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不写,写就写出不一样的精致和细腻。上海人讲的就是腔调,精致。
友联的生煎是2角4分, 4只。 好像还有牛肉汤,88年89年的时候, 铁的盘子。吃好友联的生煎, 乘24路, 到前进去读外语,心里装着一个梦,要出国,要出国,要出国,以为外国的生煎比友联的生煎还要好吃, 以为外国的月亮比上海的圆, 比上海的亮。
上海的老大房和老大昌,我一直搞不清楚。 最愉快的是, 去静安寺排队买鲜肉月饼。就是在这个季节,然后买一包糖炒栗子,边走边吃。还有红肠,有点温的,总要称一斤。
那时的男朋友,现在的先生,每每说起平安电影院,总要感慨一下。
走过了二十多年,读到这么细腻的好文章,感慨万千。谢谢您的帖子。真是写得好。我们等着看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