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小常識:「親親相隱」

文化小常识:「亲亲相隐」
 

父为子隐,子为父隐,不好告讦至亲,乱揭家人隐私不光彩的一面,这是中国传统伦理裡重要的一条,同时是深为近人诟病的一条。人有罪行,不会视而不见,能够肯挺身而出,予以告发,这个本很应该,即使犯罪的是家人,站在社会正义的角度,也不能以黑当白。父子相隐,最早出现的文献,是《论语》,所以主角孔子也遭牵累,受到指谪。
 

父子相隐,揆之原文本义,实看不出孔子赞成儿子要为父亲文过饰非,明明是父亲偷羊,不去说他有错,反而纵容怙恶。《论语.子路》那段话,重点是说「正直」,原文如下: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用白话把这段话再说一遍,是:「叶公对孔子说:我家乡有正直的人,父亲偷了羊,儿子告发他。孔子听了表示:我家乡也有正直的人,但非常不同,父为子隐过,子为父隐过,反而我们看,正直就在其中了。
 
叶公是楚国叶城的地方首长,他主动向孔子炫耀政绩,他那儿的人,面对面斗争,背对背揭发,多麽正直,孔子却不以为然。孔子说,其乡人之直,反见诸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盖此为人心之不能已,直心表现之真情。要注意的是,孔子没有说隐过是对,只是说直心是对的,暗批那种表扬用大道理大动作专去针对亲人的作法,像是大公无私,大义灭亲,仅仅貌似凛凛之直,直在表面,若只懂停在那裡,伤上天悯人之德、害伦常关爱之理也不自知。因为亲人有过,第一个正常反应,不是想治罪他,而是首先可怜他,保护他,希望他好,万勿一错再错,这是至情之直,深植于人的不忍人之心,最当珍惜。
 

据史载,叶公还算是很不错的长官,励精图治,所以问政于孔子,孔子答以:「近者悦,远者来」,人民的福祉第一,得民心第一。叶公又曾私底下向孔子的学生子路打听孔子的为人,子路没有睬他。孔子后来知道这事,他对学生说,你应该告诉他,老师这个人呀,「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孔子的回答乃有所指,非讲究外在政绩,人人规规矩矩,事事乾乾淨淨便是善政,人民活得到底畅不畅快,而自己能否天天向上有成德之悦,才最重要。伦理建设,为政之本,这是孔子对当时正雄起的楚国的忠告。
 
叶公褒扬他那裡的「直躬者」,意译就是立身正直的人,其实楚国真有一个告发老爸偷羊的人名直躬。《庄子.盗跖》载「直躬证父」,但评之谓「信之患也。」《韩非.五蠹》也说:「楚之有直躬,其父窃羊而谒之吏,令尹曰:杀之,以为直于君,而曲于父,报而罪之。」可见先秦即使思想常站在与儒家相反立场的道家和法家,对直躬告讦父亲一举,也是不予认可的,不能只怪孔子主张子为父隐,孔子说的,乃其时代之共识。《吕览》把直躬的故事,讲得更加生动:「楚有直躬者,其父窃羊而谒之上,上执而将诛之。直躬者请代之。将诛矣,告吏曰:父窃羊而谒之,不亦信乎?父诛而代之,不亦孝乎?信且孝而诛之,国将有不诛者乎?荆王闻之,乃不诛也。孔子闻之曰:异哉直躬之为信也,一父而载取名焉。故直躬之信,不若无信。」这裡孔子的话,可能是作者吕不韦假孔子之口表达个人的看法,但无论如何,直躬强词夺理,拿告父一状复又假惺惺要替罪,便以既信且孝自矜,结果忽悠得楚王,但看在群众眼裡,这种揭人之私以为信,实不如不信了。
 
父有过,做子女的首要的不是去讨过,而是须觉得自己有责,如何去帮忙。如何劝过如何面对老人的过犯予以纠正,其实儒家有其思考,也有指导做子女的当走之路,笔者另几篇曾涉及到,在此不赘。正统儒家,没有教子女包庇长辈祸心的教育,子为父隐那句,不存示人代隐瞒罪恶,这点当认清。试想想,讲吾日三省吾身的儒者,对自己那麽严格,自己的老爹犯错,形同罪在己身,哪有轻轻放过之理?唯恐省察不勤,一定要解决。但解决的方法,拿出去张扬,请别人来惩罚老人家,是最无义无效的方法,除了博得大义灭亲名气之外,对家庭,对老人,对社会,无一好处。偷羊错了,怎样令父亲知错能改?向当事人陪罪补贘?由家人扶持老人家去做,比简单交外人解决,这样处理问题,才彻底得多。
 
 不过自汉代起鼓吹孝治天下,亲亲相隐,宁为孝屈法,反映到法制上来,影响客观公正,又当别话。主体道德自觉之事,用由外而内的方式实施,必成反效果。由唐律到宋刑统,再到大明律、大清律例,亲属有罪互相容隐是正理,清律最离谱,子告父不成,当处之以绞刑,告成了子也要受杖一百再加徒三年。伦理是伦理,直接刑法化,便成礼教吃人啦!

所有跟帖: 

不同意“子為父隱”那句的解释。 -不明则问- 给 不明则问 发送悄悄话 不明则问 的博客首页 (1121 bytes) () 10/06/2010 postreply 20:45:16

回复:“子為父隱”句義的解释,俺包括了 -吮露鶴- 给 吮露鶴 发送悄悄话 吮露鶴 的博客首页 (1612 bytes) () 10/06/2010 postreply 22:40:58

回复:對不起 -吮露鶴- 给 吮露鶴 发送悄悄话 吮露鶴 的博客首页 (596 bytes) () 10/07/2010 postreply 17:44:52

回复:隱在其中,不是講護短,更不是講隱惡 -吮露鶴- 给 吮露鶴 发送悄悄话 吮露鶴 的博客首页 (99 bytes) () 10/09/2010 postreply 15:53:14

你的这些辩护实在说不通,而且可笑之极 -不明则问- 给 不明则问 发送悄悄话 不明则问 的博客首页 (2438 bytes) () 10/07/2010 postreply 19:06:00

回复:您说不通,因您搞錯沒讀好孔子說甚麼 :) -吮露鶴- 给 吮露鶴 发送悄悄话 吮露鶴 的博客首页 (1861 bytes) () 10/07/2010 postreply 23:35:24

回复:謝謝補充資料! -吮露鶴- 给 吮露鶴 发送悄悄话 吮露鶴 的博客首页 (664 bytes) () 10/07/2010 postreply 17:26:46

我们澳洲这里也有父母(子女)替嫌疑犯错(罪)子女(父母)公开辩护说好话解脱。怎看? -茅斌骚客- 给 茅斌骚客 发送悄悄话 茅斌骚客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07/2010 postreply 05:50:02

澳洲人觉得这样做是值得称颂的道德(直)吗?请参考我下面的回答。 -悟空孙- 给 悟空孙 发送悄悄话 悟空孙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07/2010 postreply 09:14:46

回复:是的,司法公正,不能偏 , -吮露鶴- 给 吮露鶴 发送悄悄话 吮露鶴 的博客首页 (49 bytes) () 10/07/2010 postreply 17:47:53

正乱碼:偏听 -吮露鶴- 给 吮露鶴 发送悄悄话 吮露鶴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07/2010 postreply 17:49:51

说的太对了。顶! -不明则问- 给 不明则问 发送悄悄话 不明则问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07/2010 postreply 15:50:35

回复:西方民主自由制度與親親之相隱何來矛盾 -吮露鶴- 给 吮露鶴 发送悄悄话 吮露鶴 的博客首页 (443 bytes) () 10/07/2010 postreply 18:05:19

看来,反孔和尊孔都喜欢拿出一点来说事。 -悟空孙- 给 悟空孙 发送悄悄话 悟空孙 的博客首页 (1022 bytes) () 10/07/2010 postreply 09:13:07

说的非常好。顶! -不明则问- 给 不明则问 发送悄悄话 不明则问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07/2010 postreply 16:00:00

回复:看来,您仍是把後儒®斍叭遄x。 -吮露鶴- 给 吮露鶴 发送悄悄话 吮露鶴 的博客首页 (592 bytes) () 10/07/2010 postreply 18:24:53

正亂碼:把後儒®斣?遄x -吮露鶴- 给 吮露鶴 发送悄悄话 吮露鶴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07/2010 postreply 18:26:53

再正亂碼:把后儒当原儒读 -吮露鶴- 给 吮露鶴 发送悄悄话 吮露鶴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07/2010 postreply 18:27:58

鹤兄的解释是一片好心,您的心意可嘉, -sailingboat- 给 sailingboat 发送悄悄话 sailingboat 的博客首页 (1521 bytes) () 10/07/2010 postreply 10:35:27

高! 顶一个! -不明则问- 给 不明则问 发送悄悄话 不明则问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07/2010 postreply 15:51:29

回复:我只是照原文背景及文脈解释,無關好心與否的問題。 -吮露鶴- 给 吮露鶴 发送悄悄话 吮露鶴 的博客首页 (692 bytes) () 10/07/2010 postreply 18:46:45

如果孔子的原意是你解释的这样,我完全同意你说的。但我觉得孔子不至于对这么简单的 -为人父- 给 为人父 发送悄悄话 为人父 的博客首页 (800 bytes) () 10/07/2010 postreply 20:07:56

借贴说个题外话,您看这个是不是传统文化在当今中国社会的反映? -悟空孙- 给 悟空孙 发送悄悄话 悟空孙 的博客首页 (137 bytes) () 10/07/2010 postreply 21:48:45

我觉得是。 -不明则问- 给 不明则问 发送悄悄话 不明则问 的博客首页 (135 bytes) () 10/07/2010 postreply 21:53:37

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相对于现代文明这是糟粕。可你难道因为这一点就全盘否定 -为人父- 给 为人父 发送悄悄话 为人父 的博客首页 (999 bytes) () 10/08/2010 postreply 06:11:59

回复:謝謝解释。 -吮露鶴- 给 吮露鶴 发送悄悄话 吮露鶴 的博客首页 (952 bytes) () 10/08/2010 postreply 00:00:36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