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羽绒服mm说,为什么体重大的人血糖也正常啊,我想有必要把以前的文章拿出来重新发一下。不是血糖“正常”,就一切静好了。
比如这个病人,平均血糖还算不错,但是连续血糖检测仪可以看到,他在target内的血糖只有18%,然后一半时间在高血糖,一半时间在低血糖。这是非常危险的,血糖如此大的波动,会造成心血管系统的巨大风险。
当然这只是一个很极端的例子。但是可以体现,去家庭医生那里测一个血糖,能够反映出来的信息太少了。就算测了a1c,也只能反映平均水平,还是不能体现出平时血糖的波动。
我们身体里的器官,经过百万年的进化,是非常非常勤劳的。 吃完一碗米饭,再吃一盆水果。晚上看电视再吃个甜点,在你觉得很满足的时候,你身体里几乎每个器官都被动员起来了,胰腺要分泌大量胰岛素降血糖,肝脏要忙着把血糖吸收移除,把多余的血糖储存起来(变成脂肪),肾脏要忙着重吸收调整尿糖和尿液的比例,大脑也会收到胃肠道一些蛋白分子的信号,释放出饱腹的信号。 即使我们去睡觉了,这个过程也在进行。
糖尿病前期,是无声的过程,好像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前,下面好长一段我们是看不到的。
那时候,胰腺已经超负荷工作了,你去测他的胰岛素水平,是比别人高的,他可能还会有餐后低血糖,这些都是因为血糖调节开始出问题了。这是胰腺的回光返照,是胰岛细胞对你最后的呐喊。 可惜,大部分时候,我们不知道的,还继续每天晚上吃水果,每天早上喝果汁,然后各种甜品。
每年一次的家庭体检,空腹是正常的。但是餐后血糖其实已经开始升高了,因为胰腺已经是强弩之末,但是一般体检就是一个空腹血糖,很少有医生会测餐后血糖,所以依然一切静好,相安无事。
再过几年,空腹血糖也开始升高了,这时候家庭医生才看到年检报告,让你注意饮食。这个过程,可能有十年之久。
等到二型糖尿病正式被诊断的时候,百分之五十的胰岛细胞已经受损了。后面就是亡羊补牢了。上口服药物或者胰岛素。
有些糖尿病并发症,在早期就开始发生了,即使后来血糖控制了,也无法改变了。随着年龄增长,肌肉减少,胰岛素敏感性也越来越差,血糖调整的能力也越来越差。所以不要等到医生告诉你了,你再去改变饮食,而是应该从现在开始就自觉地减少高糖分食物的摄入。
DCCT和UKPDS,是两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临床试验,奠定了现代糖尿病诊疗的理论基础,就是降低血糖直接降低心血管疾病(心肌梗塞、脑卒中)和微血管疾病(糖尿病眼病,肾病,神经病变)的发病率。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批兢兢业业地临床工作者,在大型糖尿病实验结束以后,仍然持续追踪这些患者,整整十年,talking about dedication... 结果发现,虽然后面他们的a1c(糖尿病检测的标准)到最后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但是临床试验中参加了严格控制的病人,所有糖尿病相关并发症都仍然要比对照组明显降低,而且随着时间的推演,这个差别更为显著。
这个延续了将近二十年,无数临床工作者呕心沥血积累出的数据,告诉我们,现在我们做的事情,你的身体会一直感谢你,哪怕是十年,十五年以后。 It's never too early, it's never too late。
这在我们这个论坛,喜欢运动的人中间更为重要,运动是会对身体创造stress的,如果运动前,运动后不注重恢复,海吃胡喝,那还真的不如躺平。千万不要觉得运动可以抵消你吃的东西,不会的,只会对身体造成更多的炎症,比不运动还更可怕。我看了太多太多运动的人得心脏病,心肌梗塞,还把错归在运动头上,也不看看自己运动前吃了些啥。
每当有人说,反正早晚要死,为何不享受人生。 我就想说,如果我们好好珍惜自己的身体,可以更健康地看到自己孩子孙子长大,健康独立地过晚年,留下更多天伦之乐的回忆,而不是给家人增添负担,造成这么多的遗憾,为什么不去做呢。
大家的人生观不同,无法强求,但是照顾好自己,是我们能为家人做的最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