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请教“将你的军”英语怎么说啊:)

来源: sportwoman 2012-09-07 18:42:42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7212 bytes)

Original Video - More videos at TinyPic

 

整体感知即整体阅读:先朗读后默读。朗读重在读出感觉,默读重在读出思考。学生从整体阅读中感知课文的内容、观点、倾向和作者的感情,从整体上把握住课文的感情基调是悲伤?喜悦?激动?平静?就像“漂流”中感知江水的急、缓、冷、暖、清、浊一样。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生按照教师的“漂流图”——思考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自己“漂”。哪些问题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又遇到什么新问题不能解决?教师要安排时间让学生质疑,这一点太重要了,就像“漂流”了一段江水后必须总结,为以后的继续“漂流”积累经验。教师必须以其渊博的知识,娴熟的手法充分调动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与学生联手创造教学美。

当然教师总得放手让学生自己“漂”,以检测学生阅读的效果。这就是学完一篇课文后的测试,以检测教学效果(不一定就是考试,也可以运用课堂质疑的方式)。测试的导向是促使学生一手抓基础知识,一手抓书写、拼音、词语、标点等等,重在活用。虽然这些都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环节,在中学阶段仍然不能放松。因为小学积累的基础知识仅相当于在“漂流”前到“三江源头”去看了一看“涓涓细流”,还不具备漂越“虎跳峡”、冲过黄河“壶口瀑布”的能力,还不能活用。所以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至于段落分析不是不要,它的作用不仅在于理解段落本身,更重要的是用来验证整体阅读感觉是否正确,就像“漂流”过一段江水后回过头来望一望,回味一下“漂流”的感觉如何。

语文教学不外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后面另有论述)。整体感知阅读对于口头能力的表达有极大的帮助,但是这只是一个量的积累,要把语言重新变成纸上文字这是一个质的飞跃,必须加强训练。爱写作的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口上说得头头是道的话,再写到纸上时总觉得表达不清,甚至自相矛盾。话说完就消失了,写在纸上的文章是要给别人看的,写作在语文教学中太重要了,这是语文教学的最根本的目的。因此每学完一课或一个单元,必须写一个类似的作文,作为“漂流”的指导者的教师,同样要写一篇“下水”作文——范文,不然,你只讲不写,以讲代写,你“只在岸上走,漂流不湿鞋”,学生就可能“将”你“军”:“教练你看这水急浪涌,到底该怎样漂?你先漂一段给我们看一看吧。”因此语文教学始终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并且以学生为中心的过程,就像“漂流”指挥始终与漂流队员在一起,并且以漂流队员为中心一样。

所有跟帖: 

Put you on the spot? -NewVoice- 给 NewVoice 发送悄悄话 NewVoice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08/2012 postreply 02:23:01

thanks Sis NewVoice,does Give you a hard time count? -sportwoman- 给 sportwoman 发送悄悄话 sportwoman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08/2012 postreply 03:20:40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