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论是关于时空和引力的基本理论,主要由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创立,分为狭义相对论(特殊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一般相对论)。相对论的基本假设是相对性原理,即物理定律与参照系的选择无关。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的区别是,前者讨论的是匀速直线运动的参照系(惯性参照系)之间的物理定律,后者则推广到具有加速度的参照系中(非惯性系),并在等效原理的假设下,广泛应用于引力场中。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本支柱。经典物理学基础的经典力学,不适用于高速运动的物体和微观领域。相对论解决了高速运动问题;量子力学解决了微观亚原子条件下的问题。相对论颠覆了人类对宇宙和自然的“常识性”观念,提出了“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四维时空”、“弯曲空间”等全新的概念。狭义相对论提出于1905年,广义相对论提出于1915年。
由于牛顿定律给狭义相对论提出了困难,即任何空间位置的任何物体都要受到力的作用。因此,在整个宇宙中不存在惯性观测者。爱因斯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又提出了广义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最著名的推论是质能公式,它可以用来计算核反应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并导致了原子弹的诞生。而广义相对论所预言的引力透镜和黑洞,也相继被天文观测所证实。
广义相对论的概念
相对论问世,人们看到的结论就是:四维弯曲时空,有限无边宇宙,引力波,引力透镜,大爆炸宇宙学说,以及二十一世纪的主旋律--黑洞等等。这一切来的都太突然,让人们觉得相对论神秘莫测,因此在相对论问世头几年,一些人扬言"全世界只有十二个人懂相对论"。甚至有人说"全世界只有两个半人懂相对论"。更有甚者将相对论与"通灵术","招魂术"之类相提并论。其实相对论并不神秘,它是最脚踏实地的理论,是经历了千百次实践检验的真理,更不是高不可攀的。 相对论应用的几何学并不是普通的欧几里得几何,而是黎曼几何。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非欧几何,它分为罗氏几何与黎氏几何两种。黎曼从更高的角度统一了三种几何,称为黎曼几何。在非欧几何里,有很多奇怪的结论。三角形内角和不是180度,圆周率也不是3.14等等。因此在刚出台时,倍受嘲讽,被认为是最无用的理论。直到在球面几何中发现了它的应用才受到重视。 空间如果不存在物质,时空是平直的,用欧氏几何就足够了。比如在狭义相对论中应用的,就是四维伪欧几里得空间。加一个伪字是因为时间坐标前面还有个虚数单位i。当空间存在物质时,物质与时空相互作用,使时空发生了弯曲,这是就要用非欧几何。而且不存在没有物质的空间,因为就算有你也永远无法发现,因为当你看见它的同时,它就有了物质,最起码是光。 相对论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发现了引力场与引力波都是以光速传播的,否定了万有引力定律的超距作用。当光线由恒星发出,遇到大质量天体,光线会重新汇聚,也就是说,我们可以观测到被天体挡住的恒星。一般情况下,看到的是个环,被称为爱因斯坦环。爱因斯坦将场方程应用到宇宙时,发现宇宙不是稳定的,它要么膨胀要么收缩。当时宇宙学认为,宇宙是无限的,静止的,恒星也是无限的。于是他不惜修改场方程,加入了一个宇宙项,得到一个稳定解,提出有限无边宇宙模型。不久哈勃发现著名的哈勃定律,提出了宇宙膨胀学说。爱因斯坦为此后悔不已,放弃了宇宙项,称这是他一生最大的错误。在以后的研究中,物理学家们惊奇的发现,宇宙何止是在膨胀,简直是在爆炸。极早期的宇宙分布在极小的尺度内,宇宙学家们需要研究粒子物理的内容来提出更全面的宇宙演化模型,而粒子物理学家需要宇宙学家们的观测结果和理论来丰富和发展粒子物理。这样,物理学中研究最大和最小的两个目前最活跃的分支:粒子物理学和宇宙学竟这样相互结合起来。就像高中物理序言中说的那样,如同一头怪蟒咬住了自己的尾巴。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爱因斯坦的静态宇宙被抛弃了,但它的有限无边宇宙模型却是宇宙未来三种可能的命运之一,而且是最有希望的。近年来宇宙项又被重新重视起来了。黑洞问题将在今后的文章中讨论。黑洞与大爆炸虽然是相对论的预言,它们的内容却已经超出了相对论的限制,与量子力学,热力学结合的相当紧密。今后的理论有希望在这里找到突破口。
广义论公式
根据广义相对论中“宇宙中一切物质的运动都可以用曲率来描述,引力场实际上就是一个弯曲的时空”的思想,爱因斯坦给出了著名的引力场方程(Einstein's field equation): 其中 G 为牛顿万有引力常数,这被称为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也叫爱因斯坦场方程。 该方程是一个以时空为自变量、以度规为因变量的带有椭圆型约束的二阶双曲型偏微分方程。它以复杂而美妙著称,但并不完美,计算时只能得到近似解。最终人们得到了真正球面对称的准确解——史瓦兹解。 加入宇宙学常数后的场方程为:
广义论原理
由于惯性系无法定义,爱因斯坦将相对性原理推广到非惯性系,提出了广义相对论的第一个原理:广义相对性原理。其内容是,所有参考系在描述自然定律时都是等效的。这与狭义相对性原理有很大区别。在不同参考系中,一切物理定律完全等价,没有任何描述上的区别。但在一切参考系中,这是不可能的,只能说不同参考系可以同样有效的描述自然律。这就需要我们寻找一种更好的描述方法来适应这种要求。通过狭义相对论,很容易证明旋转圆盘的圆周率大于3.14。因此,普通参考系应该用黎曼几何来描述。第二个原理是光速不变原理:光速在任意参考系内都是不变的。它等效于在四维时空中光的时空点是不动的。当时空是平直的,在三维空间中光以光速直线运动,当时空弯曲时,在三维空间中光沿着弯曲的空间运动。可以说引力可使光线偏折,但不可加速光子。第三个原理是最著名的等效原理。质量有两种,惯性质量是用来度量物体惯性大小的,起初由牛顿第二定律定义。引力质量度量物体引力荷的大小,起初由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定义。它们是互不相干的两个定律。惯性质量不等于电荷,甚至目前为止没有任何关系。那么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引力荷)在牛顿力学中不应该有任何关系。然而通过当代最精密的试验也无法发现它们之间的区别,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严格成比例(选择适当系数可使它们严格相等)。广义相对论将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完全相等作为等效原理的内容。惯性质量联系着惯性力,引力质量与引力相联系。这样,非惯性系与引力之间也建立了联系。那么在引力场中的任意一点都可以引入一个很小的自由降落参考系。由于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相等,在此参考系内既不受惯性力也不受引力,可以使用狭义相对论的一切理论。初始条件相同时,等质量不等电荷的质点在同一电场中有不同的轨道,但是所有质点在同一引力场中只有唯一的轨道。等效原理使爱因斯坦认识到,引力场很可能不是时空中的外来场,而是一种几何场,是时空本身的一种性质。由于物质的存在,原本平直的时空变成了弯曲的黎曼时空。在广义相对论建立之初,曾有第四条原理,惯性定律:不受力(除去引力,因为引力不是真正的力)的物体做惯性运动。在黎曼时空中,就是沿着测地线运动。测地线是直线的推广,是两点间最短(或最长)的线,是唯一的。比如,球面的测地线是过球心的平面与球面截得的大圆的弧。但广义相对论的场方程建立后,这一定律可由场方程导出,于是惯性定律变成了惯性定理。值得一提的是,伽利略曾认为匀速圆周运动才是惯性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总会闭合为一个圆。这样提出是为了解释行星运动。他自然被牛顿力学批的体无完肤,然而相对论又将它复活了,行星做的的确是惯性运动,只是不是标准的匀速。
空间如果不存在物质,时空是平直的,用欧氏几何就足够了。比如在狭义相对论中应用的,就是四维伪欧几里得空间,一种运动
所有跟帖:
•
当空间存在物质时,物质与时空相互作用,使时空发生了弯曲,多种运动
-marketreflections-
♂
(61 bytes)
()
10/24/2010 postreply
09:05:59
•
回所有参考系在描述自然定律时都是等效的。这与狭义相对性原理有很大区别。在不同参考系中,一切物理定律完全等价,没有任何描述上的区别
-marketreflections-
♂
(200 bytes)
()
10/24/2010 postreply
09:06:59
•
第二个原理是光速不变原理:光速在任意参考系内都是不变的。它等效于在四维时空中光的时空点是不动的。当时空是平直的,在三维空间中光以
-marketreflections-
♂
(250 bytes)
()
10/24/2010 postreply
09:08:43
•
第三个原理是最著名的等效原理,非惯性系与引力之间也建立了联系, pricing
-marketreflections-
♂
(696 bytes)
()
10/24/2010 postreply
09:10:22
•
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不能解释惯性系的特殊、优越性问题
-marketreflections-
♂
(13636 bytes)
()
10/24/2010 postreply
09:14:41
•
以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相等这一事实出发::“引力场同参照系相当的加速度在物理上完全等价。”
-marketreflections-
♂
(716 bytes)
()
10/24/2010 postreply
09:17:02
•
“广义协变原理”的建立,把洛仑兹变换推广为非线性变换。爱因斯坦在谈到当时的认识情况时曾写道:“接受了等效原理所要求的非线性变换,
-marketreflections-
♂
(1047 bytes)
()
10/24/2010 postreply
09:19:20
•
实际的引力场并不是均匀的,当将等效原理加以推广时,人们只能将局部点的引力场等效于不变的加速度,而这个加速度的大小从一点到另一点却
-marketreflections-
♂
(340 bytes)
()
10/24/2010 postreply
09:21:31
•
德西特 (Willem de Sitter) 在 1917 年提出爱因斯坦方程的另一个解时, 他小心地采用了使度规张量与时间无关
-marketreflections-
♂
(12415 bytes)
()
10/24/2010 postreply
10:39:03
•
在麦克斯韦对场方程的表述中就只包含了最少的时空导数。 我们如今知道, 统治电动力学的方程包含有带任意阶时空导数的项, 但那些项就
-marketreflections-
♂
(888 bytes)
()
10/24/2010 postreply
10:41:59
•
侯的《物》里说了一段话,使我顿悟微几的关键所在。 他告诉我们,微分几何的概念结论等等都是在一个原则下展开的: 所讨论的东西都要与
-marketreflections-
♂
(6594 bytes)
()
10/24/2010 postreply
11:04:46
•
爱因斯坦的时空处于封闭空间中的观察者无论采用什么测量方法(可以想象成带电小球洛伦滋力的作用)都无法区分自己是处于引力场还是加速参
-marketreflections-
♂
(4604 bytes)
()
10/24/2010 postreply
11:15:14
•
Maxwell方程中含有源,反过来,源的方程(Dirac方程)中也含有电磁场,总之,电磁场与源所满足的两个方程是“你中有我,我中
-marketreflections-
♂
(204 bytes)
()
10/24/2010 postreply
11:20:26
•
在有质量存在的空间中就不同了。以地球为例,重力场指向地心,因此不是均匀的。不同的局部惯性系之间有无法消除掉的相对加速度(亦即潮汐
-marketreflections-
♂
(9579 bytes)
()
10/24/2010 postreply
11:25:06
•
广义相对论的发展表明,真正严格的惯性系只能是一些局部惯性系(爱因斯坦电梯)。现在各个点上的局部惯性系之间是可以有相对加速度的。那
-marketreflections-
♂
(9866 bytes)
()
10/24/2010 postreply
15:49:18
•
科网每位实名博客是准粒子,不能也不该是牛顿粒子。我们相互关联,耦合在一起
-marketreflections-
♂
(1254 bytes)
()
10/24/2010 postreply
15:51:51
•
相对论的重力场方程序就相当于描述电磁场如何于时空中变化的麦克斯威尔方程
-marketreflections-
♂
(425 bytes)
()
10/24/2010 postreply
11:27:10
•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首次提出了时空的概念,它认为时间和空间各自都不是绝对的,而绝对的是一个它们的整体——时空,在时空中运动的观者可以
-marketreflections-
♂
(8203 bytes)
()
10/24/2010 postreply
11:30:15
•
爱因斯坦在谈到当时的认识情况时曾写道:“接受了等效原理所要求的非线性变换,对于坐标的简单的物理解释无可避免是致命的——那就是说,
-marketreflections-
♂
(1491 bytes)
()
10/24/2010 postreply
16:21:05
•
“度规”就是决定空间的一切度量性质(内禀)的量。广相的问题就是找出物质分布时空间的度规; 度规,是给定坐标的选择后,由坐标系性质
-marketreflections-
♂
(2668 bytes)
()
10/24/2010 postreply
16:39:09
•
度规张量有10个独立的分量。当弱场近似时其中某个分量恰恰是牛顿的引力势。这意味着度规张量既决定空间又对应引力势,根据牛顿引力势满
-marketreflections-
♂
(270 bytes)
()
10/24/2010 postreply
16:43:04
•
研究广义相对论所需数学工具贴子汇总
-marketreflections-
♂
(37 bytes)
()
10/24/2010 postreply
16:46:12
•
在宇宙膨胀时暗能量的密度没有随时间而快速变化, 如果它果真与时间无关, 那它就正好是宇宙学常数所预期的效应。 无论这方面的结果如
-marketreflections-
♂
(318 bytes)
()
10/24/2010 postreply
10:4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