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刀郎带着他的新专辑《山歌寥哉》重新回到大众视野,特别是那首火出宇宙的《罗刹海市》(不是中国流行音乐,而是华语流行音乐史上从来没有一首歌能有如此的传播速度和广度(我听过10钟外语的演唱,中国方言,戏剧,乐器(不仅所有中国传统乐器,西洋乐器)是全体出动,绝大数自媒体人(我见好几个网红歌手在视频中说连续唱了100遍这首歌,哀求粉丝换一首歌可以吗?,包括不少大V,特别是海外的中文自媒体人一个都不少,传统媒体,不仅国内,海外的乐在其中的也不少。葡松林故居被投诉被迫提前10天营业。)。这首歌的全网播放量已是空前的,很可能也是绝后的(这首歌到今天为止不过才3周多2天而已)。 热闹后,刀郎的新专辑的另外二或三首歌可能会留传下来!
尽管如此,刀郎还是很难有话语权,因为刀郎一直在作的都是中国的民族流行音乐。不管是使他一炮而红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还是到最新的《山歌寥哉》,刀郎都一直在创作中国本民族的流行音乐的路上不断探索和尝试,创新。他试图将中国的不同的民族的文化,民间故事,民间小调,中国文学和中国的民族乐器怎样融入现代的流行音乐,从而使得中国的传统文化以流行音乐的方式更好地保留和得以延续。国内,除了刀郎全面地,有目的性的在作这件事以外,也还有少数歌手或词曲作者在进行这样的尝试,但除刀郎外,其他人就是一,二首歌而已。就是说,国内作民族流行音乐的歌手,词曲作者是绝对的少数。因为,这些歌让所谓主流的流行歌手,甚至不少听众觉得“土”。也许由于国内的人均国民收入较2004年比增加了太多,可能国内的人们的文化自信也多了不少,尤其随着中国本民族的少量影视剧的输出,或许今后更多的人反而会接受何喜欢中国本民族的流行音乐。“土”味歌也会让人觉得不仅不土,反而越来越香!
因此,中国内地的流行音乐的“北京帮”的那几人同刀郎之争不是精英与非精英之争(刀郎也是精英了),也不是学院派与非学院派之争(那几个人,只有汪峰是音乐学院毕业的,而且他的专业是提琴专业,也不是声乐专业。那英也仅是拜谷建芬(著名作曲家)为师而已。杨也是高中毕业后从酒吧出来的。高出了作词作曲,根本就没唱过歌。)。音乐创作的不管是精英与非精英的差别,学院派与非学院派的差别都是媒体搞出来的噱头(而这竟然被不少人认可或接受),好象给那几人排挤和打压刀郎找到了很正常的理由或为他们开脱。实际上,刀郎与排挤,打压,恶意贬低他的那几人之争是中国流行音乐非主流与所谓的主流的争,搞中国民族流行音乐的人(当时好象就刀郎孤身一人)在当时的国内完全没有话语权,而模仿(或亦步亦屈地追随)港台(那英最有名的征服不就是台湾的袁维仁的作品吗!),日本,韩国,西方的流行音乐的华语流行歌手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拥有绝对的有话语权;加之,北京是内地流行音乐的中心,所以这就造成了那几位对刀郎的评论也好,看法也罢非常的不善意,而这种负面看法又让媒体放大,导致刀郎处于非常尬的地步(就象他自己说的,自己没做错什么,没偷没抢,怎么会又如此的一种生活状况. 有时明明他自己感觉演出效果还不错,然而媒体普天盖地都是负面的报导,甚至上升到道德的高度,这就是尽管当时商演邀请函如雪片般飞来,他几乎全推掉的原因,然后,回到新疆躲起来“疗伤”了。
刀郎一直在作的就是中国民族流行音乐或者说将流行音乐本土话,这是一条充满荆棘的路,要耐得住寂寞,忍受得了不被理解,非难,指责,而且还必须最终有让人(主流流行歌手和大众)都称赞的作品,这样非主流流行歌手才慢慢会有发言权。这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和越来越多的歌手参与其中,才能慢慢形成中国本土的流行音乐文化,最终能输出这种文化(影视行业迈出了一小步。)!目前,乃至很长的时间,象刀郎这样的音乐仍不是国内的流行音乐的主流!
不管怎样,刀郎终于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