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记事 12(加入都是回忆3)

 

才两天的时间,这种大面积的骤变就遍布了我随车行驶而过的视野。丘陵地色彩在变化,如果用一个色彩来形容秋,那么没有比叶落色彩丰富变化更形象的了,那几乎就成了秋的景色的代名词。但,秋还是丰收的季节,同样的也是这种色系。这里的变化让我惊叹,我几乎忘了这里这个时节这样的色彩,我诧异于这种植物的属类。它们整株整株红棕色,矗集成簇,几乎整个这里旷野低处都是这种景色。那一簇簇结着棕红色的粒状让我似曾相识,我熟悉的记忆翻涌而来,只是我还找不到曾经的认识。只有一少部分路肩的白茫茫干枯矛草让我认出了这种植物的原来面貌,它们正是山野野菊系列的小灌木丛。这些干枯白芒茅草在翻动它们的生命。它们在变化,靠近深处的矮树在生长。这些矮树一颗颗并不密集。它们大约一米高。有的树枝有刺特别是枝条尾处,有的没有,但叶子有针刺,有的都没有,但你能感觉到枝叶的皮实。它们春天的时候结着小花,花色灰扑扑的白。这个时节看到它们的生长是让人吃惊的,特别下山路旁的它们,它们的串个可以超出了原来的长度。我以为春天的生长让我赞叹,可这还是弥漫着燥热气息的立秋里它们的生长让我感到生命的不可思议。

 

 

你不会想到这些颜色渐变的过程。就像我最初看到那一片郊野上一簇一簇的野菊科灌木丛,那时它们的颜色已变成了棕褐色。

 

 

就像我无从得知到底是凉的秋风先起催熟了秋意还是成熟的变色鼓燥了秋风的凉,或者这一切都是相辅相成,这种对于秋的认知就是这样随着季节中种种的变化而来。

 

这只是靠近路旁的灌木丛。这一片郊野大着呢。越过这些变了颜色的野菊丛,往内走去是高一点的矮树。它们似乎树上还挂着细密的碎花,已变色,但不像野菊那般决然,那么清楚地看到不同色系颜色上的反差。它们是同一色系的浓淡之分,娇嫩与成熟,是时间的累积与沉淀焕发出的丰韵。不同于野菊灌木丛的最终命运,这些矮树的枝叶是长青的。

 

今年早春的时候,我上山郊游探春。这一段铺满了碎石子的小山路,那山路是往上延伸。经过了冬的沉寂,这时山中的气象与气息充满了勃勃的生机。我见过早发胞芽的山花,也是一些矮树,但花色不同,它们是开着淡紫色的小花。某一年的晚春,也是山中郊游,倒是见到了满树繁花锦簇的素白色,与山脚这一片郊野地上的矮树一样。

 

关于野菊灌木,它们变色的不单单是花色,还有的是整个植株。这时我已看到了最靠近路旁的它们。它们的种子已发散,我不知去往何处,或许就在同位置的地下,或许稍稍远点,或许一场大风,包裹着气流向更远的地方散落,或许成为了路过鸟儿的食物,但又从鸟儿的身体中掉落下来,或许落入了野兔,土狼的毛发间隙中,那一阵疾跑不知带往何处的命运,总之落地它们就会生根发芽,成长。而此时,这些路旁的野菊丛,它们的枝条已枯黄,在天地间苍茫。

 

难以置信,那些矮树在成长。每一次经过,我都注目那些矮树。它们的叶子在变化呀,我无法确定那是否长青树了。那些叶子似乎像要飘零而落,有一些已转为土黄色。莫非它们慢慢的转色?再等待一场大风大雨,继而飘落,然后进入冬眠?

 

似乎它们只是叶片更替,在绿与黄之间。那是少量的少量的叶子接替着更新变化。

 

原先一大片我视眼内的焦糖色,出现了新的景象。

 

我恍惚了。

 

野菊丛也在不断的生长,变色,在不一的地方。我似乎也看到,原先干枯败落的灌木丛旁又长出新生的丛草,从鲜嫩的枝条到绽放出黄花,又成熟成棕褐,最后我知道又将是枯黄的干枝。而远处,更大的一片野菊灌木丛在悄然变动着。

 

这一切都在生息繁衍。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