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分析[始于0分0秒长10分]及中文译文:⍟⍟⍟⍟⍟⍟⍟⍟⍟⍟
这段长达150帧的视频,捕捉了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院士丁仲礼在一档名为《面对面》的节目中,就全球碳排放和气候变化问题与一位女主播展开的激烈辩论。
整个叙事围绕着一个核心议题展开:“什么是公平的减排方案?”
在访谈伊始,丁院士便开宗明义地指出,碳排放的限制并非简单的科学问题,它与一个国家的能源使用、经济发展,乃至其公民未来的发展权利息息相关。他强调,这决定了“我还能排放多少二氧化碳,我还能使用多少能源”,进而影响到“国家的发展进一步地增加,也意味着你有没有工作”。对他而言,这是一个严肃的科学结论,关乎民生与国运。
随后,丁院士对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全球升温不超过两度”的目标提出了质疑。他认为这个目标并非纯粹基于科学,而更像是一种“价值判断”。他挑战道,如果这个结论是基于计算机模型模拟出的“降温时候的那些变化”以及可能导致的“多少物种的灭绝”,那么这些模型的“可信”程度又如何衡量?他反问,难道“主流”科学家的共识,是“人多人少来定的吗”?
丁院士接着以具体的排放数据来揭示现有方案的不公平。他指出,目前中国人均排放1.4吨碳,而按照某些国际标准,一下子就要被迫降到0.8吨,这意味着巨大的发展限制。他解释了二氧化碳与碳之间的3.67倍换算系数,并强调了这一“掉下来”的幅度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在讨论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方案时,丁院士直言不讳地指出,虽然该方案没有直接对发展中国家设定绝对的减排量,但在总体“8000亿吨的蛋糕”分配上,发达国家却占据了巨大的优势。他用嘲讽的语气说:“IPCC对发达国家...这就明白了吧,IPCC不是很黑?”他进一步指出,发达国家的人均排放权是发展中国家的2.3倍,若追溯历史,从1900年到2005年,发达国家的人均排放更是发展中国家的7.54倍。这种历史累积的不公,使得发展中国家在当下被要求承担更多责任显得极不合理。
面对女主播提出的“只算当下,减了80%还不行吗?”以及“我给我自己定指标还不行吗?”的疑问,丁院士情绪激动,他反问道:“你要切一块更大的蛋糕,这我不过分吧?我历史上比你少排很多吧!”他强调,如果未来二氧化碳排放权成为“非常非常稀缺的商品”,那么现行的分配方案无疑是对发展中国家的不公。他举例说明,27个发达国家“取走的是44%”的排放份额,而拥有“11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暗指印度等大国)却只能分到剩下的“56%的蛋糕”,这难道公平吗?他甚至表示,这样的问题应该去问“默克尔本人”或其他“发达国家的领导人本人”。
在访谈的最后,丁院士重申了他的立场。尽管IPCC的方案可能是目前“最好的”,但他认为“为什么不能指责”其不公?他认为,面对这种不公平,必须“用非常激烈的语言,引起别人的重视”。他预测,中国从2020年以后的发展将面临严峻挑战,因此他必须站出来,为发展中国家争取公平的碳排放权利,确保未来的发展空间。
整个视频通过丁仲礼院士的视角,展现了一场关于气候公平、发展权与历史责任的深刻辩论,充满了理性与激情,旨在挑战现有国际气候治理体系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
~~~~~~~~~~音频信息~~~~~~~~~~~
这段音频的主要内容是一位男性专家(可能是科学家或学者)针对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以及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提出的碳排放方案,发表了尖锐的批评意见。
核心观点如下:
1. **碳排放权的本质与争议**
专家指出,哥本哈根会议的核心争议在于“未来各国还能排放多少二氧化碳”,而这一排放权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权、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福利改善以及就业机会。他强调,许多人将相关计算视为“科学结论”,但实际上这些更多是“计算”而非严格的实验科学,并且很快演变成了“价值判断”。
2. **对IPCC方案的质疑与“陷阱”**
专家批评IPCC的方案存在巨大“陷阱”。他以“8000亿吨碳排放蛋糕”为比喻,指出尽管IPCC为发达国家设定了减排目标(中期减排25%-40%,2050年减排80%-90%),但发达国家的人均排放权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的2.3倍。他认为,这种分配方式忽视了历史排放的巨大差距(1900-2005年,发达国家人均排放量是发展中国家的7.54倍),仅关注当前和未来的排放,对发展中国家极不公平。
3. **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影响**
专家指出,IPCC方案虽未对发展中国家设定强制减排目标,但如果按人均排放量与发达国家持平计算,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排放总量将非常庞大。他质疑这种方案是否暗含“中国人不是人”的歧视,为何中国人就应享有更少的排放权。他强调,如果碳排放权成为稀缺资源,这种分配方式将涉及巨大的利益分配问题。
4. **激烈言辞的原因**
当被问及为何使用如此激烈的措辞时,专家表示,温和地指出不公通常不会引起重视,他必须用“非常激烈的语言”才能让人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举例说,如果中国每年需要花费万亿人民币购买碳排放权,人们就能切身感受到这种不公平的严重性。
总体而言,这段音频反映了专家对国际碳排放分配方案及其背后逻辑的深刻批判。他认为当前的方案限制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空间,并造成了经济上的不公,因此以强烈的语气呼吁人们关注这一问题。
您今天到现在为止参与《我爱我家》的业绩
名次 | 项 目 | 数量 |
---|---|---|
#1 | 总贴数 | 32 |
#2 | 获点赞 | 14 |
#2 | 被浏览 | 190 |
#5 | 起高楼 | 21 |
#5 | 字节数 | 1942 |
#10 | 主贴数 | 1 |
#14 | 被跟帖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