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0年代,经常有“专家”指导民众使用空调,暖气省电。他们说,冬天不在也要把温度调到72度,这样保持恒温,比不在时,室内气温调低更省电。那时,上班的地方温暖如春,女人也是要穿裙子的。穿裤子是在告诉人们自己是女同。裙子也分夏日和冬季不同材料,不同款式。那时,夏天的室内标准温度是62度。超市,商场,办公楼的冷飕飕可想而知。秘书很辛苦,出去晒太阳的机会很少,只好穿毛衣,在腿边放个小暖气增加些温度。每逢有人进来,第一件事是为自己服装不整道歉。去参加会议时,几个小时不出楼,冻得不行,请求主办机构调温度,回答是,标准温度是按照穿西服的舒适程度。不过,我穿西服,也是冷得不行。我故意把车停到露天停车场,以便下班可以在外边多享受些夏天的温度。可是从办公楼到停车场,完全暖和不过来。那时,就盼着哪天出一身汗,过一个真正的夏天。那时,男人是一套服装穿四季,室内恒温啊。
21世纪,特别是2007年之后,专家指导人们冬天出门时把室温定到55度,或者不结冰的地方干脆关掉。在家时,定到68度。而夏天室内是66度,出门时关闭空调。
2025年,专家说,冬天室内66度,出门关掉暖气如果不结冰。夏天则是78度,出门关空调。冬天66度够冷,夏天78度太热。
诚然,如今人们很少穿西服,对温度的要求不同。但是,最节省能源的温度的改变似乎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和人们手中的钞票息息相关。用科学的名义解释温度设定,还变来变去,让人费解其中的道理 。难道是人的体温冬天提高,夏天降低?或者反之?
8,90年代,能源便宜,鼓励大家用电,用得越多,单位价格就越低。同时还有规定,公共使用的建筑就是没有人,也必需开灯,规定的借口是为了安全。灯火通明之下,没有人去抢劫,偷盗。半夜,不管几点,高楼大厦都是灯火通明。
本世纪初,大力推倡motion lights,没人了就自动灭掉了。后来出了节能灯,一个灯泡40美元,说是life- long 的寿命。原本的白炽灯用20年依旧完好如初,一个40美元的节能灯可以买80个白炽灯。最终,立法取缔白炽灯,说是保护环境,不造成污染,还节约能源。又是科学胜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