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因为父母都是被分配到外地工作,所以在当地没有“根”,我认为我们是客居。从小到大我们与当地人,比如同学家的他们有祖屋,祖父祖母表哥堂妹,我们没有。
我妈说当年她刚开始工作的时候,还犯过错误。
那天,人家问她,你有票了吗?她听不懂当地方言,瞎答,我有我有。
下午两点上班,医院里静悄悄的,啥事了么?
原来人家全体人员去大会堂开批斗大会了,凭票进场的!
近年来有了微信,各家亲戚之间有了联系。有一次端午节,我做了汤圆,微信上显摆,我的一个台山表妹冒出来说,“你做的是台山汤圆”!
再留意一个我的小学、中学同学家的汤圆,还真是,她们做的汤圆不同我从我妈妈那里学来的汤圆。小时候也没有上同学家吃喝的机会,从来不知道别人家吃什么。
十年八年前,带着我儿子去我父亲的家乡走一趟,让他知道世界上有这个地方,尽管我也是第一次去哈。
到了姑姑家,表哥在家里宴客,主要是姑丈老年痴呆,那时候还不算严重,但是。。。
好吧,菜上来了,表哥招呼我们入座。
一会儿,“开筷”,表哥说着就给他父亲夹菜了,表示开始吃饭,然后礼让我们客人,“你先,你先”。
我一看表嫂还在厨房,等等嫂子?我说。
Oops, 表哥不悦。。。后来才知道,当地“有家规的女人”是等客人吃完她才能进餐的,哦。
又然后,表姐家娶媳妇,微信上的家族群里贴视频,看得我一愣一愣的。他们的婚礼,新娘家挑来一担一担的陪嫁品,表姐是主角,“验货”。视频上只见她打开儿媳妇新娘带来的行李箱,伸手探入箱里,伴着旁边兴高彩烈的欢呼声,摸出一坨一串又一坨一串金银啥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