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下这段历史:

来源: borisg 2021-10-15 15:03:22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0 次 (11698 bytes)

关于拒绝联合国停火议案的决策

   美国人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中国会在如此不利的国际环境和军事条件下出兵朝鲜,再加上急于结束战争,回家过节,结果轻敌冒进,一路北上,陷入了志愿军的重重包围,连战连败。1951 年 1 月初,中朝联军轻松越过三八线,再次占领了汉城。这时,联合国提出了一个非常有利于中国的停火议案,然而却遭到中国的拒绝。

   朝鲜战争一爆发,联合国就开始出面调停,比较积极的是印度和英国。停战谈判的主动权无疑掌握在具有军事优势的一方,联合国最早是向朝鲜呼吁,而后转向美国,中国出兵、美军溃败以后,是否接受调停进行谈判的关键就在于中国的态度了。考虑到中美军事装备相差悬殊的实际情况,中国决策者最初设想与美军作战的方针时,异常谨慎和冷静。在中美开战之际,毛泽东曾明确指出,歼敌的目的在于 “迫使美国和我进行外交谈判”。[68] 周恩来也说:中国出兵的目的就是要让美国人 “知难而退”,通过 “谈判解决问题”。[69] 不过,初战取得胜利后,中国方面对停战谈判的方针发生了很大变化。

   1950 年 11 月 23 日,印度大使潘尼迦向中国外交部转达了英国的建议:举行和谈解决朝鲜问题。中国没有明确拒绝,但提出要将台湾问题与朝鲜问题捆绑在一起。[70] 12 月 4 日美国确定的谈判立场是:以三八线为基础停火;不得附有危害联合国军安全的条件;不得讨论台湾地位、联合国席位等问题;如果联合国军不得不撤出朝鲜,必须对中国实行制裁。[71] 而此时中国的态度也更加强硬了,毛泽东在 12 月 3 日与金日成会谈时指出:敌人 “必须承认撤出朝鲜,而首先撤至三八线以南,才能谈判停战”;“最好我们不但拿下平壤,而且拿下汉城”,大量消灭敌人,才会 “促进美国撤军”。[72] 周恩来也指示中国代表伍修权和乔冠华,在联合国开展活动的方针是 “他急我不急”,一方面表示不拒绝进行停战谈判,一方面要抓住台湾问题不放。[73]

   此时,在联合国及印度、英国、瑞典等国代表的一再催问下,中国政府拟定了五项停战谈判的条件:一、所有外国军队撤出朝鲜;二、美国军队撤出台湾海峡和台湾岛;三、朝鲜问题应由朝鲜人民自己解决;四、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参加联合国并从联合国逐出蒋介石的代表;五、召集四大国外长会议准备对日和约。[74] 在询问莫斯科的意见时,斯大林答复:完全同意这五项条件,但在占领汉城以前,先不要 “亮出自己的全部底牌”,而要让美国先提出条件。[75] 于是,中国决定采取“拖而不摊” 的方针。[76]

   12 月 7 日,印度代表十三国向中国提出了在朝鲜停战的建议,主要内容是举行一个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大国会议讨论朝鲜问题,其先决条件是双方以三八线为界实现停战,大国会议将讨论外国军队撤离朝鲜及建立独立统一朝鲜的问题,同时解决台湾的归属问题、美军撤出台湾的问题、中国在联合国及安理会的席位问题。潘尼迦在递交这一文件时还指出,这一建议是所有非欧洲国家第一次联合起来提出的,不能被认为是支持美国的。这是一个对中国有利的举动,如果中国能宣布不越过三八线的话,则将获得这些国家的欢迎和道义上的支持。[77] 与苏联协商后,12 月 12 日周恩来答复潘尼迦:中国希望朝鲜的军事行动能迅速停止,但现在结束战争的关键在美国,我们愿意尽快知道美国和联合国对停战条件的整个意见。至于三八线的问题,早已为美国侵略军所破坏而不复存在了。同时要伍修权转告联合国三人委员会,如果问到对十三国提案的立场,答复是:停战不是骗局,是要真正能结束朝鲜战事。[78] 在苏联的压力和影响下,这时中国决策者关于停战谈判的方针开始僵硬起来。

   12 月 9 日,菲律宾代表将十三国建议交给美国,其主要内容包括:立即停火;中美两国军队撤离朝鲜;美舰撤出台湾海峡;由联合国裁军委员会监督南北朝鲜军队解除武装;由 6 个联合国成员国组成的一支部队留在朝鲜维持治安;海港、边境由联合国视察员进行视察,以保证上述条款的执行;实现停火后 6 个月由联合国朝鲜委员会主持选举;选举后 3 个月,联合国部队撤离朝鲜。[79] 11 日杜鲁门召开国家安全委员会,最后商定:接受停火的原则是不得使美军处于军事上的不利地位,不得附有政治条件,应在停火前谈妥停火的细节,由联合国监督停火。[80] 显然,没有进一步的军事打击和国际舆论压力,美国的僵硬态度是不会改变的。

   12 月 14 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经过修改的十三国提案,其主旨是先停火再召开会议和平解决现实问题,苏联及东欧国家投票反对。联合国还成立了三人委员会,专门处理朝鲜停战问题。接着,印度驻华参赞和大使轮流向中国外交部进行解释和劝说,希望中国能够接受这一提案,先坐下来谈判,印度和其他国家会继续向美国施加压力。但中国的态度很坚决,美国必须先从朝鲜和台湾海峡撤军,否则绝不谈判,还指责联合国通过的提案不过是为美国争取喘息的时间。[81] 毛泽东在修改周恩来(22 日发表)的声明时,在谈到中国关于和谈条件的地方特意加了两条:美军撤出台湾、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并说:“朝鲜问题和亚洲重要问题的和平解决,离开这几点是不可能的”。[82] 此时中朝联军正在筹划打过三八线的第三次战役,如何会就此罢手?!

   对于停战谈判,中美的主张针锋相对:美国的原则是美军在军事不能处于不利地位,也不能附加政治条件,而中国的主张是必须附带政治条件,且中朝联军一定要打过三八线。12 月 8 日,彭德怀曾提出,如此役不能给敌意歼灭性打击,则暂不过三八线。周恩来同意彭德怀的意见,也建议推迟进攻汉城。[83] 但毛泽东认为,“必须越过三八线”,否则在政治上很不利。[84] 所谓政治上不利,一方面如前周恩来所说,是指中国现在不承认三八线是一条政治分界线,另一方面恐怕是考虑到要与盟友的立场保持一致。[85] 在这种情况下开始停战谈判显然是不可能的。12 月 19 日,彭德怀接受了毛泽东的意见,同意在 “稳进” 的前提下越过三八线作战。[86]

   1951 年 1 月 4 日,中朝联军越过三八线,攻占了汉城,这不仅在白宫引起混乱,也推动了联合国进一步修改和谈方案。1 月 5 日,尽管美国代表强调,他的政府不会接受任何带有不体面条件的停战安排,联大政治委员会还是同意由三人委员会再提出新的建议。[87] 1 月 11 日,三人委员会以十三国提案为基础,在政治委员会上提出了五项原则性建议:立即实现停火;举行一次政治会议以恢复和平;外国部队分阶段撤出朝鲜,并安排朝鲜人民进行选举;为统一和管理朝鲜做出安排;停火之后召开一次由英、美、苏和中国参加的会议,以解决远东的问题,其中包括台湾的地位和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13 日政治委员会进行表决,并通过了这个 “补充报告”,美国投了赞同票,苏联仍然反对,其理由是中国和朝鲜没有被邀请参加讨论。会议还决定立即向中国政府转达这一提案,并要求其说明是否同意将以上五项原则作为解决远东问题的基础。[88]

   作为新的停火建议,这五项原则几乎满足了周恩来声明中提出的所有条件,而根本无视美国反对任何政治附件条件的一再要求。既然如此,美国为什么会突然改变态度,接受这个 “带有不体面条件的停战安排”?其实,美国这也是在陷入进退维谷境地时的无奈选择。正如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分析的,接受这个提案,将使韩国失去信心,并 “引起国会和舆论的愤怒”,反对这个提案,则会 “失去我们在联合国的多数支持”,甚至引起包括英国在内的盟国的不满。根据中国此前对十三国提案的态度,艾奇逊判断中国很可能也会拒绝这个新建议,所以美国可以投赞成票。[89] 在这种左右为难的情况下,美国别无选择,只能做一次政治赌博。一旦中国拒绝,就像艾奇逊预计的,不仅美国将摆脱困境,还会让盟国的头脑清醒起来,并追随美国谴责中国。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