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C结论值得商榷: 美国2千2百万新冠疫苗接种者安全性回顾,196例死亡,不能认定疫苗接种致死(ZT加评论)

来源: 杨别青 2021-02-07 18:45:50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87017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杨别青 ] 在 2021-02-11 15:19:53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美国首批2千2百万新冠疫苗接种者安全性回顾

January 29, 2021|Original 原创文章

Eric Wang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昨天发布了美国最早接受新冠疫苗注射者的安全性总结报告。

根据 COVID-19 疫苗接种第一个月的早期安全数据分析,大规模注射疫苗后的安全性数据与临床研究期间所得到的结果一致。所有出现过敏反应的人都已经成功治疗,在首批2200万接种疫苗的人中,没有出现其他严重问题。

1. 这些安全性数据来源于哪里?

CDC、FDA和其他机构在人们接种疫苗之后,使用以下强大系统和数据源持续进行安全性监控。

 

 

2. 接种后有哪些反应?

截至1月24日,全美共有 21,843,033 人接受了至少一针疫苗注射,其中 2,080,216 人(包括 15,131 名孕妇)通过手机 V-safe 系统提交了安全性反馈信息。 

这些志愿报告者当中,合计70%的人报告疼痛,33%的疲劳,30%的头痛,23%的肌肉疼痛和约11%的发冷,发烧,肿胀或关节疼痛。辉瑞疫苗和莫德纳疫苗的反应基本一样;第二针比第一针的副反应强。(这些症状基本上是疫苗引发人体产生免疫发应,产生抗体时的正常表现)。  

有超过9,000人在接种疫苗后通过 VAERS (作为美国疫苗安全的早期预警系统)报告了副作用。迄今为止未发现安全性警示信号。

VSD安全报告系统可以查看卫生保健组织的2100万人的医疗记录,系统中超过 162,000 人至少接受了一剂疫苗注射。在该组中,没有见到20种常见疾病中任何一种的风险有所增加。

在接种疫苗的组中,有4人报告了贝尔麻痹(即面瘫,在每个疫苗试验中,都可以在少数患者中可以看到这种麻痹),在未接种疫苗的群体中有348例,发生率几乎一样。

3. 关于严重过敏反应 anaphylaxis  

辉瑞疫苗发生了50例;发生率是百万分5(50/9,943,247)

 

  • 94%(47/50)是女性
  • 90%(45/50)发生在注射后30分钟内
  • 80%(40/50)是有过敏史

 

莫德纳疫苗发生了21例;发生率是百万分2.8(21/7,581,429)

 

  • 100%(21/21)是女性
  • 90%(19/21)发生在注射后30分钟内
  • 86%(18/21)是有过敏史

 

4. 死亡病例分析

目前收到196例死亡报告,CDC团队及时分析全部死亡报告,未发现这些死亡事件与疫苗接种有关。

确定新冠疫苗是否导致死亡的一个方法,是查看该人群预计在一段时间内的死亡人数,并将其与接种疫苗后发生的死亡人数进行比较。

关于长期护理中心老人死亡案例:

 

  • 130万长期护理中心的老人接受了注射
  • 预计注射期间这些老人的自然死亡人数是 11,440人
  • VAERS 系统实际收到的死亡报告是  129人

 

布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芭芭拉·巴登海尔对美国最大的护理疗养院 - 创世纪医疗公司 Genesis Healthcare 的居民进行了相关研究。 

该机构在24个州118个设施的7006名居民(61.4%的居民)从12月18日至31日接受了第一批疫苗。在排除了 COVID-19 感染者之后,研究人员发现接种疫苗的居民与未接种疫苗的居民相比死亡较少。调查结果显示,短期死亡率与护理设施居民的COVID-19疫苗接种无关。

CDC发现,在年轻人、更健康的人中,接种疫苗和死亡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在1370万65岁以下的人中,在每35天期间,通常有168人会突然遭受致命的心脏病发作。相比之下,在接种疫苗者中,向VAERS报告了18例此类死亡。

CDC的结论

 

  • 美国已接种2350万剂COVID-19疫苗
  • 在这段时间里,美国政府实施了历史上最全面的疫苗安全监测计划
  • 总体而言,COVID-19疫苗的安全性令人放心,并与临床试验中观察到的结果一致
  • 已经观察到mRNA COVID-19疫苗后有过敏反应,尽管很少
  • 长期护理中心的老人死亡事件与疫苗接种无关
  • 安全性监控系统将不断收集数据

 

参考文献

CDC: COVID-19 vaccine safety update 

CDC: Allergic Reactions Including Anaphylaxis After Receipt of the First Dose of Moderna COVID-19 Vaccine — United States, December 21, 2020–January 10, 2021

WebMD: CDC Panel: No COVID-19 Vaccine Safety Surprises

USA Today: The first 22M Americans have been vaccinated for COVID-19, and initial safety data shows everything is going well, CDC says

CDC: COVID Data Tracker 

 

在我看来,196人死亡的与疫苗接种的相关性分析不能这么简单。

1. 接种疫苗后的副作用可以解释长期护理中心129人的死亡,年老体弱的人经受不起这些副作用。

“合计70%的人报告疼痛,33%的疲劳,30%的头痛,23%的肌肉疼痛和约11%的发冷,发烧,肿胀或关节疼痛。辉瑞疫苗和莫德纳疫苗的反应基本一样;第二针比第一针的副反应强。”

2. 严重过敏反应女性占94%,而死亡人数中的女性比例(46%)和男性相当,说明严重过敏反应不是主要原因,可以排除。

3. 因为长期护理中心的人年龄都很大,长期护理中心以外的67人,196人中年龄在65岁以下的总共43人,多数是护理中心以外的人,这43人应该是研究的重点。应该看看43人中有其他基础疾病的病人有多少。

4. 新型疫苗的异常细胞表达及异常识别不能忽视。

虽然mRNA 疫苗起作用主要靠 抗原递呈细胞吸收,但不能排除部分被其他细胞吸收,这些是我们无法控制和预测的部分。异常表达本身不要紧,因为mRNA肌肉注射后肯定被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吸收表达,关键在于异常识别,被身体认作异体而发起攻击。如果被生成血小板的骨髓巨核细胞吸收,异常表达后加上异常识别被抗体攻击,抗体会对巨核细胞和血小板发起攻击,发生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能是造成那个健康医生死亡的原因。

“多功能造血干细胞在造血组织中经过定向分化形成原始的巨核细胞,又进一步成为成熟的巨核细胞。 成熟的巨核 细胞膜表面形成许多凹陷,伸入胞质之中,相邻的凹陷细胞膜在凹陷深部相互融合,使巨核细胞部分胞质与母体分开。最后这些被细胞膜包围的与巨核细胞胞质分离开的成分脱离巨核细胞,经过骨髓造血组织中的血窦进入血液循环成为血小板。”

 

实际上,新型疫苗的异常表达的后果是未知的领域,加上小概率的异常识别,这也是所有核酸疫苗包括DNA(INO), RNA(Pfyzer, Modona)和病毒载体疫苗(Astrazenica, J&J)的潜在危险性。只有现在正在进行的三期试验的蛋白疫苗(Nowavax公司)没有这方面的担心,但蛋白疫苗就没有细胞免疫的优点(只有体液免疫)。总的来说,没有一种疫苗是十全十美的,我们只能权衡利弊后取舍。随便说一句,Nowavax的股票一年内涨了42倍,也是奇迹。

 

所以如果把接种后死亡的健康人和老年人以及有严重疾病的人分开分析,结论可能不是那么简单.

 

所有跟帖: 

请Blue_Snow关注一下,这个是美国CDC报告 -杨别青- 给 杨别青 发送悄悄话 杨别青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07/2021 postreply 18:48:09

CDC是啥呀?只看到里面写了疫苗副作用请报告Vaers 系统。你是搞学问的吗?论文查询要查原始文献 -Blue_Snow- 给 Blue_Snow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07/2021 postreply 18:53:25

不能引用别人饮用的文献。还真希望你不是教授啥的,免得误人子弟 -Blue_Snow- 给 Blue_Snow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07/2021 postreply 18:55:07

疫苗打死人是常识,区别在于多少的问题。说得一人没有,那叫欲盖弥彰 -Blue_Snow- 给 Blue_Snow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07/2021 postreply 18:58:12

美国政府疾病控制中心(CDC)的正式报告,文中第一篇参考文献就是报告英文原文 -杨别青- 给 杨别青 发送悄悄话 杨别青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07/2021 postreply 18:58:40

那你请上原始文献啊,最好是moderna 公司的免责申明 -Blue_Snow- 给 Blue_Snow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07/2021 postreply 18:59:42

这是美国政府最有权威的报告之一,比一般论文和疫苗公司的声明重要, -杨别青- 给 杨别青 发送悄悄话 杨别青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07/2021 postreply 19:01:51

政府权威管起科学了,扯蛋 -Blue_Snow- 给 Blue_Snow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07/2021 postreply 19:03:37

接下来又要叫我去google 啦 -Blue_Snow- 给 Blue_Snow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07/2021 postreply 19:04:40

TBz都说了,CDC天天在变,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 -Blue_Snow- 给 Blue_Snow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07/2021 postreply 19:06:51

还权威呢,以前说戴口罩没有,现在说要戴3个 -Blue_Snow- 给 Blue_Snow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07/2021 postreply 19:09:53

你真的是让人无语了,你不是精神病科的护士吧? -johndoe26- 给 johndoe26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07/2021 postreply 20:27:43

4 来了 -Blue_Snow- 给 Blue_Snow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07/2021 postreply 20:32:52

我还在想,少了一个病人,咋办 -Blue_Snow- 给 Blue_Snow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07/2021 postreply 20:45:09

最不喜欢做学门,就给你们推成学门了。Vaers case 报告中,就有一人注射后当场死亡的,开开眼,好好读读 -Blue_Snow- 给 Blue_Snow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07/2021 postreply 19:02:51

还特别记得有一怀胎8个月的孕妈接种,结果太死腹中 -Blue_Snow- 给 Blue_Snow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07/2021 postreply 19:36:57

胎死腹中。 -Blue_Snow- 给 Blue_Snow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07/2021 postreply 19:37:34

我也注意到有两个人的死亡与接种关系密切,其中一个是医生,这份报告的对照不够敏感,容易错过 -杨别青- 给 杨别青 发送悄悄话 杨别青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07/2021 postreply 19:39:09

科学不容错过,错过的就是不科学的。 -Blue_Snow- 给 Blue_Snow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07/2021 postreply 19:40:40

你提起医生,Miami的医生就是接种疫苗后引起大面积出血死的。这也是假的,要么他不是美国人,咋回事呢? -Blue_Snow- 给 Blue_Snow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07/2021 postreply 19:42:12

你的意思我明白,但说话过于直接,譬如“开开眼”,容易网友引起误解,嘿嘿 -杨别青- 给 杨别青 发送悄悄话 杨别青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07/2021 postreply 19:42:59

对不起啊,讨论讨论问题就清晰了。我讲话是简单直接。因为以前吃过蛤蟆的亏。不跟他们一般见识,就说我是骗子 -Blue_Snow- 给 Blue_Snow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07/2021 postreply 19:46:38

被人说骗子是很难受,但网上各种各样的人都有,以牙还牙反说“蛤蟆”而偏离了上网讨论的初衷。 -杨别青- 给 杨别青 发送悄悄话 杨别青 的博客首页 (127 bytes) () 02/07/2021 postreply 19:53:52

我这蛤蟆也就聚了一例子,人不多,也就3个。我还老说自己是倔犟牛呢 -Blue_Snow- 给 Blue_Snow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07/2021 postreply 19:57:13

我就引用你引用的文章,就被人说成其心可诛 -Blue_Snow- 给 Blue_Snow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07/2021 postreply 20:32:32

对接种疫苗后迅速死亡的健康人,用“该人群预计在一段时间内的死亡人数”做对照太过粗略, -杨别青- 给 杨别青 发送悄悄话 杨别青 的博客首页 (62 bytes) () 02/07/2021 postreply 19:37:21

我学问不高,没理解你想说什么。是说无一人致死的结论不正确,还是啥别的意思 -Blue_Snow- 给 Blue_Snow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07/2021 postreply 19:39:44

报告原文意思“是这些死亡与接种有关联,但不应该认为是接种致死”。王博士翻译不够精确 -杨别青- 给 杨别青 发送悄悄话 杨别青 的博客首页 (474 bytes) () 02/07/2021 postreply 19:48:42

同意你的观点 -Blue_Snow- 给 Blue_Snow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07/2021 postreply 19:58:33

科学就是有1说1,有2说2,不能主观解释 -Blue_Snow- 给 Blue_Snow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07/2021 postreply 20:00:04

那个医生的例子值得研究的,素健康,15天后因血小板耗竭而死 -杨别青- 给 杨别青 发送悄悄话 杨别青 的博客首页 (35 bytes) () 02/07/2021 postreply 20:06:17

有意思这个词不合适啊。冲在前面的健康人群就是医务工作者啊 -Blue_Snow- 给 Blue_Snow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07/2021 postreply 20:19:58

有道理,我个人还是觉得这些人的死亡直接或间接与疫苗引起的不明或副作用有关 -杨别青- 给 杨别青 发送悄悄话 杨别青 的博客首页 (317 bytes) () 02/07/2021 postreply 20:27:57

死亡如果与疫苗有关, 是疫苗公司赔钱还是保险公司赔钱? -OceanSound- 给 OceanSound 发送悄悄话 OceanSound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07/2021 postreply 20:41:58

让他们协商去吧,2千万人中有43人是65岁以下,假定一半人健康,那么真正接种致死1百万人中1个 -杨别青- 给 杨别青 发送悄悄话 杨别青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07/2021 postreply 20:48:51

直接说没有因为打疫苗致死的就行了。就算死也是其他原因死的, 不关疫苗的事。BTW跟错贴了, 将错就错。 -OceanSound- 给 OceanSound 发送悄悄话 OceanSound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07/2021 postreply 20:23:19

根据已有的证据这个结论现在还下不了,因为选用的对照不够好 -杨别青- 给 杨别青 发送悄悄话 杨别青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07/2021 postreply 20:32:46

其实之前医学界就一直都是这个论调,任何情况下绝不会承认是疫苗问题,因为 -南半球夜猫- 给 南半球夜猫 发送悄悄话 南半球夜猫 的博客首页 (96 bytes) () 02/07/2021 postreply 20:32:46

不排除有这方面的考虑,但跟麻醉似的,不能因为有人醒不过来就不用 -杨别青- 给 杨别青 发送悄悄话 杨别青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07/2021 postreply 20:37:20

死人的case毕竟很小小小,但是你要公告,让消费者有知情权。而不是否认 -Blue_Snow- 给 Blue_Snow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07/2021 postreply 20:47:36

同意 -杨别青- 给 杨别青 发送悄悄话 杨别青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07/2021 postreply 20:49:53

新冠让美国死了40多万了 美国政府医疗专家科学家希望大家都打疫苗 达到全民免疫 在这种情况下 -hhhh- 给 hhhh 发送悄悄话 hhhh 的博客首页 (440 bytes) () 02/08/2021 postreply 06:20:53

是的,只是让大家知道真实的情况比较好, -杨别青- 给 杨别青 发送悄悄话 杨别青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08/2021 postreply 07:48:49

美国不想打疫苗的人多去了 承认个别案例死亡与打疫苗有直接关系 会是啥后果 这是政府不想看到的 -hhhh- 给 hhhh 发送悄悄话 hhhh 的博客首页 (438 bytes) () 02/08/2021 postreply 08:28:19

如果这次模糊过去,以后政府的信誉受影响,得不偿失,当初福奇说口罩没用就是例子,那还是个人意见 -杨别青- 给 杨别青 发送悄悄话 杨别青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08/2021 postreply 08:41:17

必须用统计数字模糊过去 不然疫情咋下去 得新冠死的人是论万 疫苗打死人估计是2位数左右 -hhhh- 给 hhhh 发送悄悄话 hhhh 的博客首页 (155 bytes) () 02/08/2021 postreply 09:25:30

从这数据看,严重过敏反应为何“偏爱”女性? -pickshell- 给 pickshell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07/2021 postreply 19:59:55

过敏反应的性别差异已有一些证据,但结论不明确,此文就提到了 -杨别青- 给 杨别青 发送悄悄话 杨别青 的博客首页 (16279 bytes) () 02/07/2021 postreply 20:05:06

谢谢。人体免疫系统太复杂,科学家们加油啊:) -pickshell- 给 pickshell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07/2021 postreply 20:23:59

疫苗相关的严重过敏反应性别差异很明显,女性占94%,很值得进一步研究 -杨别青- 给 杨别青 发送悄悄话 杨别青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07/2021 postreply 20:29:31

这个报告的介绍和分析,我之前发过帖。 -TBz- 给 TBz 发送悄悄话 TBz 的博客首页 (194 bytes) () 02/07/2021 postreply 20:30:07

对,一周前的数据分析 -fuz- 给 fuz 发送悄悄话 fuz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07/2021 postreply 20:32:41

对,1月27日的报告。体弱老人熬不过副作用可以理解,但平时健康的人死亡应该单独分析 -杨别青- 给 杨别青 发送悄悄话 杨别青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07/2021 postreply 20:35:33

你那个及时,我这个马后炮了 -杨别青- 给 杨别青 发送悄悄话 杨别青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07/2021 postreply 21:19:00

你这样的苦口婆心,我做不到。 -TBz- 给 TBz 发送悄悄话 TBz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07/2021 postreply 21:39:58

你的新标题把转贴的原文的标题改成了另外的意思(增加了“值得商榷”),文中却没有你的论述如何“值得商榷” -TBz- 给 TBz 发送悄悄话 TBz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07/2021 postreply 21:45:22

我的理解是已经有人死了,这个认定疫苗不致死的结论,值得商榷 -Blue_Snow- 给 Blue_Snow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07/2021 postreply 21:59:34

有道理,我加了一段分析 -杨别青- 给 杨别青 发送悄悄话 杨别青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08/2021 postreply 05:44:04

你解释得再清楚, 她也不会接受的。 不要再她身上浪费时间 -SwiperTheFox- 给 SwiperTheFox 发送悄悄话 SwiperTheFox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08/2021 postreply 03:50:50

5,算你一个。解释干嘛,白底黑字,顶着个脑袋的,就自己看 -Blue_Snow- 给 Blue_Snow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08/2021 postreply 04:45:44

唉,快过年了,快乐点。别绷得太紧,恢复期保养好自己才是真的。 -fuz- 给 fuz 发送悄悄话 fuz 的博客首页 (504 bytes) () 02/08/2021 postreply 05:39:12

谢前辈!我也知道自己这德行,可惜就是改不了 -Blue_Snow- 给 Blue_Snow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08/2021 postreply 05:49:43

她还是属于探讨问题,搞清楚真相的网友,只是专业问题,需要消化的时间长一点 -杨别青- 给 杨别青 发送悄悄话 杨别青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08/2021 postreply 05:51:14

你也是!谢谢你提供报道,大家好就事论事,探讨问题。 -Blue_Snow- 给 Blue_Snow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08/2021 postreply 05:59:52

上网不是来找气的,开心就好, -杨别青- 给 杨别青 发送悄悄话 杨别青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08/2021 postreply 06:03:50

同讨论,同祝福! -Blue_Snow- 给 Blue_Snow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08/2021 postreply 06:38:20

“ 抗体会对所有血小板发起攻击”,表述不当。应该为“受影响克隆子代产生的血小板…”。 -fuz- 给 fuz 发送悄悄话 fuz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08/2021 postreply 07:34:01

考虑过这个, 血小板的半衰期为7~9天,两个半衰期后剩余4-12万,不至于发生紫癜(低于2万),巨核细胞有些表面抗原和血小板相同 -杨别青- 给 杨别青 发送悄悄话 杨别青 的博客首页 (27965 bytes) () 02/08/2021 postreply 07:41:15

"死亡人数中的女性比例和男性相当" "剩余的67人中,43人的年龄在65岁以下,多数是长期护理中心以外的人" -大荣确- 给 大荣确 发送悄悄话 大荣确 的博客首页 (118 bytes) () 02/09/2021 postreply 06:45:13

来自这张表,见参考文献1英文。是的,死亡的196例全部来自VAERS系统,女性占46% -杨别青- 给 杨别青 发送悄悄话 杨别青 的博客首页 (160601 bytes) () 02/09/2021 postreply 07:18:20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