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转一篇信怀南写美式选举的文章。

来源: swj2000 2012-12-02 13:07:02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0 次 (3612 bytes)

用這種標題寫文章最容易引爭論﹐而天下的爭論十之八九都是因為定義不清。這是為什麼在簽商業文件和合約的最前面﹐要花很多篇幅把定義 (definition) 說清楚講明白。我們在這裡也不例外。

        第一﹐我所謂的「美式選舉」﹐精確一點講指的是「美國的總統大選﹐是用人民投票的結果來決定誰做總統的制度。」

        第二﹐「罩門」和「弱點」同義。

        第三﹐我說美式的總統大選有罩門﹐並不等於說不民主﹐不用人民投票選國家領導人的制度沒有罩門。世界上不用人民投票決定國家領導人的模式又有兩種﹕一種是朝鮮模式﹐另一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模式。我們今天主要的還是談美式選舉﹐下星期繼續談中國模式的罩門。

        美式選舉罩門之一是選舉季節太長﹐勞民傷財的結果﹐善於花拳繡腿的候選人出頭﹐真才實學的候選人落選。 美國兩黨輪流執政﹐雙方勢均力敵﹐這種局面再 100 年也不會打破。執政的總統除了杜魯門和詹生外﹐幾乎沒有不競選連任的。根據官場潛規則﹐本黨同志挑戰要競選連任的總統是見光死。連愛德華甘迺「弟」這種大 咖都不能幸免。於是在位的總統任上前四年的所作所為全是為連任鋪路。尤其是第一任的最後兩年﹐啥事不幹﹐到處募款﹐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拼連任。

        至於在野黨嘛﹐反正陰天打鞋子閑著也是閑著。開始的時候﹐群雄並起﹐都認為自己是取當今皇上而代之的不二人選。一陣混戰下來﹐最後選出一個鈔票最多﹐底氣最足的來挑戰現任總統。從此兩黨捉對廝殺﹐口水滿天飛﹐大家比賽吹牛說謊。這種勞民傷財的鬧劇至少則一年﹐多則兩年。

        鬧劇最後短兵相接的高潮是電視辯論會。我實在不知道這種公開辯論的目的何在﹖效果如何﹖美國民主﹐共和兩黨的政治理念涇渭分明﹐如果閣下要等辯論結果看誰 贏誰輸才決定票投給誰﹐那我看這票也不必投了。如果按辯論的輸贏來選總統﹐那飛機頭雷根 PK 花花大少傑克甘迺「弟」乃是千古絕配。當年尼克松和甘迺「弟」的電視辯論﹐聽廣播的說尼克松贏﹐看電視的說甘迺「弟」贏﹐可見辯論的內容﹐不敵燈光前的形 象﹐會辯論和會治國有啥直接關係﹖

        罩門之二是選舉乃看誰銀子多的遊戲﹐誰會募款誰就能打持久戰。錢向誰募呢﹖當然不是像你我小戶人家募。俗話說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候選人拿了金主的銀子﹐選上後能不投桃報李﹖美式選舉﹐表面是民主﹐事實上是被少數人操縱﹐標準掛羊頭賣狗肉之勾當也。

        罩門之三是在爭取黨提名時﹐候選人卯足全力取悅本黨同志﹐於是民主黨候選人比誰思想最自由﹐共和黨侯選人比誰主張最保守。提名到手後﹐再加碼亂講一氣。尤 其是在野黨的候選人﹐譁眾取寵﹐空頭支票亂開。譬如這次共黨的羅姆內﹐不斷地對中國放狠話﹐完全不顧他從前靠投資中國賺錢的事實。老實說﹐無論誰當選美國 總統都不會也不敢和中國對著幹。但選前發狠話豈不是睜眼講瞎話﹐擺明了在欺騙土老百姓﹖

        美國國勢走下坡的原因當然很多﹐但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做總統的履歷表﹐一個比一個上不了檯面。雖說履歷表不代表能力﹐但沒有履歷表就會像台灣的李登 輝﹐把管理國家當在職訓練搞。美國自小羅斯福後﹐人民選出了11 位總統﹐其中除了做過副總統的杜魯門﹐詹生﹐尼克松﹐老布希外﹐「愛生毫」是唯一履歷表亮眼的總統。其他總統的背景﹐不是目光狹窄的地方官﹐就是只會光說 不練的參議員。小布希連管一個油公司都管不好﹐這些人照樣在所謂的民主政治下被民選為國家領導人﹐選賢與能淪落到這個田地﹐你說氣不氣人﹖

        最後我再次重申﹕我絕對沒有鼓吹開民主倒車﹐回到專制的意思。但我的確認為民主政治的選舉制度罩門很多。以後有機會﹐我會發表一些我認為怎麼「修理」這些 罩門的辦法。在此特別恭喜 歐巴馬當選連任﹐我那票是投給他的﹐不過我們加州投票剛截止﹐紐約已經預測大選的贏家了。兩岸時間相差造成的問題﹐也是美國選舉的罩門。

所有跟帖: 

正是热闹的佐证么。这种制度的生命力就是纠错能力强,象当年劣质CD播放器。 -路是走出来的- 给 路是走出来的 发送悄悄话 路是走出来的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02/2012 postreply 13:08:58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