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筆下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意思是說:教育學生,不到他冥思苦想而仍不能領會的時候,不去啟發他﹔不到他想說而又說不出來的時候,

孔子筆下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意思是說:教育學生,不到他冥思苦想而仍不能領會的時候,不去啟發他﹔不到他想說而又說不出來的時候,不去開導他。宋代理學家朱熹解釋:“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狀也﹔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也。啟,謂開其意﹔發,謂達其辭。”用今天的話講,“憤”就是學生對某一問題正在積極思考,急於解決而又存在困難時的矛盾心理狀態。這時教師應對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適時給予指導,以幫助學生開啟思路,這就是“啟”。“悱”是學生對某一問題已經有一段時間的思考,但尚未考慮成熟,處於想說又難以表達的另一種矛盾心理狀態。這時教師應幫助學生明確思路,然后用比較准確的語言表達出來,這就是“發”。怎樣啟發呢?孔子提出了“舉隅”的主張。“舉隅”,就是舉例子或者舉出事物的一個方面。朱熹對“舉隅”的解釋是:“物之有四隅者,舉一可知其三。”值得注意的是,孔子所說的“不復”,是強調施教者活動的暫時終止,並不是說“下課”,停止學生的學習活動,而是要給學生創造時機去獨立思考和內省,去想一想,去探索一番,從更深更廣的范圍理解教學內容,達到意開辭達的效果。“不復”強調的是教師的教學行為要把握分寸,適可而止。


fèn
【形】
(形声。从心,贲(bēn)声。从“心”,表示与心情等有关。本义:郁结于心;憋闷)

所有跟帖: 

“不憤不....發” -走马读人- 给 走马读人 发送悄悄话 走马读人 的博客首页 (1873 bytes) () 01/09/2012 postreply 18:11:18

好! -肖庄- 给 肖庄 发送悄悄话 肖庄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09/2012 postreply 21:19:10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