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火饭,是杭嘉湖平原地区立夏那天的传统吃食。
立夏的那天,很多家庭,学校,机构,都会组织去乡村去郊游。而郊游的顶配,就是烧野火饭。
野火饭,不光孩童们喜欢,普通人家喜欢,连大师们,也喜欢吃。
鲁迅在1933年的日记里,就写道:“午保宗来并赠《茅盾自选集》一本,饭后同至其寓,食野火饭而归。”
保宗便是茅盾的化名。
茅盾曾这样描述家乡的野火饭:“用肉丁、笋丁、豆腐干丁、栗子、虾米、白果等,加上调料,与大米混合拌匀,煮熟即成,吃时再配以鲜汤。” 在茅盾心中,这是一道与亲近之人分享的食物。
其实茅盾对野火饭食谱的描述,并不完整,他漏掉了野火饭里最具灵魂的两个食材, 新鲜的蚕豆和新鲜的豌豆。
野火饭,顾名思义,火是要野的,不能在自家灶头上烧。食材也是要野的,不能在自家地里摘。
平日里,农家地里是不允许别人摘菜的,但立夏这天,是个例外,只要目之所及,谁家的豌豆和蚕豆,外人都可以摘,这是一条不成文的规矩。
野火饭里,还有一个灵魂性的食材,是荞葱,亦称荞、藠葱,城里的菜市场上几乎买不到这种东西,所以必须到农村的菜园子里去摘。荞葱与野火饭的搭配称得上天作之合。当然现在荞葱这种食材已经很难找到,只能用其他的替代了。
儿时的记忆,是对幸福的真切感受,温暖而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