 Shubin 的博客首页 (62 bytes) () 08/28/2022 postreply 11:25:19

谢谢分享! -春暖花开2016- 给 春暖花开2016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8/28/2022 postreply 16:20:03

谢谢观赏。刚才想加一句到主帖里,说是推荐到首页的不能修改。那么就放这里吧。在“五劳七伤往后瞧” 的动作3. -Shubin- 给 Shubin 发送悄悄话 Shubin 的博客首页 (404 bytes) () 08/28/2022 postreply 18:39:55

对于第四招是有很多不同的练法,迷惑。 -红石榴花- 给 红石榴花 发送悄悄话 红石榴花 的博客首页 (421 bytes) () 08/29/2022 postreply 05:37:47

第4式的眼睛看哪里,自己的感觉比较重要。手臂外旋和内旋,对身体的调节是不一样的。练到一定程度,头会自己转过来,然后 -Shubin- 给 Shubin 发送悄悄话 Shubin 的博客首页 (835 bytes) () 08/29/2022 postreply 06:32:54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