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乃龙:我的英语学习之路(zt)

本文内容已被 [ carpediem ] 在 2011-07-06 05:50:15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吴乃龙:我的英语学习之路

读了胡果威先生的文章,“英语‘考级’之我见”,很有感触。我也来写一篇,讲讲我的与胡先生完全不同的英语学习经历。但是我相信有很多人与我有类似的学历,因而不少人可能与我有类似的英语学习经历。

1. 自学英语

我在中学学了三年俄语。1964年考上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六年制本科。本来,继续学习两年俄语,考试合格后要开始学习第二外语,也就是英语。但是,1966年6月文化革命开始,学业中断,学习英语成为泡影。1970年3月毕业分配到陕西省商南县,在农村劳动了两年后,在1972年2月分配到县广播站,主要工作是维修全县有线广播系统的扩音机。平均每个月大概有四分之一的时间下乡,四分之三的时间待在县城。因为我非常熟悉有关的技术,感到工作很容易,有富余的时间和精力。于是,我又开始学习,也就是自学。学习什么呢?首先要补足由于学业中断欠缺的大学课程。对此我早就作了充分的准备,毕业分配携带的行李中有250本书,包括许多外文书。特此声明:我从来不相信读书无用论。说这话不是事后诸葛亮,250本书就是明证。但我也不是先知先觉。能坚持学习,一是因为我喜欢学习,如同有的人喜欢下象棋打扑克,乐在其中。二是我觉得时间在那里,不用也就浪费掉了。学点东西,希望将来还会有点用。果然,1978年机会到了,考研究生一举成功。这是后话。

我是理科学生,奉行专业第一,外语第二的原则。在这里只说学习外语的事。根据这个原则,我的目标是通过较短时间的学习,能够阅读英文数理书籍。首先是选书,手头有北京对外贸易学院编的教材,«基础英语»,第一册,第二册,挺合适。学英语,开始时要有人教我发音。商南是一个很偏僻的山区小县,毕业分配时我花了半天工夫才在地图上找到。幸运的是,同时分配到商南县的北大同学侯汉清,是图书馆学系的研究生,英文很好。我跟他说了学英语的想法,他立即表示支持。当时正值1973年春节假期,说干就干。他先教我国际音标,然后教我读音规则,总共教了三次,每次100分钟,共五个钟头。侯汉清同学是我的英语启蒙老师,我永远感谢他。

接下来就是自学那本教材。沿用学习俄语的方法,每课先学单词;然后结合注解学课文,和学语法交叉进行;最后做练习。但是念得准不准写得对不对就没把握了。每天两个多小时,半年学完第一册26课。接着用两个月快速(即偷工减料)学完第二册26课。于是,到了阅读英文数理书籍的阶段。学的是英文原版美国大学教材General Physics(普通物理)。用的是郑易里的«简明英汉词典»。前后学了四个月。这本教材的物理内容,比我在北大学的普通物理简单得多。这正是我需要的。我的目的是学英语而不是学内容。这本书对我的帮助很大,使我掌握了最基本的物理词汇和常用的表达方法。这一年时间,是我学习英语的第一阶段。注意:我同时要上班和自学专业课。

过了这一阶段,我把英语撂一边,集中时间和精力去攻专业课了。直到1977年5,6月间,得到招收研究生的确切消息,我又重新捡起英语,复习准备考试。

2. 考研究生

1978年5月,我在商南县参加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研究生初试。总共考5科。第一天下午考英语,3 小时。开卷考试,可以带词典。考完后自我感觉良好。现在只记得一道中译英试题:“正是英明领袖华主席领导我们一举粉碎了四人帮。”我一看就知道这是考“It’s …… who ……”的强调句型。但是我不会翻译“四人帮”,只好写中文,用一个矩形框上。后来想起来觉得很可笑。

1978年7月,我赴北京天文台参加研究生复试,得知英语得了79.5 分,为射电天文方法与技术专业考生的最高分。这大体反映了我的英语笔试水平,但是,为最高分则有些偶然。其实,有不少考生本来基础很好,考得不好是因为荒废多年,准备得不充分。有一位从初中就开始学英语的考生,在考试时没有翻到试卷的最后一页因而漏做这页上的题,可偏偏在这页上有高分题。到最后收试卷时才发现,真是粗心大意,后悔莫及。

1978年8月初的一天,在商南县广播站。突然有人叫我:快来,北京的长途电话!这是我平生第一次接的长途电话。原来,是北京天文台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主任老蔡打来的长途电话,说是准备派我到澳大利亚学习射电天文,要我去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出国人员英语考试。我当时想,这就是79.5 分起的作用了。对这个英语考试,我有所听闻,考试地点在西安,在商南县就可以报名。但是我想,这与我无关。接到长途电话之日,本地报名日期已过。我只得立即准备简单的衣物和书籍,第二天一早坐长途汽车赶赴西安。到达西安的次日一早去设在陕西省教育局内的考试办公室报名,不给办理。听完我的申述之后,工作人员要我联系北京天文台,给他们发电报。于是,我又急急忙忙赶到钟楼邮电局,给北京天文台挂长途电话,找到老蔡讲明情况。这是我平生第一次打的长途电话。次日上午,我一早赶到考试办公室。北京天文台的电报已到,于是报了名,办理了准考证。

英语考试考场设在西北工业大学。8月15日上午,我参加了笔试。只记得有选择题,英译中,中译英。觉得不是很难,自我感觉良好。16日上午,则是口试。结果呢,用英语来说是遭遇滑铁卢,用汉语来说是败走麦城。口试学生有人看管,以防泄漏题目。我被领到考官的桌子前,只听懂了一句英语:请坐。其余什么准考证,考试内容,一概没有听懂。考官只好用汉语说话,让我朗读试卷上的文章。文章的标题是:Expensive and Uncomfortable。故事大意是:一人躲在从伦敦飞往悉尼的飞机内的木箱里,在悉尼机场被抓获,被责令交付旅费3,500英镑。他的旅程真是昂贵(正常票价是2,000英镑)而又难受(在木箱里闷了18个多小时)。朗读完了,考官用英语提问。我又是一概没有听懂。于是,考官中断考试,用汉语问话。我解释说,我原来在北大学俄语,分配到商南县以后自学英语,条件很差。已被录取为北京天文台研究生,被指派参加这次考试。虽然自知听力和口语不行,但我还是认为一定要遵照北京天文台的安排,参加这次考试。

考试完毕,我立即返回商南,做回北京的准备。对出国人员英语考试的结果,不抱任何希望。其实,圆了研究生梦,我心里已经很满足了。

3. 在北京学英语

1978年9月15日我举家从陕西省商南县返回北京,实现了一次历史性转变。10月4日我到中科院研究生院(在海淀区肖庄,原北京林学院校园内)报到。一位工作人员拿着我的录取通知书,在新生名单上怎么也找不到我的名字。录取通知书白纸黑字,怎么可能有假?他停下来,想了想,问我:你参加过出国人员英语考试没有?我回答说参加过。他说:那就对了,你到英语训练班报到去吧。他还告诉我,英训班设在玉泉路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园内,还没到开学时间,要我打听清楚日期再去报到。

英语训练班开学在11月。共有一百来人,绝大部分是中科院各个研究所的出国研究生,加上很少数的代培生。开始时按出国人员英语考试的分数分成6个班。我当然在分数最低的第6班。没多久,第5,6 班合并成第5班,有20人之多。我的口试一塌糊涂,怎么会到出国研究生的英训班学习呢?原来,中科院有规定,如果原定的出国研究生,笔试达到一定的分数线而口试不及格,只要导师保荐,也可以到英训班学习,最后的去路由导师决定。我的导师王绶琯,保荐了我,解释说,口试不及格是因为环境太差而不是由于本人能力不行或不努力,经过训练一定会行的。衷心感谢恩师,在这关键的时刻拉了我一把。而我也没有辜负恩师的期望,最终获得了成功。

英训班里教我们班的中国老师是肖朝良,教材是英国的“Essential English”。 教我们班的外国老师,先是来自美国的吴丽萍,后是来自澳大利亚的Andrew。教材是“English for Today”,英文杂志和报纸,以及一些杂七杂八的英文材料。记得Andrew给我们看一篇题为“The Gang of Five”(注意:不是Four)的文章,觉得很新奇。

开始的时候,我的听力和口语很差,听不懂也说不出口,上课时非常狼狈,几乎丧失了信心。但是我特别珍惜这个机会,也就特别用功。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终于赶上了同班同学,上课表现正常,有了信心。转眼到了1979年4月,英训班快要结业考试了。突然,北京天文台通知我回去,原因是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电气工程系的研究生邝振昆访问天文台,帮助我们制作射电望远镜的数字接收机。邝先生是位ABC,当时只会说很有限的普通话。于是我就成了他的课堂翻译。开始时很困难,主要是不懂射电天文和数字电路的术语。幸好十多位听众中,有几位研究人员对这些术语比较熟悉,帮了我很大的忙。几个星期下来,感觉好多了。两个多月后,邝振昆先生离开北京返回澳大利亚。经过这段时间的实战,我的专业英语有了显著的提高。后来我到悉尼大学留学,节假日经常到邝先生的电脑公司混。这是后话。

此后,我一边办理赴澳大利亚留学的手续,一边在肖庄的中科院研究生院旁听研究生课程,包括有时到语言实验室借磁带听录音,直到1980年8月。

4. 在澳大利亚学英语

1980年8月20日,我乘坐飞机离开北京途径马尼拉前往悉尼,开始我在悉尼大学电气工程系长达6年的留学生活。经过这6年的学习,英语算是过了关。最后的产品是一本210页的博士论文,“The Maximum Entropy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 in Radio Astronomy”。

回想起来,英语学习主要通过以下这些途径:

(1) 听课,做作业

我注册Ph.D. by Research(有别于by Course Work and Research),不需要学分。但是我去听研究生课,一般每个学季(每年分三个学季)两门课,有时一门或三门。听课做作业,是学习英语,特别是专业英语的最主要的途径。开始时也是听不懂,特别是碰到口齿不清的老师。课后要花很多时间看书。大约过了一年,才基本上没有问题。听课学到的专业内容,用英语能听能说,直接用英文思考,倒是很多时候不知道对应的中文。

(2) 辅导学生

研究生必须的训练之一是辅导本科生,分为Tutorial(习题课辅导)和Demonstration(实验课辅导)。开始时也有困难。首先是听不懂学生的问题,其次是不能把题解说清楚。好在课程内容熟悉,提前又做了准备,连猜带蒙可以应付过去。这事也就是开头难,越做越容易。辅导学生也是学习日常英语和专业英语的主要途径,因为和学生互动,可以补充听课的不足。到了后来,和学生熟识了,还可以和学生聊天吹牛皮。记得得益最大的是大学三年级“富里叶变换及其应用”的习题课辅导。这门课的数学比较难,是学生最怕的课程之一。讲课老师比较懒,只给习题不给答案或题解。而富里叶变换是我最常用的数学方法,很熟悉。于是我自告奋勇做题解,给讲课老师过目。由此学到了题解的标准格式,对写论文有很大的帮助。

(3) 写内部报告和论文,审稿

写内部报告(Internal Report)是我写专业英文的开始。写内部报告比写正式论文(Paper)容易,把一个阶段的研究结果写出来就行了,不需要有多重的“份量”。我的第一篇论文在1982年2月写成,投给了美国的IEEE信号处理期刊,于1983年4月发表。期间我多次与审稿人辯论,多次修改稿件,给编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结果被聘请为该期刊的审稿人,直到1991年与IEEE失去联系。在研究生学习期间,我写过许多内部报告,5篇论文,其中3篇在IEEE信号处理期刊上发表。所有这些,为最后写博士论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 自觉学英语

在澳大利亚这个英语环境下,自觉地随时随地学英语也很重要。为了扩大词汇量,我给自己规定,平均每天要学习和记住5到10个新单词;因故耽误要事后补上。每天5个10个看起来不多,但是长期坚持累积起来就很多。听广播,看电视,看报纸杂志,看广告,看日用品产品说明书,从中学到许多很有用但是在出国前不知道的单词。

(5) 參加活动,与人来往

參加本地人的集体活动,与本地人来往。如參加澳中友协每月一次的会议,參加他们组织的郊游和各种活动,访问他们的家庭。參加ADAB (Australian Development Assistance Bureau,澳大利亚发展援助局)组织的旅行。

(6) 接电话,打电话

刚到悉尼大学时,在电气工程系一个实验室工作。独自一人时特别害怕电话铃响。不接吧,怕耽误事。接吧,又怕搞不清楚对方的意思耽误事。这叫做“电话恐惧症”(telephone-phobia)。想必很多人都有这种经历。这个问题不好办。我当年采取的对策是:让电话铃多响几声。如果没有别的人来,大多数情况下,就硬着头皮接。除非确实搞清楚了对方的意思,否则直截了当说没听懂,请对方再打一次。如果一会儿电话铃又响,那就赶快找人接电话。找得到,就推给别人;找不到,就不再理会,让电话铃响去吧。随着听说能力的提高,自己能单独处理的比例越来越高,电话恐惧症也逐渐减弱以致最后消失。打电话的情况类似,刚开始时也很发憷,尽量少打电话,或找人帮助;或亲自跑一趟去办事。随着听说能力的提高,能打电话办的事,就不跑路了。

(7) 语言学习中心

悉尼大学语言学习中心(Language Study Centre)是个学习英语的好地方。有各种训练课如发音,听力,对话,语法,阅读,写作,讲座(请外面的人做presentation),报告(參加学习者做presentation)。可以听录音,借书和磁带。老师待人友善,教学认真。我至今还记得那些老师的名字和音容笑貌。我的研究生导师非常支持我去那里学习。我有空就去,自始至终坚持了6年,获益匪浅。不但学习到语言,而且学习到许多澳大利亚的风土人情,社会知识。以下是几个例子。

澳洲最有名的歌曲Waltzing Matilda,讲一个流浪汉小偷,宁可跳水自尽也不愿被警察抓住,是百分之一百的政治不正确。然而,在澳洲也许有人不会唱国歌,但没有人不会唱Waltzing Matilda。连我这个五音不全的的人,也能跟着大伙哼一哼。

澳洲人讲究mateship,含平等,忠诚和友谊之意。澳洲人见面打招呼最常说的是G’Day, mate! How are ya? 相当于Good day, friend! How are you? 你打的,要坐在与司机并排的座位上,不能坐在后排,否则会被认为不讲mateship。不知道出自安全考虑,现在变了没有,但起码在1986年我离开澳洲时还是这样。

澳洲人有强烈的anti-authoritarianism意识,崇尚自由,追求平等,反对强权。这很可能与澳洲人的“家庭出身”有关。如果往上追溯若干代,大部分澳洲人都属于“黑X类”,即来自英国的流放犯人。这使我联想到,这些“黑X类”和他们的子孙们,白手起家,经过200多年的奋斗,把澳洲建设成世界上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国家之一,是多么的伟大。 我有一盘磁带,录有语言学习中心主任Alex编辑的澳洲歌曲集,名为“Songs of the Southern Land”。每当我听到讲述早期澳洲牧羊人生活的凄凉婉转的歌声,眼泪就会在我的眼眶里打转。最后听到无限深情的“I Still Call Australia Home”(澳大利亚,我的故乡),我会情不自禁,热泪盈眶。

下面略举一些我学到的“常用” Aussie lingoes(澳洲本地话,有些源自英国),challenge 你一下,看看你知道几个:chook,sickies,get cracking,Buckley’s chance,Mr. Brown’s cows,as quick as Bondi tram,B.Y.O.G.,BUGAUP ,She’ll be right。

(8) 博士论文

1984 年 8月,在向我的导师Cole教授汇报研究工作之时,他认为工作量已经足够,可以开始写作博士论文了。这是我留学的最后一项重大任务。在开始动笔之前,我把已经学过的科技论文中的常用表达方法分类(比如,表达频繁程度,从低到高列出:never,more often than not,......,always),写在5页纸上,朗读熟记。此外,把«科技英语常用词组» 朗读几遍,尽量记住有用的词组。这样,在写作的时候,能够从脑子里随时提取恰当的表达方法。遇到记得不准确的,能够迅速查到。当然,还要收集有关的研究资料和成果。写完第一章,反复检查修改,交给导师审阅。Cole教授是第N代苏格兰移民,英文极好而且认真(并非每位教授都是这样)。我认真阅读他修改过的稿子,搞清楚每一个错误,错在哪里,为什么错,记住正确的写法,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这样,一章比一章写得好。总共写了7 章,加上2个附录,參考文献,还有博士论文少不了的“原创性声明”,“致谢”等章节。总共210页,厚厚的一本。从开始写作到1985 年 8月完工,装订成册,前后费时一年。在这期间也花了很多时间采集数据,开动电脑,日夜运转。1986年4月,收到悉尼大学工程学院的正式通知,博士论文获得通过,无需修改。通知所附的三位论文评审人的评语中,有如下语句:“a mature, witty and delightful style of presentation”,“the style of presentation and English is simply superb”,“a very good flow of English expression and vocabulary”。长期的努力,终于结出硕果。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满意高兴的吗?

5. 在北京用英语

1986年 6月,悉尼大学学位授予仪式之后的第二天,我举家乘坐飞机离开澳大利亚回国。回国后先后在北京天文台和清华大学无线电系(电子工程系)做博士后研究工作,于1990年10月回到北京天文台任副研究员。在这几年期间,我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当兼职教师,讲授最大熵方法。没有教科书,我就复制我的英文博士论文作为参考书,发给学生。每堂课开头,是“5分钟英语”,用英语总结上堂课的内容,介绍本堂课的内容。讲课用汉语,术语主要用英语。但是我在黑板上从不写中文,只写英文。考试题是英文,学生做答可用中文或英文,没有限制。这种教学方法很受学生欢迎。至于日常工作,则很少使用英语。几年间出国开会两次,每次只有三周。所以,在北京的几年,用英语的机会很少,我的英语熟练程度在降低。

6. 在北美用英语

1991年10月,我到美国亚利桑那州Tucson参加国际天文数据处理会议,会后在NOAO (National Optical Astronomy Observatory) 參加天文数据处理软件包IRAF的研究开发工作。到美国后,用了几个星期的时间逐渐恢复英语,很快就融入了英语大环境。1992年7月,我前往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加入STScI(Space Telescope Science Institute)的图像处理小组,參加哈勃空间望远镜图像处理的研究工作,最主要的任务是发展最大熵图像恢复算法和电脑程序,改善望远镜的图像质量。自己能够胜任这些工作,良好的英语无疑是重要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其基础,还是在澳大利亚时打下的。

1994年10月,我在多伦多登陆,技术移民加拿大。为此,我去过加拿大在纽约的领事馆面谈。面谈进行了整整一个小时。移民官扳着脸孔,问了我很多问题,有些很刁钻。虽然提前作了很多准备,还是要当场发挥,“编造”答案。问题之一:你曾在澳大利亚多年,为什么不移民澳大利亚而移民加拿大?能够顺利通过面谈,良好的英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加拿大的大环境,我的感觉和美国差不多。找工作,办事情,良好的英语极为重要。在澳大利亚混了6年,又在美国混了3年,接轨没问题。我在加拿大待了将近17年了,在大学和公司工作,跳过槽,也被炒过鱿鱼。被interview 过,也interview过别人。我的英语远非完美无缺,但应付日常生活和本行业务,比如打电话,看医生,写文章,有信心,没问题。虽然如此,我仍然注意学习和使用英语。在約克大学工作,老板出差时代替老板讲Statistical Physics(统计物理)课。在公司工作,凡举办ESL学习班,我一定参加。经过数年的努力,耗费了巨量的时间和精力,终于完成专著,The Maximum Entropy Method,全书327页,在1997年由Springer-Verlag 出版。这是我学英语用英语取得的最大成功,自知这辈子再也无法超越。

7. 感想与赠言

以上是我学英语用英语的经历。38年前,出于兴趣,抱着将来可能有用的一线希望,开始自学英语。后来,碰到机会,考取了研究生,进而出国留学和工作,铸成了我的人生轨迹。现在回想起来,庆幸自己当年的决定,多次的机会和自己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感谢所有帮助过自己的人。你可能与我有类似或不同的学历和英语学习之路。但是,不管类似或不同,每个人根据各自的兴趣,为了各自的目的,在各自的条件下,采取各自的方法,经过各自的努力,取得了各自的成功。无所谓对错,无所谓优劣。人生在世,总要干点事情,犹如在浩瀚的大海上航行的大船小船,都会翻起浪花,高低不等,造成的航迹,不管大小,最终都会消失在天边。希望你是一艘大船,翻起高高的浪花,虽然不能永存,但是起码当你健在的时候,你可以自豪地说:瞧,那就是我的事业,那就是我的成功!

(全文完)

所有跟帖: 

问好!carpidiem给大家介绍介绍你的英语学习之路吧。 -非文学青年- 给 非文学青年 发送悄悄话 非文学青年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05/2011 postreply 14:46:29

sorry, I just realized that I misspelled your id, carpediem. -非文学青年- 给 非文学青年 发送悄悄话 非文学青年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06/2011 postreply 09:23:32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carpediem- 给 carpediem 发送悄悄话 carpediem 的博客首页 (5313 bytes) () 07/06/2011 postreply 10:13:18

Thanks a million! -非文学青年- 给 非文学青年 发送悄悄话 非文学青年 的博客首页 (433 bytes) () 07/06/2011 postreply 11:27:00

一看名字就不简单:Carpe diem - seize the day: -NewVoice- 给 NewVoice 发送悄悄话 (503 bytes) () 07/06/2011 postreply 13:03:52

谢谢,newvoice,学了这个词。 -beautifulwind- 给 beautifulwind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06/2011 postreply 13:12:56

Lovely breeze, -NewVoice- 给 NewVoice 发送悄悄话 (264 bytes) () 07/06/2011 postreply 13:21:53

谢谢newvoice推荐,I just found it on Youtube -beautifulwind- 给 beautifulwind 发送悄悄话 (425 bytes) () 07/06/2011 postreply 13:36:25

Oh, that's a beautiful misunderstanding! -carpediem- 给 carpediem 发送悄悄话 carpediem 的博客首页 (97 bytes) () 07/06/2011 postreply 15:03:41

谢谢carpediem分享学英语经验。 -beautifulwind- 给 beautifulwind 发送悄悄话 (39 bytes) () 07/06/2011 postreply 13:11:36

好贴!我已经去图书馆订了A FREE LIFE。有问题请教哈: -cha-cha- 给 cha-cha 发送悄悄话 cha-cha 的博客首页 (303 bytes) () 07/06/2011 postreply 14:03:06

Ha Jin rocks -carpediem- 给 carpediem 发送悄悄话 carpediem 的博客首页 (452 bytes) () 07/06/2011 postreply 15:01:20

好文,谢carpediem分享,节日新周快乐。 -纾珈- 给 纾珈 发送悄悄话 纾珈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05/2011 postreply 15:48:24

"人生在世,总要干点事情 ..." -wave_forest- 给 wave_forest 发送悄悄话 wave_forest 的博客首页 (12 bytes) () 07/06/2011 postreply 01:26:16

Thank you all! -carpediem- 给 carpediem 发送悄悄话 carpediem 的博客首页 (867 bytes) () 07/06/2011 postreply 20:14:11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