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疑惑,翻译应不应用翻译语言的格律?用原来的语言写诗尚且有“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才内容与形式统一。

那么把这首诗的内容转变为另一种语言,却要装进完全不同的形式里,是不是本身就是不合理的要求?我自己翻译纯粹是兴致所至,给自己看的,对英诗的格律完全不懂,从头到尾也只翻译过那么十首八首。但专业的翻译家,是否就应该按格律呢?

Coleman Barks 翻译的Rumi,使Rumi成为北美最好卖的诗人,但他的翻译是完全没有格律韵脚的。其他更有学问的翻译却没能造成这个效应。而读者喜欢Barks的翻译,恰好是他的版本能"sing"。

读过Holderlin的英译本,觉得最动人的也是不要格律的那个。不知道是不是我自己英语不好的缘故。

顺便问一下大家,有没有喜欢 Rumi 的诗友?我非常喜欢,Barks 的译本起码读了两次,现在读第三次。

 

所有跟帖: 

反过来想, -聚曦亭- 给 聚曦亭 发送悄悄话 (825 bytes) () 08/09/2017 postreply 15:12:41

所以,翻译是一种折衷, -聚曦亭- 给 聚曦亭 发送悄悄话 (98 bytes) () 08/09/2017 postreply 15:19:50

我的想法恰是不能折衷,因为折衷导致把原作平庸化。 -中间小谢- 给 中间小谢 发送悄悄话 (378 bytes) () 08/09/2017 postreply 16:00:50

不折中,寸步难行, -聚曦亭- 给 聚曦亭 发送悄悄话 (624 bytes) () 08/09/2017 postreply 16:46:11

我们对这首诗的理解有差异。 -中间小谢- 给 中间小谢 发送悄悄话 (551 bytes) () 08/10/2017 postreply 08:23:42

我们偏题了。 -聚曦亭- 给 聚曦亭 发送悄悄话 (904 bytes) () 08/10/2017 postreply 08:56:41

如果是这个意义上的折衷,确实是不可避免的。 -中间小谢- 给 中间小谢 发送悄悄话 (144 bytes) () 08/10/2017 postreply 11:20:01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