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先生个人美篇里写道的,他比我喜欢钻研历史:
巴伐利亚的根基可追溯至六世纪。它是由氏族部落逐渐聚合而成的法兰克帝国(一个5至9世纪时期的欧洲帝国)治下的诸侯国。在中世纪德意志数百个封建邦国中,巴伐利亚于907年脱颖而出,晋升为公国,以慕尼黑为王都。它自1180年起由维特尔斯巴赫家族统治,延续了七百余年。
在三十年战争 (1618-1648) 期间,巴伐利亚因恪守天主教信仰,与新教国家兵戎相见,声望日隆。1623年,它被擢升为选帝侯国,成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 (962-1806年,期间曾经数次更改国名) 内七个拥有选举皇帝之特权的诸侯国之一。
与当时欧洲和世界上其他地区的世袭君主制不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并非世袭,而是由选帝侯国君主们投票选举产生。选出的皇帝还需经梵蒂冈教皇加冕,不称职者也可被废黜。该制度承袭于古日耳曼部族选举首领的传统,延续了数百年。这种贵族式的 “民主” 痕迹,至今还在美国的选举人团制度中依稀可见。
然而,神圣罗马帝国松散的封建结构和复杂的民族构成,让这个庞大的帝国多少显得有些不伦不类,而且力不从心。难怪法国大文豪伏尔泰讥讽它 “既不神圣,亦非罗马,更不是帝国。”
1806年,拿破仑战争猛烈地撼动了欧洲大陆。皇帝麾下的法兰西军队借大革命的余威,纵横驰骋欧罗巴,一时无人能敌。欧洲君主国家们虽然数次组成 “反法同盟” 与之对抗,并最终将拿破仑击败,但战争同时也导致了神圣罗马帝国 (也被后人称为 “第一帝国”) 的消亡。
巴伐利亚顺势而为,加入了拿破仑主导成立的德意志地区 ”莱茵邦联” (1806-1813)。它摇身一变,升格成为一个主权独立的立宪王国(Kingdom of Bavaria, 1806-1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