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对这部电影我的个人感受

来源: davidhu1999 2017-12-06 07:48:47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6493 bytes)
回答: 。。。雲成章曰雯2017-12-05 19:52:49

就是我一家之言,肯定与很多人观点不同(从这电影rating那么高就知道了)。

我真觉得这片子被过高评价了。 

基本上来说,片子从海,陆,空三条线并行。 

空 - 就是一两架飞机的英勇战斗而已,我就当做这完全是支线,不去过多的纠缠。 

海 - 两个问题:

1. 明显不符合事实 - 驱逐舰挨一两颗炸弹,就沉了?真这样的话,就不需要什么海军轰炸机,不需要什么鱼雷机了,直接由配合陆军的俯冲轰炸机去对舰轰炸好了。我就不额外再多说有的地方那沉船的镜头明显看出是(纸做的?)模型了。 
 

2.场面实在是不够宏大。就算最大的那个场面,应该是最激动人心的那一幕,各种船只穿过了海峡到达敦刻尔克 - 电影里面就那么几十艘船。说不好听点,真有点儿寒碜。那几天总共有近700艘英国船只与近900艘盟国船只参加了行动。是,可能有人说这些船大概不会同时出现在海岸,但咱作为电影,您不能想办法把场面表现的宏大点儿么? 

陆 - 全片没有任何紧迫感。是,可能有些地方表现了人对生存的渴望,但不足以扣人心弦。 
说点政治不正确的话 - 这次逃亡,对英国国家来说,是一个失败中的光点,因为保留了珍贵的人力(重武器是全丢了)。这部分人力成了之后陆军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对于那些逃回来的士兵来说,真不算什么“成功”。我相信大部分士兵当时的想法确实是逃命,而不是“我只有逃回去才能继续为国出力”。但是,从结果来看-虽然是马后炮 - 二战期间,被德国抓住的英法战俘,其待遇远远强于苏联战俘或者被日本抓的西方战俘。基本上说,他们如果当时被俘,对他们个人来说,未必就比逃回国去差。也就是说,对他们个人来说,事后看,“逃跑”根本没意义。逃跑本身就冒险,而且真的“逃跑”成功后的死亡率,可能还高于被俘之后舒舒服服呆战俘营里的死亡率。我可以理解士兵们为什么拼命想逃跑,但作为知道后面发展的旁观者来说,我无论如何无法对那些士兵的“生命安全”有多大的同情与揪心。 

片子的亮点,实际上是表现出那些民间的船只自动自觉的参与这次救援。但就这部分,与战狼2的类似部分相比,力度也不够。 

所有跟帖: 

我觉得整部电影的亮点就是没有“紧迫感”,为生存无奈的等待。跳出了商业片的节奏和“紧迫感”。 -Gbdjw- 给 Gbdjw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2/06/2017 postreply 08:02:13

+1. 我想我还可以写得更多,应该 -咪呜- 给 咪呜 发送悄悄话 咪呜 的博客首页 (620 bytes) () 12/06/2017 postreply 08:09:22

找到为啥国人喜欢春晚的根源了。 -Gbdjw- 给 Gbdjw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2/06/2017 postreply 08:15:45

马后炮的说,当时想“生存”,最高明的办法就是投降之后混战俘营。否则就算回国了,说不定之后又死在北非了。 -davidhu1999- 给 davidhu1999 发送悄悄话 davidhu1999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06/2017 postreply 08:18:55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