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过来想,

本帖于 2017-08-09 15:33:01 时间, 由普通用户 聚曦亭 编辑

翻译的原则之一是忠于原文。忠于原文不但指含义,还指形式的接近(注意是“接近”而不是“完全相同”)。在意思表达基本一样的前提下,如果有人把你写的中文绝句译成英语的散文体,你觉得怎样?你当然会觉得离你原诗远了一些;但又有人把你的绝句译成英语的自由体诗歌形式,你觉得怎样?你当然会觉得它比散文体要好些。但又有人把你的绝句译成了鲁拜体,你觉得怎样?你当然会觉得在这三者之间,这个鲁拜体译文与你的原文最接近。当然,你不应该因形害意。如果做不到用英语的格律形式来译中国的韵律诗,那用齐整的形式来译当然比不齐整的要好。

 

 

所有跟帖: 

所以,翻译是一种折衷, -聚曦亭- 给 聚曦亭 发送悄悄话 (98 bytes) () 08/09/2017 postreply 15:19:50

我的想法恰是不能折衷,因为折衷导致把原作平庸化。 -中间小谢- 给 中间小谢 发送悄悄话 (378 bytes) () 08/09/2017 postreply 16:00:50

不折中,寸步难行, -聚曦亭- 给 聚曦亭 发送悄悄话 (624 bytes) () 08/09/2017 postreply 16:46:11

我们对这首诗的理解有差异。 -中间小谢- 给 中间小谢 发送悄悄话 (551 bytes) () 08/10/2017 postreply 08:23:42

我们偏题了。 -聚曦亭- 给 聚曦亭 发送悄悄话 (904 bytes) () 08/10/2017 postreply 08:56:41

如果是这个意义上的折衷,确实是不可避免的。 -中间小谢- 给 中间小谢 发送悄悄话 (144 bytes) () 08/10/2017 postreply 11:20:01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