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刚刚看了。和贾导以前的电影比,这个电影在艺术手法上看,跟成熟了。

来源: 又馨 2018-10-06 09:02:05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0 次 (2192 bytes)

整体看,更细腻精致了,用了好些象征和对照,故事转节点明朗,使故事梗概清晰又出彩,情绪得以渲染。故事中也不乏幽默细节,用以针砭时弊,批判虚情假意,使电影显得更生动丰富有趣。

前小部分冷静悠然地叙述江湖情景,它基本符合人们想象中的样子(“义”字为先),两个人的感情在火山背景前,合手试枪时最为典型。从巧巧鸣枪开始,故事对“义”(江湖之“义”)开始提问,随着巧巧千里寻人的艰难,同情心的作用,使得情感这头,不再是义气的平行道,反而成为质问江湖义气的最有利的手法。到故事过半以后,基本已从质问到批判,最后一部分,巧巧对斌的收留照顾,“义”字重新回到人们信任的位置。只是最后单纯的“义”,离开了情的部分,虽然更加纯粹,但在男女角色之间难以平衡,故而导引出故事分离的结尾。电影以画中画的手法结尾,使平淡有了趣味,也把因后半部分挑起情绪而有所淡化的理性感,象征性地还给了观众。

整部电影,几乎所有场景都有女主在场。有她在场,从主题上来说,都意味着情和义的相对理想化,那些时刻不管情和义谁轻谁重。那些她不在场景的画面,则体现江湖义气的另一面的灰暗的内容。故事前小半她不在江湖,只因为情而站在江湖边上;中间很长一段她独自行走江湖,被迫身不由己陷入江湖,这一段故事还是以情为重;最后部分她放弃去新疆的机会毅然回到山西重入江湖,则是纯粹的江湖故事了。从这一点看,我不认为这是一部负能量的电影。后面女主的江湖似乎与前面男主的江湖立场有所不同,它再没有那么嚣张,世俗和表面化,而是装上了监视镜头的某种分明的意味。

贾导整这么一部意在揭开“江湖”面纱的电影,他所做的,除了一如既往表现平民生活外,似乎还带有一些文化解释的意味。

所有跟帖: 

你的影评很深刻啊!放在这里可惜了, 不如去影坛好好写一篇,或者放在博客里。 -墨彩- 给 墨彩 发送悄悄话 墨彩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06/2018 postreply 10:09:23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