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丽的岛链(美国海峡国家公园)

本帖于 2007-07-22 04:37:42 时间, 由版主 林贝卡 编辑

奇丽的岛链

(美国海峡国家公园)

宋德利 编译自美读者文摘《我们的国家公园》

烟雾迷蒙的冬日,几只怪影漂浮在太平洋海面。这里惊涛拍岸,浪花飞溅,海鸟与海狮齐鸣,偶有鳟鱼伴唱。此处就是海峡群岛,即加利福尼亚沿海一带,八个似山非山的蕞尔小岛。地处群岛北端的是四个最为突出的小岛,分别为安那卡帕、圣克鲁兹、圣罗萨和圣米格尔,共同构成一条东西走向的岛链。任何两个小岛之间,距离也不超过五海里。海鸟与海狮的鸣叫声,有时能够乘风从一岛传到另外一岛。这四个小岛和位于南边四十英里处的圣巴巴拉岛,连同周围的海域,共同构成海峡群岛国家公园。

难怪这些小岛看起来像山,因为它们本来就是山。虽然人们平时只能看到它们的顶部,但是,假如把海水排干,那自然就会水落石出。山麓、山坡、山峰及山谷,应有尽有。小则小矣,然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陆地上的大山具备哪些部分,它们一样也不缺。

这些小岛石质虽坚,但并非一成不变。有科学家认为,北方四岛原先只是一个完整的大岛,被称之为圣塔罗萨。可是当年冰河融化,海平面升高,海水流入低洼地区时,那个大岛就逐渐变成分开来的诸座小岛。在随后的数千年里,海洋与风雨合力相击,致使这些小岛最终显现为现在的形状。而“现在”一词,并非意味着“最终”,因为风化溶蚀依然在继续。风与水,俨然一对完美主义者,它们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从来没有,而且永远也不会完全满足。

壮观的拱岩,堪称大自然鬼斧神工的代表性杰作。四十英尺高的身躯,从安那卡帕岛附近的海面拔然而起,仿佛它就是人们进入海峡公园巨大的入口。这块巨石也许就是安那卡帕岛的一部分,现在当然是忍痛分手,离群索居于大海之中。由于受到海与风那掏心挖肝的风化腐蚀,才形成其独特怪异的形象。环形岛链的海岸沿线一带,地形地貌错综复杂,异彩纷呈,诸如:曲折狭窄的海滨、深不可测的海洞、浅而易见的潮池,应有尽有,无一短缺。海草在潮池的底部编织成一条绒毯。海葵相互依偎,美丽的触手酷似盛开的花朵。这里是海星、海螺、帽贝、虾蟹、石决明的伊甸园。别具魅力的潮池,集神秘、魔幻与奇异于一身。此外,还有一点更是令人刮目相看,即使潮池的底部,因退潮而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海底动物的生命却依旧安然无恙。

海峡群岛深水中的海草,生长迅速,可与世界生长最快的翠竹媲美。在强劲的海风吹动下,海草翻动掌状巨浪。这种海草实际上只是一种体态硕大的海藻,凭借吸盘似的根系牢牢地盘附在海底,再从那里一直向上伸展,直至一百英尺以上的海面。健硕的棕黄色叶簇相互缠绕,构成一块漂浮的草垫。在海面之下充足了气的球状茎,宛若浮标一般无二,在水中保持直立状态,使叶接收更多的阳光。

茂密的海草为许多海生动物提供了觅食之处与隐蔽所。软体动物都牢牢地吸附于海草那粗壮的棕色茎蔓上。成群结队的小虾在海草下嬉戏。青铜色的剑鱼和蓝黑相间的鲣鱼,在叶簇间优美地穿梭凫游。状似鱼雷的鲨鱼和梭子鱼,在藤蔓间一展翩然潇洒的舞姿,其实它们是在故作姿态,以警惕意外的侵扰,实在有外强中干之嫌。

每年十二月份,灰鲸都要从遥远的南极那丰腴的食品场迁徙而来,到海峡群岛与其它海生伙伴共同分享丰收的喜悦,也就此为自身添加营养。它们此行的最终目的地是距离南极约五千英里的巴加珊瑚礁一带。雌鲸在那里产仔。鲸妈妈的生育计划一般每次只生一胎,母子相依为命,情深似海。论块头,灰鲸虽然不能与蓝鲸同日而语,但也绝非侏儒之辈。它们的体重有时能达到二十吨,体长也不下四五十英尺。一旦游到海面换气,喷出的水柱也能达到十五至十八英尺之高。

海峡群岛也是鸟儿的世界。成千上万只飞鸟,或聒然乱噪,声震寰宇,或轰然而起,遮天蔽日。双冠鸬鹚、褐色鹈鹕以及灵巧的海鸠,不时地潜入水中去捉鱼。善于和海浪拼搏的海鸟,都在巉岩耸峙的海岸寻觅水生贝类或其它美味佳肴。来自北方的寒潮与来自南方的暖流在此汇集,故而海生物极其丰富,因此辛勤的劳作总会让它们各得其所。不仅如此,这里的峭壁悬崖也能为喜欢择高而居的水鸟提供筑巢安家之处。不过,偏好在平地筑巢的鸥鸟在这里同样能得其所哉。每逢春季,海岛的草地上被密密麻麻的鸟巢所装点,看上去则别是一番情致。
海峡群岛僻静偏远。饱含盐分的海风从洋面徐徐吹来,一片绿原被环绕在悬崖峭壁之间。此地唯一的干扰,就是海鸟的高声鸣叫,以及大海无休无止的咆哮。岛上并非常年淡水不断,但数以百万计的野花却从冬至春,常开不败。白色的牵牛、黄色的金鸡菊,以及其它各种冰原植物粉白相间的花朵,那真是姹紫嫣红,绚丽多姿。
雨季恰逢年初。人们在这个季节中注意的焦点,既非野花,亦非海鸟。说出来也许会令人失望,因为那就是素日里平淡无奇的水。这里时而细雨如毛,时而豪雨如注。待到大雨滂沱之时,干涸的沟壑,转瞬之间就变成水流湍急,如脱缰野马似的溪流,其势迅猛异常,冲决一切,任什么高大的乔木,任什么茂密的灌木,统统难以阻挡那一泻千里之势。汹涌澎湃的溪水,一往无前地冲向前方,待有悬崖绝壁之处,那便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雨过天晴,万道瀑布,一泻千丈,直落大海,迎着明媚的太阳,映着绚丽的彩虹,闪闪发亮,熠熠生光。

提起海峡群岛公园,人们自然忘不了这里的海豹。尤其是圣米格尔海滨,成千上万只海豹在那里喋喋不休地吵吵闹闹,蔚为壮观。这些皮毛光滑的棕色宠物就是口碑颇佳的表演专家。它们在水族馆、马戏团或动物园,使出浑身解数,以博一粲。殊不知它们那精彩绝伦的表演实属天性使然,绝非刻意而为的矫揉造作之举,它们在自然环境中的所作所为,与在观众面前的表演相比毫无二致。它们时而露出水面,劈波斩浪,时而潜入水中,追逐嬉戏。尤其它们在捉鱼时的卓越表现,简直令人在忍俊不止的同时,亦会发出自叹弗如的感概,它们竟然能把捉到的鱼前前后后地抛掷嬉弄,其技巧之纯熟,真可谓完美无缺,无以复加。

仔细观察,人们不难发现一个更为有趣的现象。海豹爬出水面时,会自动把后鳍向前弯曲,以便在地面行走。一只只海豹在海滩上摇摇摆摆,酷似体态庞大的鸭子,穿上了松软宽大的鞋子,步履蹒跚,憨态可掬。不要看它们步态维艰,其实它们的灵活性大得令人啧啧称奇,因为它们能迅速攀爬沙丘和光洁可鉴的岩石,即使海边矗立的断壁悬崖,也能随心所欲地征服在脚下。

海豹虽然大部分时间是在水中生活,但雌豹产仔却要在陆地上。大喜的时节一到,成千上万只海豹欢聚海滩,密密麻麻,首尾相接。不过,在这皆大欢喜的场合,各得其所,倒也相安无事,其乐也融融。颇为有趣的是,不管多忙多闲,海豹也不忘大声喧哗,观其行,听其声,也确实令人不禁叹为观止。而叫声最大者为成年雄豹莫属。其所以如此卖力地叫喊,那是它们在奋力保护自己临产的爱妻,以免遭到其它多情种的性骚扰。一旦出现险情,雄豹便会立即挺起后鳍,昂然而立,不遗余力地愤然咆哮相向,这种近乎声嘶力竭的吼叫非同小可,任什么样胆大包天的拈花惹草之徒,也会退避三舍,乃至望风而逃。

一般来讲,在海豹的国度里,尊崇的是“君子动口不动手”的原则,谁叫得最欢,谁就是赢家。然而也有例外,一旦光凭吼叫而胜负难分,偶尔也会拳脚相加,以决雌雄。通常的方法是用头和锋利的牙齿与对方厮杀拼搏,目标是情敌的脖颈和鼻子。几个回合之后,败者自动投降。面对败者那灰溜溜退场的寒酸相,胜者既无丝毫恻隐之心,亦无其情可悯之感。一些年迈的长者,往往以脖颈上的累累伤痕为荣,因为这毕竟是情场格斗时以决雌雄的纪念。

2001年秋 纽约


所有跟帖: 

谢谢。 -美语世界- 给 美语世界 发送悄悄话 美语世界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20/2007 postreply 11:46:05

Channel Islands National Park offical site: -美语世界- 给 美语世界 发送悄悄话 美语世界 的博客首页 (558 bytes) () 07/21/2007 postreply 06:44:12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