凑热闹看波士顿为冰球队举行的庆功游行

来源: 甲城老武 2011-06-19 10:04:25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487 bytes)
凑热闹看波士顿为冰球队举行的庆功游行

甲城老武



   2011年的国家冰球联盟的冠军争夺战,波士顿队在第七场比赛中客场击败温哥华队,夺回了久违的斯坦利杯。尘埃落 定后几家欢喜几家悲哀,温哥华队输球后,球迷们骚乱,将温哥华城区变成了另类的战场;而胜利者一方的波士顿则欢 欣鼓舞,球迷们去机场迎接凯旋而归的熊队(Bruins),官方则操办了庆功游行。 本人不是铁杆的球迷,在电视上观看 比赛也常常是有始无终,去观看庆功游行除了凑热闹外,也可以乘机带全家在中国城的餐馆撮一顿。

   游行定于6月18(星期六)上午11时开始,从熊队的场地TD花园出发,于波士顿公共图书馆结束,将动用了20辆观光 用的鸭鸭车。鉴于交通管制,我们在9点刚过不久就到了波士顿,然后步行去TD 花园。一路上到处都是将要参加游行的 人流,分别超不同方向匆匆而去。到达TD花园的时候,离游行开始还有一个多小时,那里已经人满为患。我们离开花园 , 准备去波士顿Commons,沿路的路旁都是看热闹的人群,在市政厅附近也是人头攒动。过了市政厅后,我们全家沿着 游行路线继续往前走,结果陷入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之中,费尽了力气才从人群中脱身。到了Commons 边上,各路口已 挤满了人,穿过去的可能性已不大了。 这时, 游行的车队已经到达了, 远远地看见鸭鸭车一辆接着一辆地从对面的马 路上驶过,人群中呐喊声、鼓掌声一浪接着一浪,车上的人也不断向人群挥手,整个架势仿佛当年老毛接见红卫兵。原 来这种庆功游行与国内的形式不同,这里是参加游行的人在路边观看坐在车上的队员,而不是形成一股队伍, 一路高呼 口号,从起点走到终点。

   从中国城吃完饭后,大街上还有很多人意犹未尽,路上高喊着,自娱自乐。在波士顿南站,还有大量身穿熊队T恤衫的外 地人等候火车离开。这天的活动,参加的人数恐怕比波士顿市的总人口少不了多少,警察的数量也很多,别的镇的警察 也被征用了。不过老百姓也很守秩序,除了自娱自乐和逗别人开心外,未出现拥挤和破坏等意外。



图一 位于93号高速下的TD花园,既是冰球队波士顿熊队的主场地,也是NBA对波士顿凯尔特人队(Celtics)的主场地



图二 接近TD花园的大街上已有不少球迷们在来往穿梭



图三 TD花园旁挤满了人,不少了举起相机见热闹就拍照。



图四 TD花园前狭小的街道人满为患。



图五 市政厅广场前的街道上



图六 远远地看见游行车辆从波士顿Commons东侧马路上经过



图七 费尽力气拍到的一张清楚的照片

所有跟帖: 

这真是people mountain,people sea。好久不见,问好。 -专家建议- 给 专家建议 发送悄悄话 专家建议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6/19/2011 postreply 10:08:21

谢谢专家。 工作忙, 很少上网, 更很少有时间写东西。 -甲城老武- 给 甲城老武 发送悄悄话 甲城老武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6/19/2011 postreply 10:10:25

晚上还工作? -朱88- 给 朱88 发送悄悄话 朱88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6/19/2011 postreply 10:24:47

晚上要早睡,很少有完整的时间。 -甲城老武- 给 甲城老武 发送悄悄话 甲城老武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6/19/2011 postreply 10:55:09

这几年波士顿太牛了,几个大赛冠军全揽下了 -朱88- 给 朱88 发送悄悄话 朱88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6/19/2011 postreply 10:09:20

是呀,各种球队的表现都不俗。 -甲城老武- 给 甲城老武 发送悄悄话 甲城老武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6/19/2011 postreply 10:11:42

人不少, 我搞不清到底多少! -甲城老武- 给 甲城老武 发送悄悄话 甲城老武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6/19/2011 postreply 10:21:34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