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韵》63.《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Slow Slow Tune)

来源: 唐宋韵 2024-03-15 11:32:51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69244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唐宋韵 ] 在 2024-03-15 11:37:44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声声慢(1)·寻寻觅觅》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2)。乍暖还寒(3)时候,最难将息(4)。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5),如今有谁堪(6)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7)!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8),怎一个“愁”字了得(9)!

 

 

1.  声声慢:词牌名。双调九十七字,多用平韵格,而李清照此词用仄韵(入声)格。

2.  戚戚:此处指忧伤的样子。

3.  乍暖还(huan2)寒:指春天或秋天的天气忽然变热,又转寒冷。

4.  将息:保养身体、休息。

5.  损:损阙、损败。

6.  堪:忍受,能支持。

7.  怎生得黑:怎么能熬到天黑。生:语气助词,无实意。

8.  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9.  了得:能说得完,能概括得尽。

 

Slow slow tune (Li Qingzhao )
So dim, so dark. So dense, so dull.
So damp, so dank, so dead!
The weather, now warm, now cold.
Makes it harder than ever to forget.
How can thin wine and bread. Serve as protection,
Against the piercing wind of sunset?
Wild geese pass overhead. That they are familiar.
Makes it more lamentable yet!
The ground is strewn with staid .
And withered petals;
For whom now should they be in vases set?
By the window shut, guarding it alone.
To see the sky has turned so black!
And on the Cola nut. To hear the drizzle drone.
At dust: pit-a-pat, pit-a-pat!
Is this a mood and moment only to be called "sad"?

——林语堂 译——

TUNE: SLOW SLOW SONG

I look for what I miss,
I know not what it is.
I feel so sad, so drear,
So lonely, without cheer.
How hard is it
To keep me fit
In this lingering cold!
Hardly warmed up
By cup on cup
Of wine so dry,
Oh, how can I
Endure the drift
Of evening wind so swift?
It breaks my heart, alas!
To see the wild geese pass
For they are my acquaintances of old.
The ground is covered with yellow flowers,
Faded and fallen in showers.
Who will pick them up now?
Sitting alone at the window, how
Could I but quicken
The pace of darkness that won't thicken?
On the plane leaves a fine rain drizzles
As twilight grizzles.
Oh, what can I do with a grief。

——许渊冲 译——

李清照(1084— 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济南章丘)人。李清照是宋代杰出的女词人。她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被认为是对中国文化贡献最大的古代女性。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其父李格非是当时知名文学家。李清照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文化熏陶,出嫁后又与丈夫赵明诚一起从事金石收集和研究。

李清照的词作以其独特的风格自成一家,被历代词学家称为“易安体”。 “易安体”清新典雅,善用白描,强调协律,在词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李清照的作品以1127年金兵入据中原为分水岭,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多反映闲适的生活和闺中思念等;后期作品则多悲叹身世飘零,情调感伤悲怆。

李清照的词现存世50多首,数量并不多,但佳作比例很大。李清照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等,均已散佚。后人有李清照《漱玉词》的辑本,但不全。当代有王仲闻所著的《李清照集校注》。

诗词作品影响力总体评分:6

 

宋雨:清代沈谦在其《填词杂说》写道:“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说的是南唐后主李煜和跨两宋的女词人李清照在词人中最是技艺高超者。他们的词音律和谐、浅俗清新、妙语迭出。两人的传世作品虽都不很多,却居婉约词的最高水平之列。

唐风:巧合的是,李煜和李清照的人生都在中年的时候有一个分水岭。此后词风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李煜自亡国、沦为阶下囚之后,其词一洗奢靡之气,变得哀婉凄切,感慨至深,终于在人生的后三年写出了多首流传千古的名篇。而“靖康之变”和南渡,则是李清照人生和词风的分水岭,其风格由清新浪漫转为深沉凄婉。李清照前、后期均有佳作,但风格迥然不同。

宋雨: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17岁的李清照与20岁的太学生赵明诚在汴京成婚。当时李清照之父李格非任礼部员外郎,赵明诚之父赵挺之任吏部侍郎,均为朝廷高级官员。两位新人琴瑟和谐,志同道合,家庭生活高雅,充满幸福。与一般夫妻不同的是,他们两人都由极好的文化功底,赵明诚特别痴迷金石研究,而且有意要写一本这方面的专著。而李清照文才极好,鼎力相助。

唐风:所谓“金石研究”,简单地说是一种早期的中国文字考古学。据考证,在李清照那个时候,金石考辩刚刚发端不久。这里金石中的“金”泛指铸有或刻有铭文的金属器具(如青铜器),而“石”多指有文字的石刻。金石研究就是对这些有形物品上的文字、符号、图案等,与相关材料和记载进行比较与核实,发现并纠正错误,补充疏漏。这就是金石学研究的“证经补史”的意义。

宋雨:哎呦,这个要求太高了。金石研究是要以实物为依据的,像竹简、甲骨、玉器、青铜器、石刻等,都是文物啊。而且金石研究还涉及古代典籍和古字画等,很多也属于珍品。如果是一般爱好,获得几件是可能的。但要写专著、涵盖大量内容,就需要研究大量的实物。有文章介绍说为了购买一些文物,他们省吃俭用。可是两个年轻人怎么可能靠“省吃俭用”获得很多古玩呢?

唐风:李清照称“赵、李族寒,素贫俭”(《金石录后序》),这显然有自谦的成分。两家都是大户,特别是李清照的公公赵挺之曾两次拜相,家中是很殷实的。平日对儿子的痴迷爱好有所资助,及过世后赵明诚分得可观的财产都是可能的。从李清照自己的介绍来看,他们自己的收集量相当不少。另外有一点也很重要 — 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谈到因为赵明诚的父亲在朝廷做高官,有朋友掌管国家图书和编修史志,使得赵明诚经常看到各种善本书籍和文物。他时常在国家史馆尽力抄写。

宋雨:其实,在他们早年幸福的个人生活之外,事情很不平静。婚后不久,李清照的父亲便被归于“元佑党人”而受到迫害,被赶出京城,几年后在济南郁郁而终。公公赵挺之在朝中与蔡京素有不合,因此当他在大观元年(1107年)过世后,全家立刻受到打压。赵明诚的荫封之官予以收回,于是赵家难以继续生活在京师。这一年的秋天,李清照便随赵氏一家回到了山东青州的私第,开始了长达10年的屏居乡里的生活。这一年李清照23岁。

唐风:小两口虽然失掉了京城高官子女的优裕生活和便利,却得到了平静的乡村生活。他们把乡舍变成了做学问的地方。李清照将其命名为“归来堂”,且自号“易安居士”。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赋中有“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倚南窗寄托我的傲气,犹觉此小屋易使我心安)一句。李清照依陶赋命名书房是取其雅,而从中得其号更有明志之意。

宋雨:乡村生活一过就是10年。到了政和七年(1117年),在李清照的协助下(有文章说李清照也亲自撰写了不少),赵明诚大体上完成了《金石录》的写作。这是一个极其巨大的工程。两人把铸造或刻写在金石上的文字先整理出多达2000多个种类编撰稿,全都校正了谬误并加以品评,最后完成的《金石录》成书共30卷。这对两个年轻学人夫妻来说,实在是一部鸿篇巨著!

唐风:就在《金石录》初步完成后不久,赵明诚再次获得了入仕的机会,在随后的几年间先后担任莱州和淄州知州。然而两人的感情却出现了裂痕,可能与赵明诚纳妾等有关,这个问题我们这里先不谈。靖康二年(1127年)发生 “靖康之变”,金兵南侵,都城汴京(今开封)失陷。中原大地风声鹤唳。此时赵明诚的母亲恰在建康(今南京)病逝,赵明诚南下奔丧,李清照孤身在青州“归来堂”旧居收拾物品,准备去会和。

宋雨:今天我们赏析的这首《声声慢·寻寻觅觅》,一般认为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作品,它是数万首今存的宋词中不可多得的精品。它抒了发词人心中的“愁”,而且是“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为何而愁,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北宋灭亡、家园丧失、丈夫病逝,自己又奔波、漂泊了5年才最终在杭州落脚,怎么能不伤感、惆怅呢?

唐风:除了这些因素之外,我认为失“书”(取广义,包括典籍、文物等)之痛是李清照南渡后愁苦的十分重要原因。一般文章谈到这一点大多只是一笔带过,我在这里却要特别强调。李清照是中国历史上成就最高的女性文学家,她不仅饱读诗书,而且与丈夫有大量的书籍和文物收藏。她把这些收藏看得跟生命一样重要。然而在短短时间里,李清照眼见着这些极其珍视的个人收藏,一次次遭到浩劫,几乎丧失殆尽,她怎么能不痛彻肺腑。我想,假如李清照的晚年能够有南渡前那么多书,即便其他境况类似,她的情绪基调也会很不相同,绝不至于如此愁苦。

宋雨:嗯,你这个角度很有意思,也很有道理。那么我们就把把李清照几次痛心疾首的丧失简述一下:上面说赵明诚独自先去建康(今南京)奔丧。李清照在“归来堂”十几间屋子的典籍文物中精心挑选了一部分,装了十五辆车,带着管家等赶往建康与赵明诚会合,而绝大多数的文物典籍依然锁在青州的房屋里。可是,那年12月金兵南下攻入青州,这十几屋的东西顷刻化为灰烬。这是李清照的“书”遭受的第一劫,它使得一大半的收藏灰飞烟灭。

唐风:李清照的15辆车先经陆路从青州到海州(今连云港)。然后她雇船载辎重入海,接着从淮河逆流而上,再经大运河过长江至润州(今江苏镇江),历经千辛万苦最终到达建康。其后,赵明诚经历一次被罢官(部下起兵叛变后他弃城逃跑)和被再启用的过程(这个事件我们以后再说)。然而他未到湖州任上就病逝了。

宋雨:办完丈夫的丧事后,李清照也是病得奄奄一息。而时局越来越紧张,此时她听说赵明诚大妹夫李擢在洪州(今江西南昌)任职,就让两个管家将大量行李,包括很多书籍文物分批送到他那里去。未曾想1128年的冬天,金人又攻下南昌,于是所有这些便全部失去。这是李清照的“书”遭受的第二劫。

唐风:李清照带着剩下的最重要的书籍文物一路来到浙江。然而她突然听说有人暗中上表,说她要把青铜器献给金人。李清照非常惶恐,就准备把它们献给朝廷。当李清照来到越州(今绍兴)时,皇上因为害怕金人,已经跑了。当时金人攻入浙江,“搜山检海捉赵构(宋高宗)”。李清照不敢把铜器留在身边,就将其寄放在剡县。后来官军搜捕叛逃的士兵时将这些文物悉数收走,据说被一位将军私吞。到此时,从青州运出的辎重中,珍贵的文物典籍已经散失大半。这是李清照的“书”遭受的第三劫。

宋雨:劫难还没有完。仅剩的六箱书籍和收藏,李清照总是放在近处,亲手保管。可是谁能想到,在她寄居越州(绍兴)时,有一天夜里,盗贼居然掘壁入户,偷走了五箱,李清照真是伤心欲绝!这是李清照的“书”遭受的第四劫。四次劫难过后,李清照手中的书籍和文物已经所剩无几了(《金石录》的手稿等应该还在)。李清照后来写道,这时候她爱护它们“犹复爱惜如护头目,何愚也耶”(依然像爱护头和眼睛一样爱惜,多痴蠢啊。)

唐风:绍兴二年(1132年),李清照到达杭州。图书文物的散失让她痛苦万分。几年的颠沛流离,把年近半百的她折磨得憔悴不堪。更不要说国破家亡之痛和丧夫孀居之苦。《声声慢》这首词的的具体写作时间不详,学界有不同的看法。要是让我来估计,我认为可能性最大的时间点就是她刚刚到杭州的时候。之前的颠沛流离虽然凄苦,但总在紧张之中,不易写出高质量的作品。而定居长久以后,对哀伤已经习惯,也不易写出如此深切、凄厉的悲歌。《声声慢》是一首97字的长调,我们先来逐句赏析一下: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宋雨:词的一开始,作者连用了7组叠词共14个叠字,这在词史上绝无仅有。南宋学人张端义称其为“出奇制胜,匪夷所思矣”。李清照不再需要介绍具体的背景,一片愁绪已经弥漫开来,成为整个词的底色。我想这可以称作是李清照发明的一种特殊的“起兴”的方式。后人偶尔有试图仿效者,但是其艺术效果和影响力完全无法与之相比。

唐风:这14个叠字分为三层意思,层层深入地渲染了悲凉气氛的。从“寻寻觅觅”四个字显示,她起床后若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似乎在巡视或寻觅,希望找到点什么来使精神有所寄托。或是生活刚刚安定下来,对书籍几乎丧失殆尽还不习惯,想找到点儿东西来读一读。下面“冷冷清清”四字,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冷清与空虚,没有人可以说话、陪伴或倾诉。于是词人紧接着再写一句“凄凄惨惨戚戚”,进一步表现自己心中难言的孤独与痛苦。仅此三句,便给全词定下一种愁惨而凄厉的基调。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宋雨:这本来应是一句比较好理解的话,意思是说天气突然暖起来,又马上冷下去,这时候最难以好好休息、调养。可是有的诗评者把事情弄复杂了。比如有人说此词作于秋天,应该说“乍寒还暖”才对。于是词评者就说“这是写一日之晨,而非写一季之候。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我想这种辨析和考证没有什么必要。深秋突然变热,然后又来寒流,这种情况常见,怎么就不能说是“咋暖还寒”呢?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

唐风:这一句历来有两个不同的版本,即“晓来风急” 又作 “晚来风急”。我第一次读到这首词时,就是“晚来风急”。因为下片集中说晚上,当初觉得相当合理。后来发现很多词评者,包括当代著名学者俞平伯、夏承焘、唐圭璋等,都认为 “晓来”更合理。唐圭璋先生在其《读李清照词札记》中这样说明: “此词上片既言“晚来”,下片如何可言“到黄昏”雨滴梧桐,前后言语重复,殊不可解。若作“晓来”,自朝至暮,整日凝愁,文从字顺,豁然贯通”。的确这样理解是更为合理的。

宋雨:古人有晨起于卯时饮酒的习惯,称“抚头卯酒”。词学家王步高先生说今天的江南地区的人在某些情况下仍然早上喝酒。天气咋暖还寒,词人一夜辗转反侧未能休息好。清晨披衣起床,听见外面冷风呼啸。就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可是两三杯下去,并未感到温暖。因为这“冷”不仅是身体的冷,更是心的冷。作者这么写,实际上是说借酒消愁愁更愁,但却有含蓄之妙。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唐风:我第一次读这首词时,特别为这一句而感动。作者突然间从眼前的愁苦转向天空的大雁。这不是词人第一次写大雁了。几十年前她新婚燕尔,丈夫远行。在思念中她便写下了那首著名的《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那时的心情,是盼望鸿雁传书,能把自己的思念之情给丈夫捎过去。而今日物去人非,已经没有人可以传递书信了。

宋雨:理解你的感动。我自己也特别为“却是旧时相识”这句而震撼。这秋天的大雁,它们从北方飞往南方。这大雁正是来自词人魂牵梦绕、却再也回不去的家园。或许过去曾经见过它们的面呢。 “却是”二字隐含着多少痛苦与辛酸啊!而且,以看似平淡的一句“却是旧时相识”来结束上阕,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显示出词人高超的作词技巧。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唐风:下阕开始这三句,大致的意思不会理解错,即词人以秋天的菊花自比,表明自己的悲苦和憔悴。然而,看似简单的几句,理解上、包括名家的理解上居然有大的出入。这些出入集中表现于几点:第一,“满地黄花堆积”是说菊花凋零后落了满地,还是说地上的菊花很多?第二,如果说是菊花很多,它是处于枯败的状态还是盛开的状态?第三,“憔悴损”是说菊花还是说词人自己?第四,为什么会“有谁堪摘”?

宋雨:我过去对第一句的理解是菊花谢了以后落了一地,北师大的康震先生也是这么解释的。然而进一步的阅读分析却发现,这是不正确的。同其他许多花卉不同,菊花开败以后并不脱落,枯花依然花茎上挂着。所以说“满地黄花堆积”是说屋旁的地上长满了菊花。菊花还在开放,但自己因为愁苦而十分憔悴(“憔悴损”),无心把它摘回家欣赏。

唐风:我对“憔悴损”和菊花的状态有不同的理解。我认为这三句整个都是在说菊花 — 院落中到处是菊花,但它们都凋谢枯萎了,这时候还能有心谁去摘它。把“憔悴损”解释成作者比喻自己,这种跳跃我认为破坏了词的流畅性,不会是李清照的本意。而以枯菊自比的寓意其实已经十分清楚。此外,有解释说“损”此处为副词,表明程度很高,对此我也有不同看法。“损”字没有作副词的意思和用法。我认为“损”在此处的意思就是损败、枯萎的意思。“憔悴损”是一个联合结构,皆用以形容菊花。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宋雨:对一个孤独的人来说,时间仿佛流逝得特别慢。就这么独自守在窗前,怎样才能熬到天黑呢?时间的漫长使孤独变得更加可怕。这两句显示了一种难以言状的孤寂和哀伤。这也暗示这首词是写一整天的光景,因此前面作“晓来风急”是更有道理的。另外,我支持一下你前面的看法 — 这时候李清照不是一个盼夫归家的思妇。假如她的书籍能顾不遭浩劫,那么对于她这个爱读书的女性是一个巨大的精神支持,她恐怕远不会这般的孤独的。

唐风:一定是如此!这就是我前面强调她的书籍文物佚失殆尽对李清照的巨大打击。史料未有李清照在经济上穷困潦倒的记载。李清照可能早年有一些储蓄,而且有人认为因为赵明诚是朝廷的官员,她作为“命妇”或可拿到朝廷的月俸。但不管怎样,孤独是无法排解的(李清照短暂再嫁张汝舟招致更多的愁苦,此事另说)。当时杭州城中文人墨客云集,他们中的不少人当然知道这个“妇人”、已故金石学家的妻子、前宰相的儿媳水平不是一般的高。但他们不可能邀请李清照来参加聚会或相互唱和、交流。李清照水平再高、学问再大,她跟那个时代南宋的文人圈子无法有直接联系,只能在孤苦伶仃中老去,这是那个时代女性的悲哀。相比而言,今天这方面毕竟随着世界的进步而进步了。比如当代知名词学家中男性虽为大多少,但叶嘉莹先生作为女性却极受尊重,原因无他,水平在那里。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宋雨:好不容易熬到了黄昏,天却下起雨了。菲菲细雨本身落下时几乎有声,但雨水积在尚未落尽的梧桐叶子上,滴滴答答地落下来,在寂静的夜晚则显得格外清晰。作者这里不写暴风骤雨,而是描述细雨和深秋的梧桐树。那点点滴滴的雨水更能够反映词人心中挥之不去的孤单和凄凉。

唐风: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有“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温庭筠的《更漏子》则写道:“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易安当然对这些前人佳作了然于心。她自己的两句很简洁且与前后的内容相照应,化用得非常巧妙。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宋雨:人寂、屋空、凄风、冷雨、雁过、花残,黑夜又来临了,这时候的愁苦还怎么形容、怎么表达呢?词人不再比喻,不再渲染,而是直接了当地说出一个反诘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一句既是将自己对“愁”的表达推向高潮,也是全词的概括和总结。需要指出的是,这首词虽然诉说的是“愁”这个主题,但作者从容大气、层次清晰,并无悲情下的絮叨和琐碎。当代学者吴小如先生说:“此词以豪放纵恣之笔写激动悲怆之怀,既不委婉,也不隐约,不能列入婉约体”,这是有些道理的。

唐风:易安体浅俗灵动,清丽工巧,音律和谐,的确不同于一般的婉约词。当代词学大师龙榆生在评价这首《声声慢》时说:“这里面不曾使用一个故典,不曾抹上一点粉渾,只是一个历尽风霜、感怀今昔的女词人,把从早到晚所感受到的“忽忽如有所失”的怅惘情怀如实地描绘出来。看来都只寻常言语,却使后人惊其‘遒逸之气,如生龙活虎’,能“创意出奇达到语言艺术的最高峰。”李清照的表现力,比绝大多数男性词人,假借怨妇呆坐在窗前的“代言体”,不知要高明多少!

宋雨:我们还需要理解的是。包括这首词在内的李清照晚期其他的优秀词作,之所以近千年来被人们赞赏和诵咏,不仅在于李清照的身世和她作词的才华。她的词反映的是个人的痛苦,同时也折射了那个大背景下国家山河破碎,人民遭受苦难的现实。清代著名词评家陈廷焯编过一本《白雨斋词话》,他说“李易安词独辟门径……妇人有此可谓奇矣。”他又说优秀的词作“为一室之悲歌,下千年之血泪,所感者深且远也。”用这几句来概括李清照的晚年词,是再合适不过了。

唐风:最后,我们不能不谈谈这首词的韵和格律。李清照的词看似口语化、很随意,但实际上她深谙音律并在这方面有极高的要求。在她的《词论》一文中,她把前代许多大词人在音律上的不足批评了个遍,而自己的作品不仅考虑一般的平仄,而且分辨五音(唇、齿、喉、舌、鼻五音),这样词读起来、唱起来才流畅优美。据这专家分析,这首《声声慢》用齿音、舌音共达57字,与激烈的情绪表达相对应。

宋雨:在押韵方面,《声声慢》这个词牌本用平声韵,但李清照改用入声韵。入声是中古音一些字的发音特点,目前在一些南方方言中依然有所保留,但普通话中已经完全没有入声。入声在的韵尾以浊塞音快速结束,特点是“短、促、急” ,特别适合表达悲愤、激昂、沉痛等情绪。入声与上声(普通话第三声)和去声(普通话的第四声)同属仄声,但在诗词中押入声韵一般是不与其他两者混押的。相反在押非入声的仄声韵时,上声与去声经常是可以混押的。

唐风:由于入声表达情感的特点,押入声韵的作品常常更容易打动人的,据统计,押入声韵者占到了唐宋词精品的一半以上,包括苏轼的《念奴娇》、李清照的《声声慢》、李白的《忆秦娥》、周邦彦的《南陵王》、柳永的《雨霖铃》、岳飞的《满江红》、王安石的《桂枝香》、张孝祥的《念奴娇》、姜夔的《暗香》、张先的《千秋岁》、陆游的《钗头凤》(后半)等等。

宋雨:入声消失以后,原先的入声字便经历了一个“入派三声”的过程,到今天,普通话的四个音都有原先的入声字加入。这首《声声慢》的10个入声韵脚字“觅”、“戚”、“息“”、“急”、“识”、“积”、”摘”、”黑”、”滴”和“得”,除了前两个字“觅”和“戚”之外,后面八个字居然都在后来几百年的语言演化中变成了平声字(普通话的第一或第二声)。这首《声声慢》用普通话读起来尽管大致可以感受到韵,但完全失去了入声韵那种悲切、激昂的效果。于是不可避免地在音律方面减少了我们现代人的感情移入,这是令人十分遗憾的。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关于入声,请见内—— -唐宋韵- 给 唐宋韵 发送悄悄话 唐宋韵 的博客首页 (1375 bytes) () 03/15/2024 postreply 11:41:22

商榷:might a female voice sound better? ;-) -最西边的岛上- 给 最西边的岛上 发送悄悄话 最西边的岛上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15/2024 postreply 16:25:47

这个模拟可能怪怪的。女声读也可能更好。但读出入声韵,妙处是独立的。 -唐宋韵- 给 唐宋韵 发送悄悄话 唐宋韵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15/2024 postreply 17:06:31

我不懂诗词。但喜欢李清照的这首词,很凄凉的美,只是最好不要在忧郁的时候读。;-) -最西边的岛上- 给 最西边的岛上 发送悄悄话 最西边的岛上 的博客首页 (131 bytes) () 03/15/2024 postreply 16:24:49

要时刻跟“凄凄惨惨戚戚”保持距离。。。 -唐宋韵- 给 唐宋韵 发送悄悄话 唐宋韵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15/2024 postreply 17:08:26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