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情况同你的有点像,他们也算知识分子我家的情况同你的有点像,他们也算知识分子,爸是高中物理老师,妈是厂医院医生,都在县城。现退休多年,收入不高但足够。以前经过多年困难的日子(我姊妹多),节俭已经是本能的习惯,衣服,用具我都不说了(小的捡大的),我感到恼火的是吃的东西,便宜的总是不够新鲜,快要变质的饭菜都不肯倒掉还要大家赶紧吃完,我妈还是医生!他们退休后我们都离开到不同的地方,条件好多了但他们还一样,忒别是我妈,说了多少次都没用。
但变化发生在我出国以后,我先是到的星家坡,安定后就把两位老人接来玩(当然也帮我做饭买菜,接送孩子,我妈特别乐意),一个月后,我妈就感慨地说,过去他们简直太节约了,新加坡的东西太贵了(其实不算贵,但那时他们买任何东西都要把价钱乘5.5换成人民币同国内比),我爸腰常痛,我专门给他选了一种席梦思,当他知道要人民币一万三时,恨不得拿去退了。两年后我离开新家坡他们回到老家,我姐说爸妈观念全变了,用我妈的话来说,节约那点钱完全没必要,并且用更少的花费比在国外买到更好的东西,吃到更好的东西。听了我姐的话我当然很高兴,说明我长期的潜移默化起作用了。但我想关键是虽然我们作子女的已经早就不希望依靠父母了,但父母节俭依旧除了习惯外,还是没有完全放心我们,至少潜意识里还有随时帮我们的责任,还有不安全感。
作子女的就要尽量让他们建立这种安全感,就象父母当初节俭为我们建立安全感一样。我认为大家在一起生活一段时间是最好的了,一方面可以尽点孝心,也让父母了解自己的生活,从而让父母回国后更轻松的安度晚年。你不应该放弃让他们来同你生活的机会,在美国只能呆半年到一年,国内的生活才是主要的。
我再家坛潜水很久了,看到很多人问要不要接父母来的问题,也一起说说看法。大部分人都忽略了老人更需要安全感的问题,很多人从气候,生活习惯,语言等不利因素来分析老人来美国不好,一笔抹煞了一起生活的价值,和对以后生活的影响,如果来只是为了带孩子,如果老人回国后更担心你,那当然没有价值,但如果来过一次或让他们感觉他们随时可以同你一起生活,(尽管签证转机很烦),但已不只是一个虚幻的概念,他们就会觉得很实在,我爸妈来过一次美 国后,就说转机也没有想象中麻烦(他们曾对转机忧虑重重,我是叫人打印好中英对照的转机时间路线说明让 他们随身带着,有问题就拿来问人,结果一次也没用)并明显对我的工作生活更关心,我的朋友同事他们也认识,现在我每周都通电话,也有话题。而让我感到意外和很高兴的是,他们更乐意接受我的建议,以前他们总以身体不好的借口,拒绝去亲戚朋友那里玩的邀请,其实是担心花费,而我已劝过他们很多次趁着还可以走动,要多走走,走不动时才不后悔。回国后半年我爸妈已去过我济南姑姑那里,昆明和成都姨妈处,我爸还第一次参加了在重庆的同学会,而不少人都已作古。我妈还催问我要不要再生,现在她还带得动,再老就不行了,我听了特别感动。我认为父母是对我最好的,是不记回报的,离婚的听多了,不认父母的还很希奇。
顺便也说说和父母如何住在一起,从读书到分配住筒子楼到结婚多少年没住一起了,不习惯是肯定的,还不说另一半,根本就是陌生人。我也看到坛子里有人发恼骚,诸如小气,不卫生,太节俭,等等。遇到这种问题且怒火上冲时,问问自己,我为神马接他们来,他们又为神马来,答案肯定不是为了来把我这十几年不断提高的人生观方 *FA* LUN 传给他们吧,如果为了这些事而怒目相视,我认为这些儿女要打屁股,就算 父母说了一些过分的话,谁受过高高等教育?是谁没有控制住事态的恶化?面子就那末重要?不要因为一时的冲动就把当初美好的愿望全部抵销。希望大家多注意点,关系已经不好了的主动一点,自己的父母没有神马不好意思的。
我家的情况同你的有点像
所有跟帖:
•
晕.'神马'?,最后一段,看得我眼珠子都快掉出来,总算明白了,哈哈
-7023-
♀
(262 bytes)
()
12/07/2005 postreply
22:39:33
•
哈哈哈哈,“这个“神马“也把我笑个半死
-卡布奇诺-
♀
(0 bytes)
()
12/08/2005 postreply
19:00:42
•
楼上的说得太好了,热烈地顶1顶!:)
-68130-
♀
(0 bytes)
()
12/07/2005 postreply
22:47:07
•
说的真好!以后就不要老潜水啦。多出来灌水。
-学习种果树-
♀
(0 bytes)
()
12/07/2005 postreply
22:5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