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会下意识地忽略或美化他人的负面动机、自私行为,这是出于心理与社会层面的自我保护。首先,深层次的洞察往往会引发认知失调:当现实与原有信念冲突,人们为了维持内心稳定,往往会选择否认真相或简化问题。其次,社会文化普遍鼓励和谐与从众,而不是质疑与揭露。深入分析行为动机,常被视为“不合群”或“太敏感”。
此外,大多数人习惯用简单的思维方式应对复杂世界,以节省心理能量。深度理解需要投入情绪与思考,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承受。更重要的是,揭露真相可能威胁到人际关系与集体稳定。当一个人指出他人隐藏的动机时,常常会让周围人感到不适,甚至被孤立。
因此,很多人不是看不见,而是不愿看见,因为真相可能带来痛苦、冲突或选择的压力。深刻的理解往往显得“麻烦”“破坏气氛”,于是被回避甚至否定。
看得太清的人,往往更孤独。但这是一种认知上的清醒,而非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