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当爹来又当妈您好,视频分析和音频原文[始于0分0秒长10分]及中文译文:

回答: 不得不说的故事又当爹来又当妈2025-09-25 12:56:21

=====视频分析=====
这个视频似乎与昂贵食品及其文化背景有关。以下是每个图片可能代表的内容:
1. **鱼子酱** - 图片中展示了鱼子酱,这是一种被认为是“天价”的昂贵食品,常在高档餐桌上使用银制餐具品尝。
2. **餐桌场景** - 可能描述了某个场景中每人享用一罐鱼子酱的奢华情景。
3. **西方三大美食** - 探讨西方三大美食之一的价格是如何被降低的,可能涉及鹅肝、松露和鱼子酱等。
4. **古埃及鸭肝研究** - 可能讲述了鸭肝的历史研究,从古埃及时期开始就是研究对象。
5. **鸭肝制作过程** - 介绍制作鸭肝的一个复杂程序,以及其中的挑战。
6. **法国传统技艺** - 强调法国传统技艺在鸭肝制作中的重要性。
7. **宴会情景** - 描绘了一场大型宴会,可能是展示这些昂贵美食的某种传统或现代场合。
8. **鱼的图像** - 可能与鱼子酱的来源有关,描述了鱼的养殖过程或生态背景。
9. **鱼子酱生产过程** - 展示了鱼子酱作为国家专营产品的生产过程。
10. **国际会议场合** - 描述某个国际会议或都市中鱼子酱的登场场景。
11. **松露介绍** - 图片中关于松露的稀有性及其昂贵的原因,土壤条件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12. **松露的稀有与采集难度** - 强调松露的稀有性及采集难度,是昂贵的原因之一。
13. **食品产业进入中国** - 描述产业链在中国的发展,特别是有关鹅肝或其他奢侈食品的引入。
14. **农业合作发展** - 展示了农民与企业合作进行鹅肝或类似产品生产的闭环系统。
15. **国际禁令** - 提
=====音频信息=====
鵝肝 魚子醬 黑松露 並稱西方三大美食 它們是影視作品與美食雜誌裡的常客 是米其林餐廳裡 用銀製餐具精緻呈上的天價真修 比如電影《門徒》裡 有這麼一個著名橋段 來呈現魚子醬 而現在 你能在深夜的電商直播間裡 搶購打折的速食鵝肝 能在商場的烤鴨店裡吃到黑松露醬 甚至還能在街邊的炸雞店裡 奢侈地加一份魚子醬 Hello 大家好 我是鵝肝包著魚子醬 上面撒黑松露吃的館長 本期節目我們來聊一聊 西方三大美食的價格 是怎麼被打下來的 要理解這件事 需要先弄清一個問題 這些食材為什麼這麼貴 它們的高價來自於兩個方面 食材本身的稀缺性 和歐洲貴族文化的加持 稀缺性賦予了它上桌的資格 而上流社會的背書 又進一步加強了這種稀缺 共同將價格推向頂峰 拿鵝肝來說 儘管從古埃及就開始研究 怎麼給大鵝培養脂肪肝 但真正讓它上檔次的 還得是18世紀的法國國王 比如路易十五就酷愛鵝肝 三天兩頭往凡爾賽宮的 高端宴席上端 路易十六更是覺得鵝肝 好吃到頭掉 法國貴族之所以喜歡它 一方面是真好吃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這玩意兒 真不好弄 在歷史上 法式鵝肝生產 像是一門昂貴的手工藝術 它從源頭上就成本高 鵝的品種非常講究 必須是精挑細選的朗德鵝 核心的填鵝環節 需要經驗豐富的技術員 精準控制食量和節奏 像是血管處理這樣的工序 技藝的水平 直接決定了最終的口感 也就是說 它需要老師傅親自動手來幹 憑藉多年養鵝經驗 對能否做出好鵝肝 做出明確判斷 為了徹底給鵝肝打上法蘭西文化烙印 法國還把它寫進了法律 說它是文化美食遺產 還搞了一堆像 受保護地理標誌和法定產區 這樣的排他性認證 來給鵝肝抬轎子 這也是法國傳統藝能了 故意設置一大堆門檻 告訴你 只有按照我們這樣做的 才叫正宗好鵝肝 法國好食材 你們那樣的 不管多麼優質 多麼好吃 都不正宗 所以你看 鵝肝的稀缺 讓國王貴族們青睞 而他們的青睞 又進一步引起追捧 造成進一步的稀缺 而稀缺就意味著高價 最後 法國官方再一通騷操作 直接把鵝肝捧上神壇 鵝肝是法國王室捧起來的 魚子醬呢 則是沙俄王室捧起來的 過程和套路都差不多 魚子醬裏的魚 指的是馴魚 它最大的特點 就是慢 從前車馬慢 書信慢 馴魚長得也很慢 一條雌性馴魚 需要七八年 甚至十幾二十年 才能達到產卵期 十幾年 普通人生的孩子都上大學了 你這條魚還沒有產卵 更要命的是 為了拿到魚子 就必須把這條十幾年的魚給殺了 魚子醬聲名鵲起 是因為俄國沙皇愛吃 經常在宴會上供應此鵝 17世紀初 沙皇米哈伊爾一世 開始將其列為國家專營產品 只有官方授權的機構 才能生產和銷售魚子醬 都聽說過鹽鐵專營 煙草專營 最多是酒類專營 而沙俄開創了魚子醬專營 這個操作 比法國的鵝肝認證還過火 魚子醬也就更加稀缺珍貴 後來俄國革命推翻了沙俄政權 一大群貴族跑路到巴黎 巴黎是國際大都會 這也加速了魚子醬 在全球富人圈的傳播 2006年的時候 賓威物種國際貿易公約 對魚子醬貿易實施了禁令 相當於叫停了魚子醬出口 從此加速了巡魚人工養殖之路 再說說黑松露 松露其實就是一種真菌 它對生長環境極為挑剔 它必須在特定的樹木的根部共生 並且對土壤的酸鹼值 水分和陽光有嚴格要求 所以一度被認為是無法被人工養殖的 松露的靈魂是那股迷人的香氣 古希臘和羅馬人認為 松露是天神宙斯或朱皮特的閃電 擊中大地亞生 因此賦予其神聖和催秦的功效 我們都知道 但凡一個食物 能跟什麼催秦啊 壯陽啊扯上關係 那必然會加速它的流行 許多貴族都會利用松露來增加活力 尋找松露的過程 也很有戲劇性 松露獵人需要利用獵犬或者豬的嗅覺 才能找到深藏在地下的松露 比起鵝肝和魚子醬 松露不管是生長 尋找 還是香味 都帶有一種神秘主義 正是因為它的稀有度和採集難度 因此被命名為黑色鑽石 讓它成為烹飪界最珍貴的食材之一 至此 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 這三樣東西的發展路線都差不多 都是由食材稀缺 與貴族文化共同塑造的 這些食材 牢牢佔據著奢華食物金字塔的頂端 似乎永遠與普羅大眾絕緣 直到這些產業鏈進入中國 以鵝肝為例 上世紀80年代 山東林區的地方國營企業 聽說法國鵝肝能賣大價錢 就從法國買來朗德鵝苗 跟外商合作 一起做鵝肝 為了學到真本事 他們花大價錢請來法國專家 手把手給當地農戶教學 公司負責把鵝苗和飼料提供給農戶 農戶們一門心思把鵝養好 到時候賣給公司 然後這個模式就火了 成千上萬的農戶被發動起來 養殖規模一下子就上去了 林區的模式 很快點燃了其他地方的熱情 尤其是後來被稱為 中國鵝肝之鄉的安徽霍秋仙 直接整合了全產業鏈 從鵝苗繁育到飼養、甜味 再到屠宰、加工、銷售 形成一個完整的閉環 每年養殖加工朗德鵝 400萬至500萬只 生產鵝肥肝5000噸以上 從山東到安徽 中國的鵝肝產業迅速壯大 直接拿下了全球45%左右的供應量 搞定鵝肝 靠的是人多力量大的群眾物現 但到了魚子醬這兒 玩法就完全變了 主角換成了國內的專業水產公司 06年的國際鱘魚禁令 讓全球市場空出了一個口子 這個機會就被國內的玩家抓住了 養鱘魚跟養鵝不一樣 是個超級燒錢的賣生意 一條魚養十幾年才產卵 小門小戶的養殖戶 沒有這個本錢和耐心去hold 遊戲的入場券 從一開始就只掌握在少數專業公司手中 從50年代開始 國內的科學家為了保護中華鱘這種國寶 就已經在研究人工養鱘魚 幾十年下來 專家們已經把鱘魚從出生到成年那點事 給整得明明白白 所以2006年一有機會 我國幾十年的科研積累 馬上跟市場結合 催生了一批專業的現代化水產公司 於是在浙江千島湖的豪水里 在四川雅安的雪山榮水里 一場高科技養魚運動就這麼開始了 一通操作下來 中國就成了全世界最大的魚子醬生產國 目前產量佔了全球的六成左右 就連過去給魚子醬抬轎子的歐洲人 也會從國內進口魚子醬 放到漢莎航空的頭等艙里 米其林餐廳里 黑松露的故事也非常有意思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 雲南四川山里的村民 把一種黑乎乎的菌子叫豬骨菌 有時候直接拿來餵豬 直到上世紀90年代 一些歐洲商人找上門來收購 村民們才恍然大悟 原來這些豬飼料 竟然是老外眼中的香饅饅 那這東西你要多少 我們有多少 實際上 中國的西南山區 恰好是被稱為中華黑松露的巨大產地 這種松露在外觀上 和歐洲最名貴的佩里格爾黑松露很像 口味雖然有一定的區別 但是仍然是一種不錯的品品 可以滿足中低端餐飲 和食品加工的巨大需求 於是 一場熱熱鬧鬧的挖松露運動就開始了 隨後 相關地區 迅速形成了一條高效的商業鏈條 相關公司直接從成千上萬的農戶手裡 收購松露 賣給更大的出口商 最後對接全球賣家 這個商業鏈條 將儲量巨大的松露產品 高效地輸送到了全世界 其效果是顛覆性的 中國的松露產量 至今已經佔到了全球的80%以上 不過相比魚子醬來說 國產黑松露 還沒有做到進軍高端市場的地步 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那麼 這些國產食材 佔領國際市場之後 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呢 答案簡單而直接 神話終結 價格崩塌 在絕對的規模化和成本控制面前 老歐洲那一套 建立在講故事和稀缺性上的定價體系 被證明不堪一擊 中國玩家的入局 如同一位價格屠夫 終結了這些貴族美食 長達幾個世紀的暴利時代 曾經想品嘗一塊肥美的法式鵝肝 意味著要提前數週預訂頂級法餐廳 有帶著白手套的侍者 為你呈上烤焦的鵝肝薄片 但是如今 市場價格大幅下降 國內商家還在日本 東南亞乃至歐盟 建立了穩定的線上和線下銷售網絡 進一步對接市場需求 同時 國內的食客 也開始大範圍接觸鵝肝 因為飲食習慣不同 普通人對它還比較陌生 於是 商家開發出了各種方便食用的產品 包括玉器鵝肝 紅酒藍莓風味鵝肝 鵝肝冰淇淋 甚至是鵝肝水餃 鵝肝從陌生的法式食材 變成了一種人人都能享用的即食產品 像咱們去自助餐廳 吃到的那種金磚鵝肝 多半就是貨丘產的 過去 魚子醬是巴黎金銀圈層 用珍珠母被小燒 淺腸褶製的黑色黃金 頂級的野生魚子醬的價格 一度高達每公斤35,000美元 而現在 國產魚子醬6成以上的份額 也刺激了價格的重塑 數據顯示 美國魚子醬的平均進口價格 已經從2014年約每公斤440美元 驟降至2020年的約240美元 平價魚子醬 被創意性地搭配在炸雞 薯條 甚至熱狗等街頭美食裡 一些新潮餐廳 甚至會把一小勺黑色的魚子醬 點綴在烤鴨拉麵上 讓普通人也能體驗 這種食材的熟吃自由 頂級的佩里格爾黑松露 售價可達每公斤2500歐元以上 而佔據市場80%份額的 中國後援黑松露 價格不到其歐洲表親的十分之一 松露的香氣 開始進入了每一包薯片 餅乾 甚至雪糕裡 前幾年 我看過一部紀錄片 叫做億萬富翁的饕餮盛宴 講的是倫敦頂級的富豪們 那些奢侈的飲食需求 我記得裡面的食材供應商們 其實也並非完全理解這些食物的味道

鹅肝、鱼子酱、黑松露并称西方三大美食。它们是影视作品与美食杂志里的常客,是米其林餐厅里用银制餐具精致呈上的天价珍馐。比如电影《门徒》里有这么一个著名桥段来呈现鱼子酱。而现在,你能在深夜的电商直播间里抢购打折的速食鹅肝,能在商场的烤鸭店里吃到黑松露酱,甚至还能在街边的炸鸡店里奢侈地加一份鱼子酱。
Hello大家好,我是鹅肝包着鱼子酱上面撒黑松露吃的馆长。本期节目我们来聊一聊西方三大美食的价格是怎么被打下来的。要理解这件事,需要先弄清一个问题:这些食材为什么这么贵?它们的高价来自于两个方面:食材本身的稀缺性和欧洲贵族文化的加持。稀缺性赋予了它上桌的资格,而上流社会的背书又进一步加强了这种稀缺,共同将价格推向顶峰。
拿鹅肝来说,尽管从古埃及就开始研究怎么给大鹅培养脂肪肝,但真正让它上档次的还得是18世纪的法国国王。比如路易十五就酷爱鹅肝,三天两头往凡尔赛宫的高端宴席上端。路易十六更是觉得鹅肝好吃到"头掉"。法国贵族之所以喜欢它,一方面是真好吃,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玩意儿真不好弄。
在历史上,法式鹅肝生产像是一门昂贵的手工艺术。它从源头上就成本高:鹅的品种非常讲究,必须是精挑细选的朗德鹅。核心的填鹅环节需要经验丰富的技术员精准控制食量和节奏。像是血管处理这样的工序,技艺的水平直接决定了最终的口感。也就是说,它需要老师傅亲自动手来干,凭借多年养鹅经验对能否做出好鹅肝做出明确判断。
为了彻底给鹅肝打上法兰西文化烙印,法国还把它写进了法律,说它是"文化美食遗产",还搞了一堆像"受保护地理标志"和"法定产区"这样的排他性认证来给鹅肝抬轿子。这也是法国传统艺能了:故意设置一大堆门槛告诉你,只有按照我们这样做的才叫正宗好鹅肝、法国好食材,你们那样的不管多么优质、多么好吃,都不正宗。
所以你看,鹅肝的稀缺让国王贵族们青睐,而他们的青睐又进一步引起追捧,造成进一步的稀缺。而稀缺就意味着高价。最后,法国官方再一通骚操作,直接把鹅肝捧上神坛。
鹅肝是法国王室捧起来的,鱼子酱呢,则是沙俄王室捧起来的,过程和套路都差不多。鱼子酱里的鱼指的是鲟鱼,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慢。从前车马慢,书信慢,鲟鱼长得也很慢。一条雌性鲟鱼需要七八年,甚至十几二十年才能达到产卵期。十几年,普通人家的孩子都上大学了,你这条鱼还没有产卵。更要命的是,为了拿到鱼子,就必须把这条十几年的鱼给杀了。
鱼子酱声名鹊起是因为俄国沙皇爱吃,经常在宴会上供应此物。17世纪初,沙皇米哈伊尔一世开始将其列为国家专营产品,只有官方授权的机构才能生产和销售鱼子酱。都听说过盐铁专营、烟草专营,最多是酒类专营,而沙俄开创了鱼子酱专营。这个操作比法国的鹅肝认证还过火,鱼子酱也就更加稀缺珍贵。
后来俄国革命推翻了沙俄政权,一大群贵族跑路到巴黎。巴黎是国际大都会,这也加速了鱼子酱在全球富人圈的传播。2006年的时候,《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对鱼子酱贸易实施了禁令,相当于叫停了鱼子酱出口,从此加速了鲟鱼人工养殖之路。
再说说黑松露。松露其实就是一种真菌,它对生长环境极为挑剔:它必须在特定的树木的根部共生,并且对土壤的酸碱值、水分和阳光有严格要求,所以一度被认为是无法被人工养殖的。松露的灵魂是那股迷人的香气。古希腊和罗马人认为,松露是天神宙斯或朱庇特的闪电击中大地而生,因此赋予其神圣和催情的功效。我们都知道,但凡一个食物能跟什么催情啊、壮阳啊扯上关系,那必然会加速它的流行。许多贵族都会利用松露来"增加活力"。
寻找松露的过程也很有戏剧性:松露猎人需要利用猎犬或者猪的嗅觉才能找到深藏在地下的松露。比起鹅肝和鱼子酱,松露不管是生长、寻找还是香味,都带有一种神秘主义。正是因为它的稀有度和采集难度,因此被命名为"黑色钻石",让它成为烹饪界最珍贵的食材之一。
至此,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三样东西的发展路线都差不多,都是由食材稀缺与贵族文化共同塑造的。这些食材牢牢占据着奢华食物金字塔的顶端,似乎永远与普罗大众绝缘——直到这些产业链进入中国。
以鹅肝为例。上世纪80年代,山东林区的地方国营企业听说法国鹅肝能卖大价钱,就从法国买来朗德鹅苗,跟外商合作一起做鹅肝。为了学到真本事,他们花大价钱请来法国专家,手把手给当地农户教学。公司负责把鹅苗和饲料提供给农户,农户们一门心思把鹅养好,到时候卖给公司。然后这个模式就火了,成千上万的农户被发动起来,养殖规模一下子就上去了。
林区的模式很快点燃了其他地方的热情,尤其是后来被称为"中国鹅肝之乡"的安徽霍邱县,直接整合了全产业链:从鹅苗繁育到饲养、填喂,再到屠宰、加工、销售,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每年养殖加工朗德鹅400万至500万只,生产鹅肥肝5000吨以上。从山东到安徽,中国的鹅肝产业迅速壮大,直接拿下了全球45%左右的供应量。
搞定鹅肝,靠的是"人多力量大"的群众路线。但到了鱼子酱这儿,玩法就完全变了。主角换成了国内的专业水产公司。06年的国际鲟鱼禁令让全球市场空出了一个口子,这个机会就被国内的玩家抓住了。
养鲟鱼跟养鹅不一样,是个超级烧钱的大生意。一条鱼养十几年才产卵,小门小户的养殖户没有这个本钱和耐心去hold。游戏的入场券从一开始就只掌握在少数专业公司手中。从50年代开始,国内的科学家为了保护中华鲟这种国宝,就已经在研究人工养鲟鱼。几十年下来,专家们已经把鲟鱼从出生到成年那点事给整得明明白白。所以2006年一有机会,我国几十年的科研积累马上跟市场结合,催生了一批专业的现代化水产公司。
于是在浙江千岛湖的湖水里,在四川雅安的雪山融水里,一场高科技养鱼运动就这么开始了。一通操作下来,中国就成了全世界最大的鱼子酱生产国,目前产量占了全球的六成左右。就连过去给鱼子酱抬轿子的欧洲人,也会从国内进口鱼子酱,放到汉莎航空的头等舱里、米其林餐厅里。
黑松露的故事也非常有意思。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云南四川山里的村民把一种黑乎乎的菌子叫"猪拱菌",有时候直接拿来喂猪。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一些欧洲商人找上门来收购,村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些猪饲料,竟然是老外眼中的香饽饽。那这东西你要多少我们有多少。
实际上,中国的西南山区恰好是被称为"中华黑松露"的巨大产地。这种松露在外观上和欧洲最名贵的佩里戈尔黑松露很像,口味虽然有一定的区别,但是仍然是一种不错的品种,可以满足中低端餐饮和食品加工的巨大需求。于是,一场热热闹闹的挖松露运动就开始了。
随后,相关地区迅速形成了一条高效的商业链条:相关公司直接从成千上万的农户手里收购松露,卖给更大的出口商,最后对接全球卖家。这个商业链条将储量巨大的松露产品高效地输送到了全世界,其效果是颠覆性的。中国的松露产量至今已经占到了全球的80%以上。不过相比鱼子酱来说,国产黑松露还没有做到进军高端市场的地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那么,这些国产食材占领国际市场之后,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答案简单而直接:神话终结,价格崩塌。在绝对的规模化和成本控制面前,老欧洲那一套建立在"讲故事"和稀缺性上的定价体系,被证明不堪一击。中国玩家的入局如同一位"价格屠夫",终结了这些贵族美食长达几个世纪的暴利时代。
曾经想品尝一块肥美的法式鹅肝,意味着要提前数周预订顶级法餐厅,有带着白手套的侍者为你呈上烤焦的鹅肝薄片。但是如今,市场价格大幅下降,国内商家还在日本、东南亚乃至欧盟建立了稳定的线上和线下销售网络,进一步对接市场需求。
同时,国内的食客也开始大范围接触鹅肝。因为饮食习惯不同,普通人对它还比较陌生。于是,商家开发出了各种方便食用的产品,包括玉器鹅肝、红酒蓝莓风味鹅肝、鹅肝冰淇淋,甚至是鹅肝水饺。鹅肝从陌生的法式食材,变成了一种人人都能享用的即食产品。像咱们去自助餐厅吃到的那种"金砖鹅肝",多半就是霍邱产的。
过去,鱼子酱是巴黎精英圈层用珍珠母贝小勺浅尝辄止的"黑色黄金"。顶级的野生鱼子酱的价格一度高达每公斤35,000美元。而现在,国产鱼子酱6成以上的份额也刺激了价格的重塑。数据显示,美国鱼子酱的平均进口价格已经从2014年约每公斤440美元骤降至2020年的约240美元。
平价鱼子酱被创意性地搭配在炸鸡、薯条甚至热狗等街头美食里。一些新潮餐厅甚至会把一小勺黑色的鱼子酱点缀在烤鸭拉面上,让普通人也能体验这种食材的"实现自由"。
顶级的佩里戈尔黑松露售价可达每公斤2500欧以上,而占据市场80%份额的中国产黑松露,价格不到其欧洲"表亲"的十分之一。松露的香气开始进入了每一包薯片、饼干甚至雪糕里。
前几年,我看过一部纪录片叫做《亿万富翁的饕餮盛宴》,讲的是伦敦顶级的富豪们那些奢侈的饮食需求。我记得里面的食材供应商们其实也并非完全理解这些食物的味道。
您今天到现在为止参与《我爱我家》的业绩
名次项 目数量
#3被浏览367
#5获点赞17
#14字节数1863
#16主贴数2
#17被跟帖10
#20起高楼18
#31总贴数14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