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
AI并非与其他工业革命并列,而是高于所有其他工业革命的革命流水线。 如果说之前人类经历过的技术革命是一个火箭发动机,那么这次的ai革命,就是一个火箭发动机工厂! 加速正在被加速!
第一部分:长波经济周期理论基础(懂的可以从1.2看起)
1.1 熊彼特的“创造性破坏”
经济发展的核心论点是,它并非一个平滑、连续的过程,而是由不连续的、“革命性”的创新浪潮所驱动。这些创新并非随机出现,而是以“集群”的形式到来。
创新的定义与企业家的角色
约瑟夫·熊彼特将创新定义为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将一种前所未有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这一定义涵盖了五个方面:引入新产品、采用新技术、开辟新市场、开拓新的原材料供应来源以及实现新的产业组织。
成功的创新便能在市场获取高额回报。这种对超额利润的追逐,是驱动整个周期性创新浪潮的核心经济动力。
创造性破坏与经济周期
这一创新过程本质上是颠覆性的。成功的“新组合”通过其优越的效率和成本结构,会淘汰旧的生产方式、组织形式和产业结构,这一过程被熊彼特称为“创造性破坏”。
历史上,这种由创新集群驱动的“创造性破坏”过程,呈现出约50至60年为一循环的周期性,这便是康德拉季耶夫长波,或称康波周期。每一轮长波都由一个核心的技术集群所驱动:
第一波: 工业革命(约1771年起),以蒸汽机和纺织业为核心。
第二波: 蒸汽机与铁路时代(约1829年起),以钢铁和铁路运输为核心。
第三波: 钢铁、电力与重工业时代(约1875年起),以电力、化学和汽车工业为核心。
第四波: 石油、汽车与大规模生产时代(约1908年起),以石化、电子计算机和航空航天为核心。
第五波: 信息与通信时代(约1971年起),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为核心。
1.2 佩雷斯范式:技术、金融与社会的共舞
卡洛塔·佩雷斯在熊彼特的基础上,提供了一个更精细的结构模型,详细阐述了这些技术革命如何在经济中扩散:
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会催生并确立一种新的“技术-经济范式”(Techno-Economic Paradigm)。这不仅是一系列新技术,更是一套新的最佳实践原则,它们逐渐成为整个经济体在组织、管理和创新方面的“常识”或“共同智慧”。这种范式的影响力超越了其最初诞生的行业,渗透到经济的几乎所有领域,推动全面的现代化和效率提升。
关于这一点,我会另文再展开论述基于ai技术的范式,将产生什么样的经济范式。
第二部分:人工智能——超越之前工业革命的通用目的技术
人工智能(AI)不仅是工业革命历史序列中的下一个通用目的技术(GPT),更代表了一种范畴上的跃迁。通过比较框架,能更好的帮我们理解AI在认知自动化、扩散速度和渗透深度方面的独特性质。
2.1 从肌肉到心智:认知的自动化
过去的通用目的技术,如蒸汽机和电力,主要致力于放大或自动化体力劳动;而早期的计算机则处理常规性的、基于规则的认知任务。人工智能是第一个旨在自动化和增强非常规、高技能认知任务的通用目的技术,这从根本上改变了技术影响的性质。
AI的核心经济功能
AI的本质经济贡献在于,它是从机械化体力劳动提升转向自动化认知工作提升的方方面面。
AI符合通用目的技术的所有关键标准:它能被广泛应用于整个经济;其本身的性能在持续、快速地改进;它催生了大量相关领域的互补性创新;并且它有潜力显著提升生产率和经济增长。
2.2 扩散的速度大大加快
AI作为软件,通过云端交付,并建立在第五次康波周期所创造的现有数字基础设施之上,这使其扩散速度比过去以硬件为中心的革命快了几个数量级。
软件与硬件的本质区别
过去的通用目的技术革命,无一例外地需要大规模的实体基础设施建设,例如铁路网、电网、工厂和高速公路,这个过程耗时数十年。而AI则巧妙地利用了前一次技术革命——信息与通信技术革命——所留下的成熟基础设施,即互联网和云计算平台。
前所未有的采纳率与迭代速度
这种“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特性,使得AI的采纳速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2025年8月的一项调查显示,已有75%的员工在工作中使用生成式AI。与此同时,AI模型的能力正以指数级速度提升。claude和GPT-5模型目前在奥数比赛中,都已经获得满分。这种技术能力与市场采纳率之间的快速正反馈循环,进一步压缩了其产生经济影响的时间周期。
2.3 渗透的深度:一场元革命
AI不仅是一场单一的技术革命或工业革命,它更像是一场“元革命”(Metarevolution),或者是多个技术革命的“叠加态”。通过增强发现与创新的核心认知过程,AI正在同步点燃并加速其他众多领域的革命性突破。
AI作为创新引擎
AI通过对智能的提升将“催生多个技术革命”,比方说,AI正在驱动从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化学、精密制造到能源等几乎所有行业的,多元领域的颠覆性进展。
Ai还正在从根本上改变科学研究的方法论,从过去的数据分析工具,演变为能够自主生成假说、设计实验的“科研伙伴”。这意味着AI的影响并非局限于某个特定行业,而是作用于“创新”这一过程本身,其应用范围覆盖所有经济部门。
经济影响的广度
AI作为建立在第五波信息技术浪潮基础之上的“二阶”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佩雷斯的技术革命扩散模型。对于AI而言,其“安装期”的核心任务不再是建设新的实体基础设施(如铁路),而是开发基础模型并将其整合到现有的数字工作流程中。这不仅极大地缩短了时间线,也改变了所需资本投资的性质。
AI时代的主要“安装”成本并非实体资本,而是计算资本:对数据中心、先进半导体芯片和模型训练的巨额投入。这些资本高度集中于少数几家科技巨头,这与铁路或工厂时代更为分散的投资模式截然不同。
这种集中化可能意味着,佩雷斯模型中的“狂热期”泡沫,将更多地体现在少数几家核心基础设施供应商(如英伟达)的股价上,而非像互联网泡沫时期那样,广泛分布于数千家初创公司。这一切都预示着,向“展开期”的过渡可能会更快,但也更集中,且潜在波动性更高。
当然,这也意味着,未来,如果“转折点”的崩盘到来,其系统性风险可能会因这种高度集中而加剧。
第三部分:加速的正在被加速---解构AI的多阶飞轮
3.1 一阶加速:同步爆发的产业革命
AI并非仅仅创造了一个新的“AI产业”,而是作为一个通用催化剂,在多个以往相互独立的领域内,同步触发了生产力和科学发现的革命性S曲线。
AI + 生命科学
AI正在极大地加速药物发现过程,这一过程传统上需要超过十年时间和数十亿美元的投入。AI平台能够预测药物特性、优化配方,并在极短时间内识别出全新的候选药物。
例如,广为人知的谷歌的alphafold,2025年帮助Precision Clinical Medicine发现新型抑制剂,整个发现过程从传统方法的数年缩短至数周,成本降低 70%。
又例如,Insilico Medicine利用AI在46天内为纤维化疾病设计出潜在药物候选,传统方法可能需要数年。
AI + 材料科学
AI正在将材料研发从缓慢的“试错法”发现模式,转变为快速的、由AI驱动的“逆向设计”模式。诸如MatterGen和GNOME等AI平台,能够筛选数百万种潜在的分子结构,预测其物理和化学性质,并提出可行的合成路径。这极大地加速了电池、半导体和脱碳技术所需新材料的发现进程。这同样构成了一场材料科学领域的革命。
AI + 能源
Ai能设计更高效的电网、发现用于太阳能电池和储能的新材料(与材料科学革命相连),以及优化数据中心自身的能源消耗。这种需求与解决方案之间的共生关系,形成了一个自我强化的“AI-能源”飞轮。
3.2 二阶协同:跨革命的生态系统
这些由AI驱动的革命并非孤立存在。它们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相互关联的生态系统,其中一个领域的突破会成为另一个领域加速发展的使能平台,从而产生复合式的增长效应。
例如,上文所述的材料科学和生命科学技术和生产率的快速提升,不但会驱动各自板块的产业革命,还将驱动基于新材料和生命科学的农业和养殖技术和生产率的提升,形成新的生产率增长飞轮。
在学科交叉融合已成常态的现代科技体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3.3 元飞轮:“科研-模型-创新”的递归循环
最深刻的动态是一种递归的、自我完善的循环:AI加速了科学和技术发现的过程本身,而这些发现的产出又被用来创造更好的AI。这为创新速率本身的指数级增长创造了可能。
AI加速科学发现
AI正被用于设计新颖的量子实验,发现新的物理学规律,并自动化科学研究的关键步骤。AI“科学家”系统能够解析研究目标、生成科学假说并设计实验方案,其表现在科研的大多数方面,已超越了顶级的人类专家。
AI改进AI(终极递归)
当AI利用这些科学发现,以及自身能力来设计更好的AI时,这个循环就实现了真正的递归,这是与以往任何技术范式最根本的区别。
2025年9月,芯片设计公司Synopsys宣布,他们使用的AI辅助芯片设计的能力,可以“把工作从天缩短到小时、从小时到分钟”。
这创造了一个直接的反馈回路:更好的AI设计出更好的芯片,更好的芯片能以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训练出更强大的AI,而更强大的AI又能设计出更卓越的芯片。这种AI系统通过反馈循环从新数据和修正中持续学习的机制,是其能力不断进化的核心。
这个“元飞轮”实际上是在自动化熊彼特理论中“创新”的核心功能。如果“新组合”的产生过程本身能够被加速甚至自动化,那么驱动康波周期的核心引擎就不再受限于人类创造力的步伐和资本形成周期的束缚。这意味着周期的节律性本身可能被打破。
熊彼特的周期是由创新的“集群”或“蜂聚”驱动的,这些集群之后是扩散和最终的枯竭期。
然而,“元飞轮”的存在——AI用于科学发现、AI用于AI设计——表明创新可能不再需要“集群式”出现。相反,它可能演变成一种持续的、不断加速的流动。如果一个高生产率的“新组合”(如一种新药或一种新材料)每年,甚至每个月都能被发现,而不是每十年,那么经济体系将没有时间进入长波的“成熟”和“衰退”阶段。“创造性破坏” 5 可能从一种周期性事件演变为一种常态。
这将使长波从一个周期性现象,转变为一条陡峭的、持续的指数增长曲线,这对经济稳定、投资策略和社会结构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四部分:重塑波形——AI驱动周期的动态变化
4.1 振幅与频率:迈向超周期
由AI驱动的创新的空前速度和同步性,很可能导致康波周期的波长被急剧压缩(从50-60年缩短至潜在的5-10年),同时其振幅会增加,从而引发更频繁但更剧烈的经济转型期。
压缩的波长与增大的振幅
历史上50-60年的周期长度,正受到科学进步加速的挑战。第五波信息技术周期的长度已经比之前的周期要短。AI的扩散速度 18 及其持续创新的能力,预示着一个更进一步、更激烈的压缩。
同时,多个革命(AI+生物、AI+材料等)的“叠加”,意味着AI驱动周期的增长阶段(“春季”和“夏季”)可能会比以往任何周期都更加陡峭。其潜在的GDP影响是巨大的。
图:ai驱动的新康波周期(增长幅度太大,图纸不够显示。注--这不是玩笑)
波动性的加剧
一个被压缩的周期,意味着更频繁的“创造性破坏”时期。佩雷斯模型中相对稳定的“展开期”可能变得难以实现,取而代之的可能是一种永久性的颠覆状态,这可能导致更高的宏观经济波动性。
4.2 资本周期的重构:生产率悖论与J曲线
AI的投资周期与以往不同,它更侧重于无形资产(模型、数据)和集中的计算基础设施。这导致了一个显著的“生产率悖论”和“J曲线效应”:在短期内,巨额的前期投资与可衡量的生产率增长之间存在脱节,造成了市场炒作与经济现实的背离。
投资悖论与J曲线效应
科技巨头预计在2025年将在AI基础设施上投入超过3000亿美元,然而,高达80-95%的企业报告称,AI尚未对其盈利产生实质性影响。这与历史上的技术革命(如铁路热潮)有相似之处,即巨额资本支出远早于回报的实现。
企业在采纳AI技术后,生产率在短期内往往会经历一次可衡量的暂时性下降。这是因为企业需要承担巨大的“调整成本”,包括重新设计工作流程、建设数据基础设施、以及对员工进行再培训。这个下降之后会迎来更强劲的增长,但最初的负面冲击是真实存在的。
这一微观层面的“J曲线”动态,为宏观层面的“生产率悖论”提供了完美的解释,并与佩雷斯模型中的“安装/狂热期”特征高度吻合。它表明,尽管市场热情高涨,但经济体仍处于AI范式转变的早期动荡阶段。这并不意味着ai已经泡沫化,而是一个范式转变在早期阶段的可预见特征。
资本性质的转变
投资正从传统的机器设备转向数据中心、芯片和云基础设施。这种新型资本的核心功能不再是扩大物质生产,而是增强认知能力。
第五部分:两种未来——超压缩的康波周期抑或周期性的终结?
5.1 情景A:微周期时代——一个压缩且动荡的未来
在此情景下,熊彼特周期的基本逻辑依然存在,但其时间线被彻底压缩。长达50年的长波,被一系列为期5-10年的“加速康波周期”所取代,每个加速周期都由新一代的基础AI模型及其相关应用所驱动。
该情景的逻辑是,尽管“元飞轮”加速了创新的步伐,但技术扩散、市场饱和和创造性破坏的过程仍然遵循周期性模式。每一个重大的AI新架构(例如,从GPT-4到GPT-5,再到超越Transformer的新范式)都可能引发一轮小型的投资与应用开发热潮(即“爆发”与“狂热”)。随后,随着应用成熟和下一代技术突破使其过时,市场将进入整合、饱和和小型衰退期(即“成熟”与“创造性破坏”)。经济将经历更频繁但可能不那么深刻的繁荣与萧条周期,其节奏与AI模型的能力提升周期直接挂钩。
5.2 情景B:逃逸速度下的持续增长——康波奇点
在此情景下,自我完善的“元飞轮”变得如此强大,以至于它完全打破了周期性模式。创新过程不再是“集群式”的,而是变成了一股持续的、自我加速的洪流,引领经济进入一个超越历史模型的、持续的超指数增长范式。
该情景的关键在于AI不仅能完全自动化生产,还能自动化研发(R&D)本身。如果机器能够自我复制和自我改进,那么传统经济增长的约束(劳动力、资本折旧、创新回报递减)将被克服。
经济体将进入一种“类永续加速”的增长状态,gdp可能实现两位数的增长,且不断被加速。
直至gdp以季度计算,这就是“技术奇点”带来的“经济奇点”。这时,我们所熟知的经济“周期”将完全不一样,可能还有起伏,但更显眼的将是一条几何增长曲线。
当然,这条轨迹也将伴随着极端的社会风险。
5.3 综合与概率评估
最有可能的未来是这两种情景的混合体。我们可能正在进入一个类似于情景A的过渡期,其特征是高波动性和由AI驱动的快速、连续的颠覆浪潮。然而,“元飞轮”的内在逻辑指向了最终向情景B的长期趋势。
5.4 最后的思考
“煤炭并非与其他商品并列,而是高于一切的‘物质能量’。”——威廉·斯坦利·杰文斯,1865
类似的,ai并非与其他工业革命并列,而是高于所有其他工业革命的革命流水线。
这一次,ai革命和之前的技术革命的不同之处在于,如果说之前人类经历过的技术革命是一个火箭发动机,那么这次的ai革命,就是一个火箭发动机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