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推荐:《正见》

关于佛教,我的接触比较少,第一次比较全面的了解是2017年年底看印度的电视连续剧《佛陀》,当时感触蛮深的。这是第二次。

《正见》是关于佛教的扫盲书,通俗易懂,结构简单,还有点小幽默。作者是宗萨·蒋扬钦哲·仁泼切,出生、成长于不丹,英文名字是Dzongsar Jamyang Khyentse Rinpoche。这本书是从英文版翻译过来的,着重讲了四真谛,也称四真理、四法印、四见地、四观点:

  • 诸行无常:一切和合事物皆无常。
  • 诸漏皆苦:一切情绪皆苦。
  • 诸法无我:一切事物皆无自性。
  • 涅槃寂静:涅槃超越概念。

按作者说,“这四个旨意,没有任何道德性或仪式性的内容,也没有提到善、恶的行为,而是根据智慧而来的实际真理。佛教徒最关注的就是智慧,道德和伦理倒是次要的,偶尔抽一两口烟或有一点风流韵事,不表示你不是佛教徒。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就容许去做邪恶或不道德的事。”

一个人只要接受了这4项真理,就是一个佛教徒。“如果能够将这4项真理长存于心中,有人问起,能够马上记得毫不犹豫,即使没有接受过佛陀的教法,甚至从未听说过释迦摩尼的名字,也可算是与佛同道。”

1. 一切和合事物皆无常
这个和《周易》里讲的“世间万物都在变”是一个概念,佛陀没有用一切事物皆是无常,而刻意使用“和合”,可能是要提醒我们事物的和合本质。所有事物都不是单一的,不仅仅是有感受的人类,其实整个世界、整个宇宙都是如此。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的,没有一样是独立、恒常、纯粹的。
不仅是和合,而且一切事物都会改变,都不是永恒。我觉得这一章主要是让我们理解宇宙万物的不定性。顺利的时候要准备有可能的困难,逆境的时候要相信有可能的缓机。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2.一切情绪皆是苦
喜怒哀乐悲恐惊思怨恨恼怒烦......这些描述情绪的词里,除了“喜乐”,其余的都是负面情绪,自然都是苦。而且大喜伤心,乐极生悲,似乎喜也不是什么好事儿。不过还有“乐”呢!
当年佛陀离开王宫苦修寻找的就是要解脱痛苦。当佛陀找到解脱痛苦的方法,解救了众生,实现了自己的美好愿望,应该会有喜乐的吧!这种发自内心的喜乐、满足,应该不算是苦吧!这是我对这一章的一个小异议。
但毕竟绝大多数的情绪都是苦,要摆脱情绪的困扰,先看看情绪是怎么产生的。目前我的认知是:当现实和我们的期望不一致时,就会产生情绪。
     现实      现实>期望值,产生正向情绪。
第一条里说“一切事物皆无常”,普通凡人很难有能力去掌控事物状态和变化。当丰满的理想撞上骨感的现实,负面情绪爆发,痛苦不断。

3. 一切是空
一切事物皆无自性,就是凡事都是空。这段内容我读了两遍也没有读懂。
这节里,作者反复用了一个例子:一个老师去接徒弟,突然雷鸣电闪,暴雨自天而降,旷野中没处可藏。老师看见不远处有个牦牛角,就躲进去了。而且还说:牦牛角中有很大空间,请大家一块儿进来避雨。
既然“凡事”都是空,哪里来的雨呢?哪里来的牛角?哪里来的人呢?没有雨、没有牛角、没有人,又谈何躲进牦牛角避雨?
我觉得凡事都是空,指的是没有形体、时间、空间、方向、大小、好坏...等等这些标签,具体来说就是放下执念。因为我们头脑里有“淋雨不好,我们需要找个地方避雨”这个观点,所以才产生了这一系列的反应。试想旱季过后的第一场雨到来时,人们会去找地方避雨?还是跑到雨中欢呼雀跃?
导致痛苦的不是雨,而是“避雨”的执念。若能坦然接受现实,雨来了洗个澡,雨停了晒太阳,随遇而安,何苦之有呢?所以我觉得这一条其实更主要的是劝解大家放下执念,放下所有不现实的期望值。

4. 涅槃超越
如果能够理解前面三个的理念,并将它们时刻运用在实际生活工作当中,最终能够达到的应该就是这种涅槃超越的生存状态,这是佛教修行的最终目标。
不过别忘了第一条,一切和事物皆无常。人们即使是达到了涅槃的状态,也仍旧需要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来不断反省自己所持有的观点,随时随地的改变自己来适应外界的变化,努力维系这个一直都在变的状态。

总结
一切事物都在变,我们能够掌控的其实很少、很小,自强不息并不一定能够得到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明确自己的想法,了解现实的困难,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学会接受不同的观点和结果,及时从负面的情绪中摆脱出来。作为一介凡人,如果能修行到这里,虽然远远没到佛陀的涅槃境界,也可算是得喜乐平安了吧!

任何观点都只有一部分是可取的!我写写、你看看、挑着信、试着用。

微笑微笑

有兴趣请关注我的微信号。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写得挺好的 -DoraDora2008- 给 DoraDora2008 发送悄悄话 DoraDora2008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06/2019 postreply 08:58:36

最近有点感觉,大家对于论理说教类的文章不怎么敢兴趣。:D -JustTalk- 给 JustTalk 发送悄悄话 JustTalk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06/2019 postreply 14:31:16

这些需要静心下来慢慢悟道。 -DoraDora2008- 给 DoraDora2008 发送悄悄话 DoraDora2008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06/2019 postreply 14:43:12

楼主妹妹静心读书, 以文会友,赞赞赞 -糯米粥- 给 糯米粥 发送悄悄话 糯米粥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06/2019 postreply 10:55:23

“万事相互效力,让爱神的人得益处。” 我什么书都读,有时就是读着玩...... :D -JustTalk- 给 JustTalk 发送悄悄话 JustTalk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06/2019 postreply 14:33:11

这里的空指任何事物无自性,因缘合和而成。 -goodluck1- 给 goodluck1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2/06/2019 postreply 15:26:58

喜乐也是苦,是乐苦因为无常。 -goodluck1- 给 goodluck1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2/06/2019 postreply 15:37:29

我认可喜乐也是无常,但我仍旧追求喜乐。这点我信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D:D:D -JustTalk- 给 JustTalk 发送悄悄话 JustTalk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07/2019 postreply 14:14:55

因为你还有执着这个我念,当心中如如不动,禅定才能涅磐寂静。 -goodluck1- 给 goodluck1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2/07/2019 postreply 18:38:36

有一段时间我尽量“无欲”,似乎有过这个感觉,人如一潭死水,不喜欢。比竟我还想活着,还得挣钱养娃...... :-) -JustTalk- 给 JustTalk 发送悄悄话 JustTalk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08/2019 postreply 13:53:24

如如不动不是不能争钱养娃,没活着:),而是心不随境转,所以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练打坐,是追求内心的宁静。当你达到一定的宽度深度才能体 -goodluck1- 给 goodluck1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2/08/2019 postreply 17:33:41

会这种宁静,就像大海,在深处才是波澜不惊的,而浅的岸边浪头才忽上忽下的:-) -goodluck1- 给 goodluck1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2/08/2019 postreply 17:37:07

嗯,看来我还得继续修行... :-) -JustTalk- 给 JustTalk 发送悄悄话 JustTalk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09/2019 postreply 07:11:56

every one needs :-) -goodluck1- 给 goodluck1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2/09/2019 postreply 10:12:39

that's the real meaning of the life! -goodluck1- 给 goodluck1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2/09/2019 postreply 10:13:51

书里也是这么说的,但我不知道怎么用于生活实践中。我需要具体的做法... -JustTalk- 给 JustTalk 发送悄悄话 JustTalk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07/2019 postreply 14:12:51

就是知道生活中任何事都是因缘和合而成,对任何事不执着,随缘解脱。佛陀给我们指明了一条解脱之路。 -goodluck1- 给 goodluck1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2/07/2019 postreply 18:42:55

总结得很好,特别同意你对“空”的理解 -alwaysluck- 给 alwaysluck 发送悄悄话 alwaysluck 的博客首页 (76 bytes) () 12/06/2019 postreply 21:52:22

谢谢认同。放下执念,享受当下;去除期望,接受结果....... 回头是岸。只是大多数人会以进取为由,追逐过眼云烟 -JustTalk- 给 JustTalk 发送悄悄话 JustTalk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07/2019 postreply 14:19:20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