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同意你的说法,这些年,美国文化主流偏重的题材,多是LGBT,少数族裔等。很少直接涉及白人文化,更不提生活在底层的白人。(从这个意义上,你说的过去Hollywood的主流,是指白人群体的故事,那确实是有些年头没见).这个角度,你说的没错。
我看到的Hollywood的主题文化,是更宽泛的角度。从这么些年,各种获奖影片看,几乎无论是哪一部,都几乎是有一定的社会关注点,绝大多数是推行一定的普世价值观,并有一定的社会批判的。同时,Hollywood在处理这类影片时,总是给一个所谓“人性”的光辉,一点点的希望。
从这个角度看,Hollywood电影里自始至终充斥的,就是白人文化(这里人,把这个叫白左?),白人文化的普世价值观的一面。而且,这些模式贯穿于电影是根深蒂固的,可以说,是Hollywood的default mode.
我说这片是奔着得奖去的,就是从这两点来的。一,题材上,Nomadland关注的是Hollywood一贯重视的弱势群体。只不过这次,美国观众从新看到的一个被忽视的人群---白人底层的一个小社会。(其实,这个选材,正是切合这几年媒体的关注点,Trump出人意料地赢得大选,而且支持率居高不下;还有那部书Hillbilly Eligy 的热卖, 都是Rust belt白人的呼喊声)。第二,在电影表现手法上,也是给处于绝地而且无解的悲催故事里的人们,给出点精神上的升华,所谓人性的光辉点。这两点,其实是Hollywood获奖影片的配方精髓。
不是要去揭Fern的遮羞布,把莎翁作品加入,实是情节有些突兀。
别的,就不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