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下上海北京全国的男女比例3:7实际数据,我是坚决支持外嫁,图

来源: europe 2006-11-30 04:11:12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0340 bytes)
看一下上海北京全国的男女比例3:7实际数据,我是坚决支持外嫁,图 你只要看看现实上海,北京,全国的男女比例3:7,就可以知道女人要结婚有多少难了,所以,还是要给女人一条广阔的路走走,。。。。。。。。。。。 当然此数据男农民,女农民不再统计之内。

你只要看看上海的男女比例3:7,就可以知道女人要结婚有多少难了,相亲的队伍里只有女人,没有男人,即使有男人还是女儿她爸,呵呵,。。。。。。

还女人35可以随便找找大款,佰万富翁呢,老杨82都只许女人28的呢,呵呵,。。。

• 女人要是到了35以上还没结婚,一点没事情.只要你 -小小蒲母英- ♀ (110 bytes) (36 reads) 11/26/06


上海五千白领齐相亲(图)


图片说明:相亲现场男女比例3:7,男性成宠儿。


图片说明:为了子女的终身大事,父母们使出各种招数。


只爱陌生人?! 5000单身白领的巨型浪漫约会

2006年5月20日,世纪公园成了上海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爱情大考场”。在“我爱你”(“5·20”的谐音)这个特殊的日子,上海5000余名白领男女相约在此,参加了一场名为“浪漫盛典”的大型单身派对。

“海选”相亲,男性成宠儿

5月20日的世纪公园成了上海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爱情大考场”,园内5000余名白领在“海选”相亲中经历了6个小时的浪漫考验。

据“浪漫盛典”主办方介绍,当天活动现场单身白领超5000人,男女比例为3:7。由于参加活动的女士数量相对较多,现场男士便成了“抢手货”,女士通过合作游戏结识异性则往往要排很长的队。

在“8分钟交友”现场,众多女白领“难求一座”;而在“红桌寻缘”游戏地,100多男女排着长队等待报名,由于女性太多,组织者不得不婉拒她们报名,转而大声吆喝更多的男性参与;另一个游戏“LOVE-TOWN”要求会英文的人参加,结果进场的100人中,男的竟然不到10人,大部分女白领只能无聊地站在那里,或者心不在焉地跟旁边的同性搭搭话。

尽管男士在现场占优势,但并非处处受礼遇。东方网记者无意中听到一位男士跟同伴说:“没说几句话,就问我房子多大。我说没房子,对方就没有和我谈下去的意思了。”

“你买房了吗?”“你买房贷款了吗?”“你的房贷还剩多少?”在交友活动中,东方网记者不时听到女士们问此类问题。男士中的有房一族回答时自然笃定得很,但尚未买房的则往往不是滋味,甚至觉得遭遇“歧视”。从事IT的丁先生说:“一开口就问买房买车,交友和物质直接相连,虽然开门见山,但总觉不爽。”

儿女寻情,全家动员

子女参加游戏,父母在“老爸老妈相亲会”里交流;子女缺席活动,父母满场找未来女婿、媳妇……

在历时6个小时的活动中,随处可见全家总动员的场面,为了找到合适的对象,家长们使出了各种招数。

女儿在参加8分钟交友活动,黄阿姨在背后打着伞,听女儿和男士的对话。她告诉东方网记者,女儿平时工作很忙,没有时间谈恋爱,今年年底眼看就要过30岁生日了,家人非常着急。听说有这样一个活动,就陪着女儿一起来,既能给她壮壮胆子,她也好在旁边把把关。

和黄阿姨不同,场内不少家长是单独行动。他们先看清楚女士或男士胸前挂的号码牌,然后再对照“秘笈”上的简介,如果觉得满意,就打勾,回去动员子女主动联系。

由于被150元的门票吓倒,一些家长索性在场外摆摊为子女寻找“另一半”。

“女,79年出生,性格温柔,公司职员,月薪4000。欲寻找70至79年出生的男孩,要求为人真诚……”这样的“相亲牌”在入口处随处可见。东方网记者看到,宋阿姨把女儿的“寻情”广告一贴出去,十分钟她就面试了五位父母,一本厚厚的笔记本上歪歪曲曲记满了男方信息和联系方式。

“多大了?做什么的?工资多少?”为了节约时间,家长们基本采用单刀直入的提问方式,情形和招工无异。在父母的你来我往之间,子女的婚恋大事被抽象成一个个理性的数字。

相亲大会还是游戏派对?

尽管是抱着寻找另一半的初衷而来,但“浪漫盛典”的不少参与者向东方网记者表示,活动就像周末的游戏派对,要想相亲有点难。

整场活动分为7大板块10多个项目,包括《红桌寻缘》《八分钟交友》《天意对对碰》《英语开锁对对配》《真情告白照片墙》《老爸老妈相亲会》《爱情EQ加油站》《拓展训练:爱的互动体验》等。根据活动规则,男女之间面对面的正式交流仅几分钟。

参加活动的宋小姐告诉东方网记者,在这样一个大场子,要想遇上一个投缘的人并细聊的机率非常之小。“找不着另一半,就当是周末出来放松吧。”从事护士行业的陈小姐说。

相亲大会还是游戏派对?主办方表示,他们更愿意白领把此类活动看成一场大派对而非单纯的相亲。“浪漫盛典”活动组织者、东方会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圣弢说,此次“浪漫盛典”不仅仅局限于“相亲”这个单一主题,而是强调“大派对”的概念。认识志同道合的新朋友,让大家从朋友做起,是活动的主要目的。

据上海婚介协会副会长王伟明介绍,目前全国婚恋交友的机构有4万多家,从业人员达到30万,需要服务的人群将近1亿人。他认为,“浪漫盛典”作为一个平台,让年轻白领抛弃了古代红娘“一对一”的牵线结对,而倾向于群体参与的、联谊形式的相亲交友活动。


上海举办万人“相亲大会”


5月20日,一位母亲(左)为女儿(右)在上海“相亲大会”上寻找爱情。当日,上海市世纪公园举办了一场万人相亲大会。很多未婚青年穿梭其中寻找爱情,还有一些单身的中老年人也像年轻人一样挂出了自己的“相亲牌”,寻觅生活伴侣。在纷繁忙碌的大都市,相亲――这一传统的婚恋模式正成为越来越多人寻找爱情的有效途径。 新华社记者摄


5月20日,单身青年在“相亲大会”上握手相识。新华社记者摄


5月20日,一位母亲在为女儿查找合适的信息。新华社记者摄 调查:北京婚介30岁以上单身男女比例3:7(图) http://www.sdnews.com.cn 2006-8-28 14:02:56 来源:法制晚报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本稿】 【评论】   【推荐 】 【关闭】   核心提示:从北京婚介登记的30岁以上的单身男女来看,男女比例达到了3∶7,即7个女性要“抢”3个男性。 记者调查京城4家知名婚介机构10余万人,如果分年龄段看,30岁以上单身男女比例悬殊 婚介“剩男剩女”三男比七女,单身女性并非“困难户”,九成以上是本科以上学历,还有不少“海归” 女性择偶范围比男性小 调查二 调查方式:网调 样本数据:5000余人 男性择偶首选教师 女性嫁郎找公务员 本报与网站联合推出《男女婚姻调查》共有5000余人参与 本报讯(记者饶沛)截止到今天早上8点,调查数据显示:男性认为恋人的职业首选应是教师,女性认为恋人的职业首选公务员。 男士择偶首先看重女性外貌,而女性更看重男士的经济基础。参加调查的共有5000余人。 男女分别希望配偶为哪种职业 女士选择结婚年龄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记者近日从京城4家知名婚介机构调查了解到,走进婚介的“剩男剩女”已达十余万人,他们的年龄也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从30岁以上“剩男剩女”的情况来看,男女比例为3∶7。 大龄人士中,女多男少的局面,近来在多场婚介活动中都有体现。本月初,市妇联举办联谊会,为200名军官征有北京户口的姑娘,咨询电话几乎被打爆,报名的姑娘达600多位,出现了4女“抢”一军官的情况。市妇联工作人员只好忍痛“刷”下400多名姑娘。 调查一 目的:婚介登记的大龄男女比例 调查范围:四家婚介机构,分别为妇联婚介、京城邂逅、军地婚介及芦珊婚介以及权威人士 调查手段:数据收集(10余万人) 大龄单身男女人数比例悬殊 记者分别调查了妇联婚介、京城邂逅、军地婚介及芦珊婚介4家。出于商业机密方面的原因,每家的单独数字不能公布。 但从四家综合在一起的数据来看,男女到婚介登记的总人数分别为:男性45016人,女性56675人。从这一登记总人数看,男女相差并不太大,女性仅比男性多出一万余人。 但如果分年龄段来看,单身男女的差距立刻显现。在24岁至30岁的单身男女中,男女比例达到4∶6。但从30岁以上的单身男女来看。男女比例达到了3∶7,即7个女性要“抢”3个男性。 ■权威说法 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婚介行业委员会副主任王玉峰也介绍说,目前婚介的男女比例的确约为3∶7。 “剩女”虽然多并非“困难户” “剩女”明显超过了“剩男”。但记者调查了解到,其实走进婚介的“剩女”们,并非“困难户”。相反,“剩女”的主力军正是被大家称为“白骨精”的一群人。所谓“白骨精”就是白领、骨干、精英的简称。 这些婚介的负责人均表示,适龄的单身女性九成以上是大本以上学历,不少人还是“海归”一族。做了6年“红娘”的芦珊婚介的芦女士说,不仅是公司白领,进入婚介找配偶的也不乏CEO、总监、外交官等人。 这些“白骨精”,尤其是在外企工作的人,之所以难以找到意中人,原因有二:一是她们积极投身事业无暇顾及自身问题;二是同事之间忌讳互相询问婚姻家庭等个人隐私问题。高处不胜寒,即使她们有情,也是“爱你在心口难开”。优秀的人来到婚介是为了有一个更加广阔的信息平台寻觅意中人。 调查三 目的:“剩女”多的原因调查手段:权威访谈 男性择偶范围远远大于女性 女性更愿追求稳定选择一些年龄较大男性 妇联婚姻家庭服务咨询中心的刘女士告诉记者,由于男性与女性择偶范围不同,适龄婚配的男性可选择范围远远大于女性,因此造成女性过剩。 女性的择偶范围从同龄到大上三五岁,或者七八岁,甚至大二十几岁都可以接受,而社会对此也持宽容态度。 但四十岁左右的女性,很少会找比自己小很多的男性为夫。 而从男性角度来看,即便是四十多岁的男性,在婚介登记时,也常会提出,要找比自己小一些甚至小很多的女性。 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婚介行业委员会副主任王玉峰认为,现在社会工作和职业存在很多不稳定因素,所以很多年轻人尤其是女性更愿意追求稳定,从而选择一些年龄较大的男性。 这就使得一些大龄女性更难找对象。单身男女年轻化的趋势,也给大龄女性带来压力。 “剩女”得注意小心走入误区 单身女性存在被动型、靓女型和女强人型 除了一些外界原因,“剩女”本身可能也会有些误区。 被动型(有“剩男”没“剩女”):妇联婚姻家庭服务咨询中心的刘女士说,很多女孩误了终身大事常常因为一个旧思想。 常言道:“有剩男没剩女”,这句话让不少家长跟女孩子认为,打光棍的只有男性,所以心态上并不着急。或者遇见自己心仪的男性,也会过分腼腆不主动,最后“坐井观天”成了女光棍。 靓女型(光想“奔驰”和“宝马”):京城邂逅婚介的乔丹告诉记者,很多年轻漂亮的女孩子走进婚介反而错过了好姻缘,原因就是她们不知足。 有的女孩子的确很优秀,来到婚介后受到不少优秀男性的追求。当她们发现自身的价值时,不但不好好珍惜缘分,反而要求越来越高。约了“奥迪”又想找“奔驰”、“宝马”,不切实际地追求高条件,最后却是一场空。 女强人型(先立业后成家):一些女性将事业当作头等大事,那劲头可不比男性差。但把成家的事情完全忽略了。 妇联婚姻家庭服务咨询中心的刘女士说,女性比男性更有毅力,更加吃苦耐劳。加之现在社会竞争激烈,职场上依然存在重男轻女的现象,这就造成女性要比男性付出更多才能干出一番成就。但奉劝过分看重事业的女性,事业虽然重要,家庭也同样不可忽视。 相关新闻 “剩男剩女”呈现年轻化 “近两年走进婚介的新面孔越来越年轻了。”京城邂逅婚介的乔丹先生告诉记者。其他3家婚介也有同感。 “原来25岁就算比较年轻的了,现在每天到婚介来的二十四五岁的占了半数以上。”乔丹说。 记者在这些婚介的网站上看到,二十三岁的姑娘也大有人在。芦珊婚介的芦女士回忆前几年婚介的登记情况说,以前来婚介的都是年龄在二十七八的大男大女。有一部分是因为自身条件不够优秀,但大多数人则是由于曾经在感情上受到过挫折。芦女士说:“现在到婚介来的男女不但年轻,而且都是非常优秀的人。来我们这里的还有20岁的大学生,不过我们都会将其劝回。而更多25岁以下的女孩走进婚介,80%都是由父母代为登记的。” 相关链接 出生性别比存在城市差异 本月,中国社科院发布《2006年人口与劳动绿皮书》。绿皮书指出,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性别比呈现出逐渐攀升的趋势,到2000年已经高达116.9。2004年的0岁婴儿性别比更是高达121.2,即在出生的婴儿中,男女性别达到了121.2∶100。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郑真真表示,20年后,将会有10%左右的男性出现婚配困难。中国偏高的出生性别比问题存在着明显的城乡差异,在农村比较典型。 编后语:由此看来,现在的情况是,农村“剩男”多,城市“剩女”多。 本版撰文除署名外为荆浩 http://www2.sdnews.com.cn/soc/2006-8/28_307729.html 上海——女人难嫁的城市ZT 送交者: 深水花房 一些并不熟悉上海的人,或者是对上海婚恋的情况并不熟悉的人都会众口一词,上海的男人找不到老婆,上海的女人到处有人抢,这可能是受到一些影视作品的影响,然而最大的问题在于以讹传讹,都是不熟悉时下上海的人主观想像出来的情况。他们的一些理由及其幼稚可笑,比如说上海女人很多都去国外了,上海女人很多都嫁给外国人了,加上本来男女总人口有一些差别,所以上海女人不愁嫁,上海男人找不到。 笔者是一个跑婚姻社会问题的记者,对上海这方面的情况比较了解,所以想谈谈上海现在的现状和产生问题的原因。 其实熟悉上海婚介的人都知道早在五六年前,婚介所里大龄上海女青年的数量已经最起码占总报名人数的七成,现在这个数据已经越来越高。 再看看前不久的大型白领男女公园相亲活动,组织者费尽心机说要平衡男女比例,但是结果官方说法是收效甚微,男女比例3:7,其实根据现场的观察,男女比例 2:8或许都不止,以至于很多大龄上海女在这样的大型相亲会上待一个小时都不见得能和一个男青年交换资料和联系方式。这样类似的活动已经办过两届,前后相隔一年,但是大龄上海女难嫁的问题丝毫没有改变。 还有一个民间的状况很值得关注,要想搞清楚一个城市的婚恋状况,听听城市里的阿姨妈妈的介绍大军的议论就有点端倪了,好在笔者的亲戚里不少善于此道,她们众口一词的说:现在是上海女孩难找,上海男人吃香的时代。 上海女人难嫁已经是不争的社会现实,甚至是社会问题,以至于像妇联这样的政府机构都要办类似家长相亲会这样的活动解决社会问题,然而上海男人真的吃香吗? 根本不是,上海的大龄男青年的数量也不少,但是这些大龄男青年的数量再多,对缓解上海大龄女青年的难嫁问题没有任何帮助。 现在上海就是放着大量的差不多数量的大龄男女青年,就是两者根本无法婚配,这种情况如何发生的呢?现在我给大家算一笔帐。 比方说现在一个上海小学有102个男生入学,100个女生入学,大概符合102:100的男女出生比例。 读书读到高考的时候,大概男生剩下70个,女生剩下75个,这是学校的现实,因为女生比男生读书用功,总体高中生数量女生比男生要多,而且越是重点院校的女生比例越高,或者说顶尖的学生女生比例高于男生不少。笔者以前的重点院校男女生比例4:6 。 可能由于女生找工作难,工作的时候性别劣势明显,所以她们努力读书,另外女孩成熟早,懂事早,读书也相对用心。 现在这群学生高考,10个男生12个女生重点院校,25个男生28个女生本科,25个男生30个女生专科,10个男生和5个女生落榜。 现在到了大学毕业,10个重点院校的男生3个出国了,女生只有1个出国。(现在出国深造的男生比例远远超过女生,原因是上海人比较保守,男生闯天下的多,上海女生不太能吃苦,而且文科比例高,一般不适合去海外读书发展,这是客观事实,而且注意,出国的男的都是本来就数量稀少的优秀男人中的精英分子,他们的离开是在婚恋市场对上海女人不小的打击。) 另外7个男生有4个读研究生,女生有6个读研究生。25个普通。本科男生读研4个,28个女生读研6个(研究生比例女远比男高是事实)。 也就是说经过读研出国的再分配,现在的男女生比例如下: 原来102个男生,100个女生。 出国:男3女1 研究生:男8女12 重点院校本科:男3女5 普通本科:男21女22 大专:男25女30 其他没出息的:男42女20 现在问题就来了,上海女孩一般不嫁给外地男人,而单单从学历上说,女的总是希望找学历相对高一点的,现在在上海普通本科的男人就基本没有什么市场。 那么从学历的角度,女生欢迎的一般就是:研究生男+重点院校男+一部分海龟(3个回来1个)=12个。 而女生(包括大专一些自身条件较好的,比如漂亮的)需要从这部分男人中找对象的人数:12+5+22+10(一部分大专)=49 就算普通院校本科男生一些家庭条件或者相貌出众的加上:12+5=17 但是外地优秀女生也在和上海女生抢夺这个人群:17-3=14 就算一部分优秀女生外嫁(其实上海高学历外嫁比例不高,因为有点头脑的女生都知道涉外婚姻不可靠,一般外嫁的以学历不高但是漂亮的居多):49-4=45 现在上海就是这个趋势:上海女孩只要读过大学的,不管长相身高条件等等(45个),一律在那个14个里面寻找,放着其他的男性不考虑,其他男性往往就是找外地女性或者中专等等婚配。 但是这14个比较优秀的往往很抢手,女孩只要上手一晚,没有了这个人群,女孩就只好一年一年的寻寻觅觅了。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优秀女孩们现在对男孩的长相也有要求,14个优秀男孩里总是有那么2个确实丑陋一点,去了他们人数更是少的可怜,而女孩不管自身情况,45个每个都要那12个里面的。 好了,45:12=15:4,上海女孩能不多吗???上海大龄女孩会少吗? 如果再看看女研究生的那12个人,合适她们的可能就8,9个,可是这8,9个很抢手,他们也愿意找学历低一点,年纪轻一点的本科女生,剩下2,3个配12个女生,会不出问题? 现在上海有两个人群相对很容易婚配:一是那个12个优秀且长相也过得去的男生(学历出色,长相再英俊的简直是可能性极小) 二是长相比较好,而学历不高不低本科且年纪在23——27之间的女生45中的20——25个符合这个条件。 综上所述:上海女孩难嫁的根本原因 1. 女生要求高,需要找比自己出色优秀的男生 2. 男生读书不如女生,本来优秀的就少 3. 出国的精英分子男生多 4. 外地优秀的女生嫁到上海,上海女生的却很少嫁到外地 5. 男生即使优秀的学识也会因为长相身高,家庭条件,买房原因等被女生淘汰一部分,而女生一般不管什么长相身高,家庭条件都要找样样出色的男生,而且女生也没有买房压力。 6上海女孩保守,真正愿意外嫁,承受不可知风险的很少,外嫁的大多是文化不高的。 所以现在上海是文化越高的女生越难嫁,大龄的比例越高,能力低的反而好嫁。男人正好相反,这是发达的商业社会的不治之症,欧洲,美国都是这种情况,现在很多社会学家把它成为:甲女与丁男的婚配问题。 全国大龄未婚青年男女3∶7   笔者近日从京城4家婚介机构了解到,走进婚介的未婚男女达十余万人。在30岁以上未婚男女中,男女比例为3∶7。大龄人士中,女多男少的局面,近来在多场婚介活动中都有体现。8月初,北京市妇联举办联谊会,为200名军官征有北京户口的姑娘,咨询电话几乎被打爆,报名的姑娘达600多位。   女性择偶范围比男性小   笔者分别调查了北京的妇联婚介、京城邂逅、军地婚介及芦珊婚介4家约10万人。从四家综合在一起的数据来看,男女到婚介登记的总人数分别为:男性45016人,女性56675人。从这一登记总人数看,男女相差并不太大,女性仅比男性多出一万余人。   但如果分年龄段来看,单身男女的差距立刻显现。在24岁至30岁的单身男女中,男女比例达到4∶6。但从30岁以上的单身男女来看。男女比例达到了3∶7。但笔者调查了解到,其实走进婚介的这些女性并非是“困难户”,相反,她们中的许多人正是被大家称为“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的一群人。这些婚介的负责人均表示,适龄的单身女性九成以上是大本以上学历,不少人还是“海归”。做了6年“红娘”的芦珊婚介的芦女士说,不仅是公司白领,进入婚介找配偶的也不乏CEO、总监、外交官等高级职务者。这些女性,尤其是在外企工作的人,之所以难以找到意中人,原因有二:一是她们积极投身事业无暇顾及自身问题;二是同事之间忌讳互相询问婚姻家庭等个人隐私问题。到婚介登记是为了有一个更加广阔的信息平台寻觅意中人。   女性更愿追求稳定   市妇联婚姻家庭服务咨询中心的刘女士说,由于男性与女性择偶范围不同,适龄婚配的男性可选择范围远远大于女性,因此造成女性过剩。   女性的择偶范围从同龄到大上三五岁,或者七八岁,甚至大十几岁都可以接受,而社会对此也持宽容态度。但四十岁左右的女性,很少会找比自己小很多的男性。   而男性即便是四十多岁,在婚介登记时,也常会提出,要找比自己小一些甚至小很多的女性。   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婚介行业委员会副主任王玉峰认为,现在社会工作和职业存在很多不稳定因素,所以很多年轻人尤其是女性更愿意追求稳定,从而选择一些年龄较大的男性。   这就使得一些大龄女性更难找到合适对象。单身男女年轻化的趋势,也给大龄女性带来压力。   除了一些外界原因,这些女性本身可能也有些误区。市妇联婚姻家庭服务咨询中心的刘女士说,很多女孩误了终身大事常常因为一个旧思想。不少家长和女孩子认为,一般情况打光棍的只有男性,所以心态上并不着急,遇见自己心仪的男性,也会过分腼腆不主动表示。   还有的女孩子的确很优秀,来到婚介所后受到不少男性的追求。但她们反而要求越来越高。约了“奥迪”又想找“奔驰”、“宝马”,不切实际地追求高条件,最后却错过了好姻缘。   另外,一些女性将事业当作头等大事,追求事业的劲头一点不比男性差,但把成家的事情完全忽略了。刘女士说,女性比男性更有毅力,更吃苦耐劳。加之现在社会竞争激烈,职场上依然存在重男轻女的现象,这就造成女性要比男性付出更多才能干出一番成就。但劝告过分看重事业的女性,事业虽然重要,家庭也同样不可忽视。   走进婚介的人越来越年轻   “近两年走进婚介的新面孔越来越年轻了。原来25岁就算比较年轻的了,现在每天到婚介来的二十四五岁的占了半数以上。”京城邂逅婚介的乔先生说。其他3家婚介也有同感。   芦珊婚介的芦女士回忆前几年婚介的登记情况说,以前来婚介的都是年龄在二十七八的大男大女。有一部分是因为自身条件不够优秀,但大多数人则是由于曾经在感情上受到过挫折。芦女士说:“现在到婚介来的男女不但年轻,而且都是非常优秀的人。来我们这里的常有20岁左右的大学生,不过一般我们都会将其劝回。而更多25岁以下的女孩走进婚介,80%都是由父母代为登记的。”(来源:《中国妇女报》06-9-2) http://www.gdpic.gov.cn/shjj/shjw/detail.jsp?recid=11721

所有跟帖: 

据说深圳男女比例是1:7,已经造成了很多社会问题, -臭臭妈妈- 给 臭臭妈妈 发送悄悄话 (58 bytes) () 11/30/2006 postreply 08:55:41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