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出版的书, 作者是个从德国移民到美国的犹太后裔, 50年代他去了战败的德国采访了10个普通人的纳粹,(他隐瞒了自己的犹太族裔)。一开篇他就说了,本来自己应该恨这些纳粹,但发现自己其实挺喜欢他们的,还跟他们成了朋友。他们就是生活中的你我他。
这本书是围绕这10个纳粹的采访实录,角度不是从创造历史的巨人们, 而是在历史里随波逐流的普通人。 我揣测是作者特意选择的普通人视角, 根本原因是他想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没有人性的法西斯政府倍受当时的德国人民爱戴?诛心之论是莫非普通德国人民这么邪恶? 随着书的展开,答案慢慢浮现。我对作者观点的解读是,是文化和历史的土壤,加上人性的弱点, 而非普通德国人民的邪恶。
书中也插入了一些对德国的高知采访,他们的反思比这10个人更深刻。 但书里的普通人角度更发人深思, 作者讲述的很多历史和文化细节, 是我以前一无所知的。他的观察都是在50年代的观察, 可我觉得就是在今天也很有意义。 说说作者的观察, 里面夹带了我的理解。
1. 作者指出,有什么样的政府, 往往是因为后面有什么样的人民
独裁政府是有其文化和历史的土壤。 作者当然会不由自主的从美国人的滤镜里来看, 发现德国普通人喜欢叫自己“little men”,他们相信精英统治, 他们没有美国人那么强烈的自我意识, 也没有美国人骨子里相信的“天赋人权”的平等意识。
作者有很多具体例子, 比如他让德国朋友们想象如果自己当德国国家元首, 会怎么做。 德国人都不肯想象, 说自己怎么可能当国家元首。 他在美国教书时让大学生们想象当美国总统, 学生们滔滔不绝, 口若悬河。
当时的德国人不关心外面的世界,也不想知道。 如果自己所在的群体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利益, 比如说就业机会增加,社会经济大为改善, 就不去想少数群体(比如犹太人)受到的极大的不公对待。 等轮到自己被不公对待, 就太晚了。
纳粹政府得到当时很多人的爱戴主要原因, 是因为他们解决了当时德国的就业问题和经济问题。 50年代作者采访的这些普通人,没有人愿意承认纳粹政府的邪恶和罪行。 50年代这些普通人认为希特勒犯的是军事错误, 而不愿意承认其犯下的反人类罪。他们反问作者在二战期间,美国不也把日本后裔关到集中营了嘛, 这不是50步笑一百步嘛。
基辛格的On China一书也是这个观点--今天的中国政府体制后面,也是有其深层的历史文化原因的,比如几千年儒教的君臣父子, 比如几千年的中央集权, 比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2. 独裁政府让群众特别忙碌,转移矛盾焦点。
"The dictatorship, and the whole process of its coming into being, was above all diverting.
Nazism gave us some dreadful, fundamental things to think about, kept us so busy with continuous changes and ‘crises’ and so fascinated, yes, fascinated, by the machinations of the ‘national enemies’“
让人莞尔。 泱泱大国,前天鼓动人们砸日货, 昨天抵制韩国货,今天的敌人是美国,人民每一天都很充实忙碌,指哪恨哪,顾不上琢磨自己内部的问题,何其神似! 当然天下乌鸦都差不多黑,各国政府们都爱玩这招。
3.接着第二点的硬币另一面, 从个人角度上说,人的能力精力是有限的,顾不上的时候,就会逃避和否认责任。
作者的这段解析入木三分:
“A man can carry only so much responsibility. If he tries to carry more, he collapses; so, to save himself from collapse, he rejects the responsibility that exceeds his capacity.
Responsible men never shirk responsibility, and so, when they must reject it, they deny it. They draw the curtain. They detach themselves altogether from the consideration of the evil they ought to, but cannot, contend with.”
作者这段话的现实意义则是,咱们对家人朋友千万不要要求高。
作者在德国认识/采访了很多人, 发现大多数人加入纳粹的动机, 是因为恐惧和利益。 狂热的纳粹分子是极少数。 恐惧是因为当时纳粹政府对个人的控制很强, 担心自己不加入会被“另眼相看”。 利益是如果加入,工作机会更多,得到提拔的可能性也更大。
作者在这里讲了一件让人深思的事情:
纳粹在用煤气毒杀犹太人是个军事上的绝密行动,没有任何纸面记录, 都是口头命令。 有一个环节是纳粹一个高级将领去化工厂找厂长要大量毒气, 都是口头交谈。 作者在文中说, 没有人知道具体对话, 没有人知道厂长当时具体怎么想的。 作者行文里隐含的一层意思是, 即使没有挑明,厂长应该可以推测出用途。
我想, 一个没有任何保护Whitle blower的法律程序之后的专制政府,个人在良心底线和自己身价性命的天平之下,这几乎是必然。
4. 历史的倒退之感慨
作者也仅用了一些德国高知的对“历史的倒退”的感慨, 他们感慨不敢相信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德国。 他们感慨温水煮青蛙,在历史的漩涡里面一步步走向深渊 。他们悔恨和痛恨自己不敢站出来。
一片小树叶,就算身不由己,可能不能知道激流的方向呢?当然判断方向还是很难。
从元首终身制, 到全民学习强国红宝书, 到天网, 这些又会不会是清水煮青蛙呢。 历史一次又一次证明--Absolute power corrupts absolutely
以无比精彩的一段节选结束:
https://press.uchicago.edu/Misc/Chicago/511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