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寻找陶力踪迹,看到一下两篇报道:
不管“八九抗议运动”的结果多么惨烈,不管我因此受了多少磨难,统统与陶力无关,一切都是我咎由自取。是我自己要回国、要投入、要绝食。我在外面风风火火,有刺激、有观众、有名声,即使受难也不会白付代价,即使死了也只能自己负责。而她呢?她得到的是什么呢?除了痛苦、惊吓、焦虑、揪心,除了疾病的折磨、抚养孩子的艰辛、卧床两年和病魔搏斗之外,她一无所得。当我在“八九抗议运动”中面对欢呼的人群时,我从未想到她和孩子;当我面对成群记者、闪光灯,自我感觉良好地讨论时事时,我从未想到过她的痛苦;当我在广场上和其他女人调情时,更没有想到过她那受过多次伤害的心灵还在滴血。因此,陶力与我离婚,无论在什么时侯、什么情况下都是理由充足的。象我这样生性放荡而又贪恋社会功名的人,根本就不配有家庭、不配做一个负责的丈夫和父亲,不配得到陶力的爱。”
而陶力在与晓波离婚的所做所为完全对得起晓波,她对晓波的爱和关心令人感佩。比如《独白》有一段刘的战友高新的话:“。。。中午到了北师大,去陶力家,安慰了她一阵,吃过午饭,就回家了。陶力让你在外面躲一躲,能出国就出国,不要考虑她和孩子,这是陶力托我带给你的三千元钱。真没想到我们还能见面。”
又说:“昨天晚上枪声一响,陶力就到北师大东门前等你,从半夜十一点半一直等到天亮,等到从广场撤下来的学生全部返校。她没有找到你,以为你非死即伤,她哭得眼病又犯了。”
陶女士为刘晓波做出的牺牲和承受的苦难即使不及刘霞女士,但同样不能不令人同情,令人感喟。离婚之后,虽然可以避免政治上的骚扰,但一个离了婚的女人,一身疾病,独自抚养一个未成年的孩子,其生活艰辛可知。现在晓波获得了巨大的荣誉,陶女士以其曾经遭受的不幸,似乎不应被人遗忘,似乎亦有资格可以分享这一荣耀。

刘晓波的前妻陶力,婉约动人,是他们中学时期的校花,出身书香门第,学习也好。刘晓波是坏孩子,和所有平凡的故事一样,坏孩子追到校花,令她对自己改观。因为爱情,刘晓波考了北师大的研究生,终于可以将户口调到北京,二人翌年结婚,不胜甜蜜。
天安门事件发生后,刘晓波和妻子越行越远。我觉得陶力的一番话颇有道理,她说:晓波,你口口声声说和现在的世界格格不入,不合作,其实我才是最不合作的,我根本漠视这个世界。不去参与他,而你这么热情,恰恰证明你非常想拥抱这个眼前的世界。可惜这么好的妻子,刘晓波没有珍惜。
天安门事件后,妻子陶力带着儿子刘陶远走美国,从此隐姓埋名,直到今天刘晓波获奖,没有任何媒体能找到她,采访到她。她是做儿童文学研究的,自小父母都是外国文学教授,欧风美雨。她能做到这样,令人佩服。实在是诺奖获得者妻子中的典范。
注:陶力只身一人先去美国,父母替她照顾孩子直到中学毕业。
大家关心惦念刘晓波之际,我贴此文不是成心减低他的形象,只是我真的好心疼陶女士,她爱刘晓波更深,受的伤害是双重的,而她克制着······。她隐身的那么利索让人惦念、让人佩服。
希望她健康愉快,希望她过上世外桃源般的幸福日子。
----------------------------------------------------------------
更多文章:
爸爸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