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朴素但严肃的观察,绝对不是起哄:河蟹性寒,海蟹性温

河蟹公认性寒,因为我吃河蟹的时候年龄太小,最近几年只吃过有限的一两次,而且量很小,就不讨论了。来美国后,海蟹常常吃。吃多了会有上火的感觉,包括口舌生疮等,和羊肉吃多了的感觉差不多。

中国人吃河蟹都是在金秋,刚过炎夏。河水的水温较高。

美国的海蟹多生于寒冷的海域,常年低温,吃的季节也无限制。前两天看了一个说法,寒冷环境下生长的东西大多性热。

个人观察,欢迎讨论。

所有跟帖: 

所以性寒性热没有客观的测量标准,它只是人类的一种感受? -御用文人- 给 御用文人 发送悄悄话 (70 bytes) () 12/02/2016 postreply 12:50:22

我前两天问过这个问题 -dudaan- 给 dudaan 发送悄悄话 dudaan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02/2016 postreply 13:40:44

人的感受,就是一种测量啊。用工具测量,不一定优越于人体的感觉。 -海军一号- 给 海军一号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2/03/2016 postreply 02:19:47

请具体说明感受到什么算寒?感受到什么算温?在什么条件下? -欲千北- 给 欲千北 发送悄悄话 欲千北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03/2016 postreply 06:15:08

你看着办吧。 -海军一号- 给 海军一号 发送悄悄话 (119 bytes) () 12/03/2016 postreply 23:01:57

中医定药性寒,温,一定有方法,是什么具体的方法呢?很想知道。 -欲千北- 给 欲千北 发送悄悄话 欲千北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03/2016 postreply 07:11:22

中医药著作起源于神农氏的《神农本草经》,比例原则君臣佐使,一君二臣三佐五使,七情合和配伍原则。 -海军一号- 给 海军一号 发送悄悄话 (74 bytes) () 12/03/2016 postreply 23:17:47

你懂的很多,到底是怎样的感受定寒,温,请你归纳一下吧。 -欲千北- 给 欲千北 发送悄悄话 欲千北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04/2016 postreply 05:53:19

具体一点,我们凭什么感觉定蟹肉是寒、是温、或是其他? -欲千北- 给 欲千北 发送悄悄话 欲千北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03/2016 postreply 09:43:04

由于是主观的感觉,无法精确化,常有一些食材被不同的大中医做出不同的结论。 -御用文人- 给 御用文人 发送悄悄话 (218 bytes) () 12/03/2016 postreply 10:22:04

完全赞同。 -欲千北- 给 欲千北 发送悄悄话 欲千北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03/2016 postreply 12:16:58

是的,缺乏标准,定义模糊,就难以讨论。一个老中医告诉我,中医不同流派之间,很难交流,彼此间虽用同一个术语,但含义大大不同。 -欲千北- 给 欲千北 发送悄悄话 欲千北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03/2016 postreply 18:03:08

标准没有用,植物中药材,一年四季是变化的,分布在寒带,热带,温带,药性是不一样的,即使是采摘时间不同,药性也不同。 -海军一号- 给 海军一号 发送悄悄话 (59 bytes) () 12/03/2016 postreply 22:52:15

应该有个大体的标准,和基本的寒,温测试方法,才能定药性,测试变化。这些都需要测试(不管是人体感受还是烧杯)才知道啊。 -欲千北- 给 欲千北 发送悄悄话 欲千北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04/2016 postreply 05:48:09

一般就植物来说,盛夏生长耐高温的植物,多属于寒凉性,冬季生长耐低温的植物,多属温热性。但是,这个食物药材应用于人身上, -海军一号- 给 海军一号 发送悄悄话 (611 bytes) () 12/05/2016 postreply 13:15:16

中日友好医院营养师的看法是 -dudaan- 给 dudaan 发送悄悄话 dudaan 的博客首页 (345 bytes) () 12/02/2016 postreply 14:04:16

什么叫寒?温?界定是什么呢?是人的感觉吗? -欲千北- 给 欲千北 发送悄悄话 欲千北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02/2016 postreply 14:29:41

可能与心血管系统的反应有关。热性药引起外周血官扩张,血循环加快。。。 -御用文人- 给 御用文人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2/02/2016 postreply 16:19:56

那我吃俩鸭腿,外周血管就收缩了。 -TBz- 给 TBz 发送悄悄话 TBz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02/2016 postreply 17:12:24

学西医的,对中医根本就不懂,还要指手画脚,学都不肯学,就瞎分析,瞎蒙。如果不懂文言文,不会写格律诗的人,怎么可能理解中医。 -海军一号- 给 海军一号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2/03/2016 postreply 02:36:39

提问题 ,请教。我就想从人体感受角度理解 “寒,温”。感受到什么算寒,温,请解释一下,具体一些,以柿子,蟹肉为例子。 -欲千北- 给 欲千北 发送悄悄话 欲千北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03/2016 postreply 06:21:57

我不吃柿子和蟹肉,但我吃绿豆和精白面,绿豆是寒,精白面是大热。懂四性五味,知四季饮食。 -海军一号- 给 海军一号 发送悄悄话 (203 bytes) () 12/03/2016 postreply 23:49:27

学西医的,就是下国际象棋的人;学中医的,就是下围棋的人。仅凭国际象棋,去理解围棋,入门都入不了。 -海军一号- 给 海军一号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2/03/2016 postreply 02:48:29

请用实际例子说明,如何通过实验(比如人体感觉,烧杯也行)定柿子的寒,温?螃蟹肉的寒,温?请具体说明什么样的感受? -欲千北- 给 欲千北 发送悄悄话 欲千北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03/2016 postreply 06:11:07

是啊,定性,定量的实验是简化的,排除这因素,排除那因素。要自己吃,要子子孙孙地吃,才能明白四性。 -海军一号- 给 海军一号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2/04/2016 postreply 00:07:46

如何凭人体的感受定寒,温?人体的感受不是简化的。 -欲千北- 给 欲千北 发送悄悄话 欲千北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04/2016 postreply 06:09:58

中医治病,分寒症,热症。能减轻或消除热症的食物药材,属寒凉性;能减轻或消除寒症的食物药材,属温热性。不寒不热的食物,是平性的。 -海军一号- 给 海军一号 发送悄悄话 (240 bytes) () 12/05/2016 postreply 12:55:45

健康的人吃黄连降胆固醇和血糖,副作用很小。 -吃与活- 给 吃与活 发送悄悄话 吃与活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02/2016 postreply 15:20:44

您能否解释一下,黄连是否可以长期吃?我未敢这麽做,原因是担心她的抗菌作用,破坏肠内箘群的平衡。 -御用文人- 给 御用文人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2/02/2016 postreply 15:27:03

黄连素在美国是属于食品添加剂类的,amazon有卖。看长期使用者的评论没发现严重反应,但由于它阻碍B族维生素的吸收,应同时补充 -吃与活- 给 吃与活 发送悄悄话 吃与活 的博客首页 (173 bytes) () 12/02/2016 postreply 15:57:58

能否继续坚持吃,然后给个准信儿。谢谢了。 -御用文人- 给 御用文人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2/02/2016 postreply 16:14:04

个人恐怕不好办。但有临床试验可供参考,如 -吃与活- 给 吃与活 发送悄悄话 吃与活 的博客首页 (257 bytes) () 12/02/2016 postreply 16:21:25

可惜这篇文章没有研究它的副作用。。。 -御用文人- 给 御用文人 发送悄悄话 (125 bytes) () 12/02/2016 postreply 19:57:21

见回文人帖。 -吃与活- 给 吃与活 发送悄悄话 吃与活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02/2016 postreply 15:58:37

的确不是。 -吃与活- 给 吃与活 发送悄悄话 吃与活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02/2016 postreply 16:21:51

这是中医药性的具体应用问题。不太明白药性的寒,温是如何界定的? 上次有网友认为是人的感觉,这是否是正统的说法? -欲千北- 给 欲千北 发送悄悄话 欲千北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02/2016 postreply 15:41:42

Sorry, 并没有给出定义。 -欲千北- 给 欲千北 发送悄悄话 欲千北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02/2016 postreply 16:15:44

这不是定义。也无法根据这个说法通过实验判断寒,温。 -欲千北- 给 欲千北 发送悄悄话 欲千北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02/2016 postreply 17:03:54

喝水的冷热感基本上是与口腔舌头的温度(参照系)相对比,而这个参照系对绝大多数人而言大体恒定。因此对这个 -欲千北- 给 欲千北 发送悄悄话 欲千北 的博客首页 (212 bytes) () 12/02/2016 postreply 18:48:11

我并没有要求用实验室,就想知道人体感受到什么算寒,感受到什么算温,是吃了以后身体感觉寒冷,温暖?还是其他什么?请具体一些。 -欲千北- 给 欲千北 发送悄悄话 欲千北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03/2016 postreply 06:52:23

人体感受属于实验,这我同意,我就是问具体什么感受? -欲千北- 给 欲千北 发送悄悄话 欲千北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03/2016 postreply 06:54:34

你懂中医,请给出完整说法,如何通过实验定寒,温。 -欲千北- 给 欲千北 发送悄悄话 欲千北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02/2016 postreply 17:05:55

这个太为难了,老师没能讲清楚,学生也没学明白 -吃与活- 给 吃与活 发送悄悄话 吃与活 的博客首页 (169 bytes) () 12/02/2016 postreply 17:28:21

要给出确切的定义的确很难,我理解这个。如果能给出一个实际可行,大体准确的实验判据就可以了。比如说 -欲千北- 给 欲千北 发送悄悄话 欲千北 的博客首页 (641 bytes) () 12/02/2016 postreply 18:18:56

同意 -吃与活- 给 吃与活 发送悄悄话 吃与活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02/2016 postreply 19:16:27

对中医没有裨益,因为外行不懂。 -海军一号- 给 海军一号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2/03/2016 postreply 02:23:51

至少对外行理解中医有好处。 -欲千北- 给 欲千北 发送悄悄话 欲千北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03/2016 postreply 06:45:31

先学习中医,然后,应用,这样做能对中医有些领悟。 -海军一号- 给 海军一号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2/03/2016 postreply 23:22:08

赞同。不讨论这个了,要干的事情太多了。祝好。 -欲千北- 给 欲千北 发送悄悄话 欲千北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02/2016 postreply 18:50:17

好,祝好! -吃与活- 给 吃与活 发送悄悄话 吃与活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02/2016 postreply 19:24:31

意也! -TBz- 给 TBz 发送悄悄话 TBz 的博客首页 (29 bytes) () 12/02/2016 postreply 20:35:43

我只知道猪肉是温性,中医一般建议吃猪肉,牛羊肉都太热太燥,鸡肉好像也属热,鸭是寒 -Gbdjw- 给 Gbdjw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2/02/2016 postreply 18:19:18

有一种说法,鸭子性寒,因为生活在水里。 -TBz- 给 TBz 发送悄悄话 TBz 的博客首页 (146 bytes) () 12/02/2016 postreply 16:30:37

吃蟹要用姜调料,老祖宗的经验 -hz82000- 给 hz82000 发送悄悄话 hz82000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02/2016 postreply 17:20:24

很有可能姜汁使蛋白变性,“克”蟹的怪异蛋白。 -吃与活- 给 吃与活 发送悄悄话 吃与活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02/2016 postreply 17:45:19

促进肠胃血液循环和蠕动,帮助消化。 -viewfinder- 给 viewfinder 发送悄悄话 viewfinder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03/2016 postreply 07:39:06

也有道理。我看到姜汁使牛奶凝固,因此联想到姜汁使蛋白变性。 -吃与活- 给 吃与活 发送悄悄话 吃与活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03/2016 postreply 08:20:28

有道理。赞成。 -欲千北- 给 欲千北 发送悄悄话 欲千北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03/2016 postreply 09:35:38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