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是用刀刻在龟甲和青铜上的,之后也有竹笔,类似洋人的钢笔,等十多种书写工具,见内

来源: maxil2004 2021-12-31 11:16:52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7391 bytes)

张义堡遗址中发现的双瓣合尖竹管笔()

敦煌文书《“前生修福得闻”诗》残卷,上有毛笔楷书(右二行)和硬笔行草(左二行)

http://www.gs.xinhuanet.com/old/gansu/rudian/shufa/

作者:锺正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406551/answer/4551511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1、骨锥笔。用禽兽骨头磨制。中国史前考古发掘中屡见无孔骨针和有孔骨针,除穿孔和缝补之外,它们还作刻画工具用,新石器时代陶器的很多

符号就是用这种笔刻画。

  2、刀笔。青铜等金属制成,至迟商代就已出现,主要用于甲骨的刻写,周代称“削”。《周礼·考古记》载:“筑氏为削。”表明周代已经有制造“削”的专设工官。

  3、竹梃笔。用竹杆削制,一端磨尖,醮漆书写。史书中“上古无笔墨,以竹梃点漆书竹简上”说的就是这种笔。战国、秦代简牍帛书以及商周时期的钟鼎文,就用这种笔直接书写,或先写底样,然后刻画。

  4、木笔。以木质材料削制而成,用于醮色写字。1906年,英国人斯坦因在新疆两处遗址中发现了三支木笔,该笔用红柳磨制,笔尖发秃,上面还带墨痕。

  5、铅笔。以石墨为粉,和胶搓条而成,直接用于书写,史书称为“铅椠”。敦煌遗书六朝至北宋的写经中,常见一种称“乌丝栏”的界线,就是用铅笔勾画。

  6、荆笔。用荆条削磨而成,用于醮墨写字。《拾遗记》载,东汉任末,幼时家贫,“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

  7、芦管笔。用芦苇管削制,有马耳状笔舌。《诗经》载:“静女其变,遗我以彤管。”彤管就是最早的芦管笔。1906年,英国人斯坦因在新疆若羌县米兰遗址还发现了三支双瓣合尖芦管笔。

  8、竹锥笔。用竹批削制而成,是竹梃笔的进一步发展,二者不同在于,竹梃笔醮漆写字,笔尖较粗,竹锥笔醮墨写字,笔尖较锐利。1991年,敦煌高望燧汉代遗址中就有竹锥笔的出土。

  9、鹅翎管笔。用鹅翎削制而成,原理与西方鹅管笔同。唐代诗人白居易有诗云:“对秉鹅毛笔,俱含鸡舌香。”此鹅毛笔就是鹅翎削制。

  10、双瓣合尖竹管笔。竹管削制,笔舌正中开缝,是竹梃笔、竹锥笔的进一步发展。1972年,甘肃武威市西夏遗址中有出土。

  11、铁锥笔。铁杵磨制而成,尖端锐利,主要用于印玺及金属硬物的刻字。《三国志》载:东汉献帝时“御史刻印不供,乃以锥画,示有文字”。12、土笔。以白土或红土为笔,直接在纸、木、地面上画写。《东斋记事》载:宋人李怀袞在“其常所居处,皆置土笔”。

  13、毡笔。用毡卷制而成,用于醮色写字。《唐摭言》载:唐代贡院进士榜头“以淡墨毡笔书‘礼部贡院’四字”。

  14、火炭笔。将木炭烧红,用于烙写。《武风子传》载:云南武定人武恬,善用火红木炭在竹筷上烙绘禽鱼花鸟、山水人物。

  15、钢管笔。将细钢管削磨成尖,用于醮色写字。《瓶庐丛稿》载:清人连文冲“出新意,以钢管作书”。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