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唐诗, 大家耳熟能详, 各种版本, 各种疏注都读过。
古今中外, 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
这是对谨小慎微的新媳妇的细微描述。
遣白百年来,
人们就这么流传下来啦。
直到有一天,
一个自称老古的二百五,
说,你们都读错啦!
这首诗, 不是写新嫁娘, 而是写王建他自己。
王健家境贫寒,
早年仕途不顺,
后经人推举参加铨选。
开始官不大,
太府恃丞, 秘书郎啥的。
就陪太子读书啦,
初唐的王勃就干过。
就是写下“腾王阁序”那位大牛人。
话说远了,
王建最后做到了陕州司马,
官不算大。
他这种经历的人,
走马上任之初,
在新的岗位,
应该是很小心的。
递给上司各种计划,报表, 新举措之前,
找同级或略低一级的同僚,
先给过过目,
那是必须的的。
现在吗, 是请克吃饭,
唐朝早期, 没那么麻烦,
把材料装在袋子里, 写首诗送过去,
就是。
这本来就是求同仁帮个忙给过目一下,
你们跟川总时间长了,
知道他的性情喜好,
看看俺写的行不行。。。
可惜啊,
那么多民国大师,
那么多北大叫兽,
都没读懂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