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生命意义在于活动,不是运动哈

来源: MayX 2015-06-25 16:24:01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0 bytes)
回答: 找到合适的运动心率吃与活2015-06-25 14:55:06

所有跟帖: 

生命在于运动,和生命的意义在于活动,涵义不同啊 -吃与活- 给 吃与活 发送悄悄话 吃与活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6/25/2015 postreply 16:30:02

咬文嚼字一把,生命在于运动到底想说啥?运动这个概念是最近几十年才有的,那几千年来生命没啥意思? -MayX- 给 MayX 发送悄悄话 MayX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6/25/2015 postreply 16:39:35

life lies in healthy exercise. -吃与活- 给 吃与活 发送悄悄话 吃与活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6/25/2015 postreply 16:58:56

五禽戏也是运动 -吃与活- 给 吃与活 发送悄悄话 吃与活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6/25/2015 postreply 17:04:23

有量化了吗?最适合中国人的运动是打麻将,一样有达到心率加快的作用:-) -betadine- 给 betadine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6/25/2015 postreply 17:10:33

运动量太大了,筑城,砌砖,有时也类得心脏病发作啊:) -吃与活- 给 吃与活 发送悄悄话 吃与活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6/25/2015 postreply 17:15:12

Lol. -betadine- 给 betadine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6/25/2015 postreply 17:23:30

华妹所言有理,骨肌肉关节承受压力拉力耐力。。。也是有上限的,或许也是基因所决定的。 -大江川- 给 大江川 发送悄悄话 大江川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6/25/2015 postreply 17:39:42

运动会改善机体性能,不运动就锈住了,稍有风吹草动就。。。 -吃与活- 给 吃与活 发送悄悄话 吃与活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6/25/2015 postreply 18:24:58

过度当然不好,太少也不好,所以有个适度的问题 -吃与活- 给 吃与活 发送悄悄话 吃与活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6/25/2015 postreply 19:01:40

中庸之道。 -- 给 曌 发送悄悄话 曌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6/03/2020 postreply 05:39:34

又不是瘫痪在床,怎么会锈住了。平时活动活动就够了,真得不必刻意追求心率数。 -betadine- 给 betadine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6/25/2015 postreply 18:39:43

其实我只在有条件时测心率,多数情况下出汗多少就代表了运动强度。 -吃与活- 给 吃与活 发送悄悄话 吃与活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6/25/2015 postreply 19:04:09

哈哈 -MayX- 给 MayX 发送悄悄话 MayX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6/25/2015 postreply 19:30:06

哇,还有电影可看:) -吃与活- 给 吃与活 发送悄悄话 吃与活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6/25/2015 postreply 19:48:40

有人从乌龟长寿悟出:生命在于静止 -越王- 给 越王 发送悄悄话 越王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6/25/2015 postreply 17:19:40

代谢缓慢,啥都没干,那是活着,还是。。。 -吃与活- 给 吃与活 发送悄悄话 吃与活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6/25/2015 postreply 17:31:21

:)) -吃与活- 给 吃与活 发送悄悄话 吃与活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6/25/2015 postreply 18:22:24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