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科学院院士:大多数美国人每天都吃转基因食品 (ZT)

来源: 吃与活 2015-10-26 08:30:06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9774 bytes)
作者:丁佳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1-15 9:29:41
选择字号:
 
 
美科学院院士:大多数美国人每天都吃转基因食品
 
 
 
美国人已经持续食用转基因食物长达18年之久,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任何不良反应。
 

■本报记者 丁佳
 
马顿·克里斯贝尔(Maarten J. Chrispeels)是美国科学院院士、国际知名生物学家,可他在中国华中农业大学讲授作物生物技术课程时,却被学生的一个问题问住了。那名学生向他求证:美国农场主种植转基因作物只是为了出口,并不在美国本土销售,这是否属实?
 
克里斯贝尔对这个问题倍感诧异,直到他听说这一观点在中国被电视新闻人物和社会媒体广为传播,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在2014年第一期《植物学报》中,克里斯贝尔专门发表了一篇论文,介绍了转基因食品在美国和其他国家的现状。
 
转基因革命:始于美国,遍及全球
 
“作为一名从事转基因研究长达15年的科研工作者,我可以非常负责任地说,大多数美国人几乎每天都在食用转基因食品。” 克里斯贝尔说,“美国人已经持续食用转基因食物长达18年之久,就我所知,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任何不良反应。”
 
克里斯贝尔介绍,关于转基因作物的革命始于美国。根据美国农业部2013年的统计数据,转基因大豆在美国的种植率高达95%,玉米则达到75%。“这些作物通常含有两类基因,一类是抗虫害,另一类是抗除草剂,未来的转基因作物很可能还会携带更多基因。”
 
另一方面,全球已有28个国家、多达170万公顷的土地种植转基因作物,其中半数以上是在发展中国家,这其中也包括中国。即使在欧盟,转基因作物虽然勉强获得政府批准,但也已在5个国家种植。2012年西班牙转基因玉米的种植率达到了30%。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含有抗虫基因的转基因作物能够减少杀虫剂的使用,改善农民健康。”克里斯贝尔说,“这一点对使用手持喷雾器的国家和地区的农民更为重要。”
 
转基因食品在美国不做标注
 
在美国,厂家可以自己决定是否给食品贴标识,这种做法在美国非常普遍。例如一些食品上标有“犹太食品”“清真食品”“有机食品”“无麦麸”或“无乳糖”等字样,以迎合特定的市场需求。可对于转基因食品,尽管很多国家都要求厂商对其进行标注,但美国却没有明确要求。
 
克里斯贝尔说:“也有些消费者听信了某些组织关于转基因食品的言论后会去寻找贴有‘无转基因’标签的食物,但问题是,这些标识的本意是为顾客提供中性信息,但由于这些组织制造的恐慌情绪,就会让公众将转基因标识视为‘警告’而不是单纯的信息。”
 
另一方面,目前主要有大豆、玉米、油菜和甜菜这4类转基因作物被广泛种植并食用,除了在夏威夷种植的彩虹番木瓜和一些南瓜品种外,人们在水果蔬菜摊上基本是看不到转基因食品售卖的。
 
但在销售包装食品的商店里,情况就大为不同了。包装食品和软饮料广泛使用玉米淀粉、大豆蛋白质、菜籽油、玉米油和大豆油等原料。如以玉米为原料生产的高果糖糖浆,广泛用于软饮料和饼干、蛋糕、面包等甜食。大豆蛋白质和玉米淀粉还广泛应用于汤料。菜籽油、玉米油和大豆油也作为油炸烹饪原料出售,在人工黄油和色拉酱中也有使用。
 
“总而言之,超市中70%的包装食品、瓶装食品和冷藏食品都含有转基因成分。”克里斯贝尔说,“没有科学证据表明转基因食物较传统食物对人类健康有更多危害。世界卫生组织、大多数国家的医疗卫生组织、科研机构以及科研群体也支持这一观点。”
 
选择性缄默
 
克里斯贝尔坦承,偶尔会有科学家发表论文声称转基因食品会危害人类健康,这类文章一经发表,就会有部分媒体、博客和反转基因组织抓住机会大肆宣传。“可遗憾的是,当这些科技期刊发表的论文被撤稿或勘误时,上述机构却缄默不语了。”
 
2012年,法国分子生物学家Seralini等人在《食品和化学毒理学》上发表了一篇成果,称除草剂草甘膦和抗草甘膦玉米都会在小鼠身上诱发癌症,旋即被电视明星、新闻记者和反转基因组织作为转基因食品有毒的证据广泛宣传。
 
然而,许多学者在读过此文后感到震惊,期刊编辑部也收到了大量列举该文章问题的信件。4个月后,期刊发布了撤稿声明,同时发布了领域内多位卓越科学家撰写的“读者来信”,详细指出了该文存在的缺陷。
 
“科学正是在这种自我修正中发展。可博客圈和社会媒体会关注这些后续内容吗?大概不会。”克里斯贝尔觉得,“推销有机农业的组织试图增加市场份额;流行电视明星控制着最佳播放时段,拿着高昂的薪水。报纸也常常不去报道那些枯燥的科学细节,而是用耸人听闻的消息增加销量。从根本上说,现在的转基因作物之争还是利益之争,而不是健康和环境问题之争。”
 
《中国科学报》 (2014-01-15 第3版 国际)

所有跟帖: 

爱吃的就吃吧。我选择不吃,尽最大可能回避。 我知道,我不会因回避转基因食品而后悔。 -法眼- 给 法眼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0/26/2015 postreply 08:37:23

“从根本上说,现在的转基因作物之争还是利益之争,而不是健康和环境问题之争。” -吃与活- 给 吃与活 发送悄悄话 吃与活 的博客首页 (293 bytes) () 10/26/2015 postreply 09:00:14

是的。不过引号里应该还有别的内容。比如大财团种子公司,食品(肉鸡等)知名大公司是怎样影响政策制定的。 -我这是咋啦- 给 我这是咋啦 发送悄悄话 我这是咋啦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26/2015 postreply 09:20:21

是这样。 -吃与活- 给 吃与活 发送悄悄话 吃与活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26/2015 postreply 09:39:55

唉 !看看国内的愚民宣传。 -TBz- 给 TBz 发送悄悄话 TBz 的博客首页 (901 bytes) () 10/26/2015 postreply 09:28:59

美国人民大大的坏, -Lilac2003- 给 Lilac2003 发送悄悄话 Lilac2003 的博客首页 (315 bytes) () 10/26/2015 postreply 09:34:58

这话听着很耳熟 -TBz- 给 TBz 发送悄悄话 TBz 的博客首页 (155 bytes) () 10/26/2015 postreply 09:37:54

人心不古啊 -Lilac2003- 给 Lilac2003 发送悄悄话 Lilac2003 的博客首页 (389 bytes) () 10/26/2015 postreply 09:44:36

买地买各种加工器械自给自足。 -我这是咋啦- 给 我这是咋啦 发送悄悄话 我这是咋啦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26/2015 postreply 09:46:27

土地也有问题. -Lilac2003- 给 Lilac2003 发送悄悄话 Lilac2003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26/2015 postreply 09:56:35

美国的非转基因食物,好像是专门用来出口的 -coolcell- 给 coolcell 发送悄悄话 (86 bytes) () 10/26/2015 postreply 13:45:09

一旦有反基因作物文章出现,美国会动用一切手段让这些刊物撤稿!然后缄默!美国利用基因作物消灭美国以外的所有人类! -王者微言- 给 王者微言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0/26/2015 postreply 11:54:05

此院士是孟山都公司的consultant (顾问), 连接见内 -志在千里- 给 志在千里 发送悄悄话 (291 bytes) () 10/26/2015 postreply 16:57:12

不知道他有没有把自己孟山都顾问身份告诉国内的听众,报道没说他的身份 -志在千里- 给 志在千里 发送悄悄话 (266 bytes) () 10/26/2015 postreply 17:04:38

Thanks for the information -dudaan- 给 dudaan 发送悄悄话 dudaan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26/2015 postreply 17:07:35

这个无须隐瞒吧,也无法隐瞒。很多医生科学家是药厂的顾问,只要说明,没什么不妥。 -吃与活- 给 吃与活 发送悄悄话 吃与活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26/2015 postreply 18:00:34

是的, 做顾问本身没事, 但中国科学报选择不说明(不disclose),这就很不妥了。 -志在千里- 给 志在千里 发送悄悄话 (176 bytes) () 10/26/2015 postreply 18:19:12

院士本人如选择不说明自己的顾问身份在美国也是有问题的。不说明,国人不可能自然而然知道的。 -志在千里- 给 志在千里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0/26/2015 postreply 18:25:05

这是相关文章的英文本,没见到他表明他的其他身份。不认为科学报有什么不妥。 -吃与活- 给 吃与活 发送悄悄话 吃与活 的博客首页 (188 bytes) () 10/26/2015 postreply 18:47:27

科学报当然不妥,要求作者表明利益冲突身份,是报纸的责任。请看纽时要求作者disclose的规则。 -志在千里- 给 志在千里 发送悄悄话 (3300 bytes) () 10/26/2015 postreply 20:12:54

那位美国院士并非科学报文章的作者,他只是被采访报道的对象。 -吃与活- 给 吃与活 发送悄悄话 吃与活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26/2015 postreply 20:23:34

采访要求就更高了:)))意见op-ed栏对作者disclose要求是最低的了。看看WSJ对Holmes的采访 -志在千里- 给 志在千里 发送悄悄话 (274 bytes) () 10/26/2015 postreply 20:52:26

有没有这层关系,同一篇文章,感觉彻底不同 -dudaan- 给 dudaan 发送悄悄话 dudaan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26/2015 postreply 20:54:54

是的, 所以作者的背景资料,经济利益所在,一定要对读者说明。。。 -志在千里- 给 志在千里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0/26/2015 postreply 21:20:09

我的天,中国科学报还真是中国科学院的机关报! 怪不得老百姓拿中国院士开玩笑,呵呵。 -志在千里- 给 志在千里 发送悄悄话 (584 bytes) () 10/26/2015 postreply 21:27:17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