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节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爱如潮水 ~ 小小说
~~~~~~~~~~~
雨后的央街,清寂而湿润。咖啡馆的窗玻璃上还挂着水珠,沿街的店家陆续将广告牌重新摆回步行道,行人渐多,整条街在薄暮中再次鲜活起来。
街角这家小咖啡店,就在她公司的斜对面,多年来,它成了她需要独处时的避风港。老式手磨咖啡的香气在狭小的空间里缓缓弥散,让她既熟悉又安心。
程清雅轻轻放下咖啡杯,指尖在键盘上快速敲击着,审查意见无论如何必须在今天发给设计团队。
屏幕上,是团队为建筑协会设计大赛准备的方案:线条流畅、风格独具,蕴含着张扬的力量感,然而顶层的设计,每次看到,她都感觉有些失衡~过于轻盈飘逸,与整栋建筑的雄浑不相协调。
她正凝神思索,左侧太阳穴忽然跳动了一下,接着是两下、三下,是偏头痛的先兆。她下意识地抬手按揉,就在那一瞬间,心底某处也随之抽痛。那张脸,又固执地浮现在了她的脑海中。
他依然年轻,眉宇间多了几分历练,却未失去当年的清朗。那笑意宛如被时间珍藏的光芒~柔和、温暖、纯净。哪怕只是瞬间想起,也依然让她心动。
二十年未见,那天,他就在这间咖啡馆里,坐在她的对面。那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让她在自己的“领地”里,也不由自主地收敛了心神。
他们重新取得联系,是在大学同学群里。二十年的时光,将他打磨成了众人眼中的成功人士:幸福的家庭、漂亮的女儿、优雅的妻子、长岛带泳池的豪宅,以及自己的建筑师事务所。
而他大概也知晓了她的近况:一个聪明可爱的儿子,一个漂亮乖巧的女儿,一段已然走到了尽头的婚姻。
他此番为参加国际建筑会议来到这座城市,也顺路……来见她。
重逢时,旧日的默契竟毫无预兆地复苏了。仅凭眼神,他们便已倾述了千言万语。
他挑了挑眉,凝视着她,仿佛在问:“还好吗?”
她微微点头,似在回应:“挺好的。”
他的目光愈发柔和,似乎还想继续追问。
她再次点头,神情平静~
仿佛在说"是的,离婚了。独自带着两个孩子,很辛苦。"
他垂下眼,再抬起时,眸中多了一抹怜惜之色。
而她的嘴角微微上扬,泛起一个淡淡的、几乎不可察觉的笑意,像在轻轻低语:”你瞧,我当年说过的~离开你,我不是死,就是再也无法爱上别人。"
她的骄傲与矜持,在他的注视下,为自己关上了所有通往过去的大门。那些她不愿再触及的,两年间如暗夜般深沉的忧伤,她绝不会让他~那个始作俑者~看到哪怕一丝一毫。
接着,是无尽的静默。空气仿佛凝固。于是他们聊起了设计、工作、同学、还有眼前那杯温热的咖啡。两个小时转瞬即逝,他们却默契地避开了谈及彼此的生活。
分别之际,他向她伸出右手,她却只是轻轻摇了摇头。他抿了抿嘴唇,什么也没说,将手插进裤袋。那一刻,更像是把整整二十年的沉默,再度塞回心底。
临走时,他终究没能忍住,轻声说~她穿着白色连衣裙,在梧桐树下等他一起去图书馆的身影,常出现在他的梦里……
她又何尝不是呢?
孩子还小的时候,她带他们去吃冰淇淋,总会想起他曾省下生活费,为她买的那小小-盒哈根达斯,香草味的,她舍不得吃,偏要他先尝一口。
只是,如今她不再穿白色连衣裙了,更偏爱紫红色的真丝长裙,露出洁白优美的锁骨和纤细的脚踝。即便已人到中年,她的身材依然苗条,举手投足间尽显优雅。
她用力按压太阳穴,试图将那些记忆与头痛都压制下去。可是,越是不愿想,思绪却越迅速地坠入回忆的漩涡。对面的座位上,仿佛仍残留着他温热的气息,那气息中交织着淡淡的凡士林的味道与咖啡的醇香,搅得她心绪难平。
他依旧注重细节:
指甲修剪得圆润而干净;头发看似随意,却是精心打理过的幽黑闪亮;浅色T恤整洁合身。
他的声音也变了,不再急促,而是沉稳又带着磁性。
她忆起学生时代的他们:他骑车载着她穿过校园狭窄的小径,两旁树影浮动。风撩起她的白裙,吹动她的长发。青春像一阵夏日的风,自由、轻盈、明亮。
毕业那年,他的沉默如同利刃,将他们的爱情劈成两半。
她满心满眼都是他,小心翼翼地期待着他答应跟她一同回老家,
而她也深知,她从来都不是他生活的全部。
多年以后,她才明白,曾经的勇气呀,退路啊,也许都不过是自作多情。
他去了纽约,她则在五年后漂到加拿大。
手机倏地震动了一下,是儿子发来的消息:提醒她回家吃晚饭。清雅从思绪中回过神来,合上电脑,收拾起散落的纸巾,拎起沉甸甸的双肩包,向停车场走去。
夏日午后的湿气浓重得几乎能凝出水来,植物的气息辛辣而生机蓬勃。车载导航显示五点整,车流如潮水般涌向花园快速干道。
她驾驶着新买的奔驰SUV缓缓前行。广播里正播放肖邦的《平静的行板》,优雅而略带忧伤的旋律让她的思绪逐渐平复~A beautiful music for a crazy world!
近来,她时常感慨中年人的责任和无奈。
当年离开那家“大公司”时,她自感怀才不遇,渴望在创业的道路上闯出一片天地。
直到真正拥有自己的公司,她才深刻体会到小老板的艰辛。本地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她不得不将目光转向周边小城的主流客户。靠着奔波努力,业务才渐趋稳定。随着公寓建设需求激增,她与志趣相投的合伙人携手,将公司日益壮大,如今已跻身本地十大建筑设计所之列。
事业稳定了,时间也稍显灵活,然而家务、孩子、无数琐碎责任却像一张织得密密的网,将她紧紧束缚,令她几乎喘不过气。
离婚时,儿子五岁,女儿四岁。
前夫并非坏人,也生得英俊~这是她当初选择嫁给他的主要原因。
然而婚后他们间的差异,逐渐显现,如细流般渗入日常生活。婆婆性格强势,丈夫又是一个妈宝男,成天沉迷于游戏、逃避责任,婆媳冲突日益尖锐、激烈。
直到那一天,她偶然发现了前夫人寿保险受益人中,仅列出了他父母的名字,丝毫未考虑到她与两个孩子的利益。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终于落下。
也许,这段婚姻从一开始就是一个错吧,因为没有爱。
她轻轻叹了口气,便从 Eglinton 出口驶下高速,拐入 Mount Pleasant 以西的一个社区。街角那栋灰白石墙的两层小楼,就是她的家。房子有着近百年的历史,占地五十英尺宽,一百英尺长。七年前,她在好友乔若安的帮助下贷款买下。
沿街的枫树下,是她亲手栽种的一排蓝色"无尽夏"绣球。正门的花坛里,两株佛罗伦蒂娜爬藤玫瑰沿着罗马柱向上攀爬着,蔓延至二楼露台。夕阳下,花园与房子沉静安稳,这是她半生奔波换来的归宿。
推开门,母亲已经将饭菜准备好。儿子正摆放着碗筷,抬头对她一笑:“妈,你回来啦?外婆做了你最爱吃的糖醋排骨。”
家的温暖瞬间涌上心头,冲散了心底那个不该再浮现的身影。
儿女们听话懂事,周末活动排得满满的,让她忙得飞起;多亏母亲来到身边,替她撑起了后方,成为她最坚实的依靠。
晚饭后,她照例窝在书房的皮沙发里继续审图,用工作的专注来填补思想中那些可能被回忆渗透的缝隙。
手机铃声响起,是乔若安。
“清雅,别忘了周末张信哲演唱会啊!票可难抢了,我们得好好怀旧一番!”
若安轻快的嗓音像一阵风,吹散了她心中的些许阴郁。清雅笑着答应,但心底却因“怀旧”二字,泛起一丝微弱的涟漪。
演唱会那晚,场馆内人潮如海。张信哲清澈又深情的歌声一响,时间仿佛被悄悄倒回二十多年前。
若安在她身旁轻声哼唱,而她只静静的聆听。
《爱就一个字》《信仰》《过火》《属于我们的故事》~都是当年她和他最喜欢的歌。
当最后一首《爱如潮水》的前奏缓缓响起,她的心被轻轻撞击着。
“既然爱了就不后悔,再多的苦我也愿意背……”
歌声如潮水般,将她推入记忆的深海~校园里的那条林荫道,他的单车,她的白裙,还有那些虽未经岁月考验却炙热真挚的诺言。
泪水悄然滑落,不是为了现在的他,而是为了那段仓促落幕、还未来得及好好告别就已逝去的青春,恰如一首未写完的诗。
“爱如潮水它将你我包围……”
她在心底默默补上一句:
"可潮水,终究是会退去的啊。"
歌声停止,掌声骤起。灯光亮起之际,若安看到她微微泛红的眼眶,轻声劝慰道:"再刻骨铭心的过往,也该结束了。你值得一个更好的开始。"
是啊,也该放过自己,重新启程了。她觉得自己也可以做一束簇拥烈日而尽情绽放的花,也可以奔赴真正属于她的~不再被过去羁绊的,广阔且坚实的未来。
夏夜的微风拂过,天边的云,又淡了一层。
二零二五年十一月二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