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英语学习 (对学习这个小系列的建议)

来源: billib 2015-07-25 18:48:34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1119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billib ] 在 2015-07-26 11:30:38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必要性:
长期在北美生活, 英语听说读写达到一定水平很有必要.
娱乐: 看英文电影,听不懂,不带劲;如果能听懂大部分内容. 就能更好的享受了。看电视听广播,也是一样。
生活: 简单对话能对付, 吃饭买单能表达; 出门旅游能应付. 生活就更精彩.
工作: 这就不用说了, 英语不好,找工作都困难. 工作找不到, 怎么养家糊口啊, 即使有了工作, 为了更好的适应, 为了更上一个台阶, 语言的沟通不依然重要吗. 当然, 这是另一个层次的提高了.
最后:衣食无忧, 闲来无事, 掌握英语语言这个交流工具也是一大乐趣. 套用一句流行语: 英语学好了也算没有愧对匆匆而逝的时光.


可行性:
首先, 多数移民北美的英语都有一定基础; 加上这儿的自然的语言环境,学习英语的外部条件优于国内(会利用,善于利用的话)。就差自己的决心和恒心。这儿对学好英语的理解就是能应付日常生活工作所需的能力,不是非要达到翻译能信达雅,口语如广播员。所以,定的目标不太高,这样的话,是容易达到的。在此基础上,在能流利应付日常生活交流的基础上,以后就是活到老学到老了。

这个小系列的目的就是要在短期内,通过强化学习,让英语听力跨一个台阶。听力的提高,对口语的提高也是很好的铺垫。

尽管开始目标定的不是太高,努力程度的却不能降低。尤其是要在短时间内达到一定目标的话,更要加倍下功夫。过去的英语底子是优势,但在某种情况下,是劣势,例如发音习惯问题,有时纠正起来和从头学差不多,有时比从头学还难。
即使是在国内英语学的不错的同学,初到北美,英语的口语和听力开始也不是那么得心应手,也很有必要提高。


方式方法:

有的朋友问如何学习这个对话更有效,我觉得这样来。
不要投机,要脚踏实地。
对话里面有很多东西,从语素,到单词,到句子。先听,要作到能够分辨出音来;
跟读,是加强听力的辅助;通过跟读进一步熟悉里面的东西;
然后是模仿;这还是跟读,但重点是放在模仿上。
最后是在模仿跟读的时候给自己录音;自己通过自己的录音,同原读对照,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加以改进。

听/读/模仿/自己录音/对比/发现不足/再听/再模仿,然后把自己感兴趣的例句/对话背熟。

把对话都背熟写熟,其好处在以后会大大显现出来。 这样下一个月的功夫,会省去今后几个月的功夫。也有助于避免练了一辈子的英语,最后还是听不好,说不好的尴尬(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实例很多)。

为了方便大家的学习,这儿介绍一个笨办法。
这虽然称为“笨办法”, 确是成年人在某个阶段学习掌握英语的很有效的办法。

为了达到轻松背课文(所谓的轻松是指功夫下到了,不知不觉中就背过了)目的,试一试这个笨办法:把这一对话翻译成中文(在前面说的“听/读/模仿”的基础上),在此过程中,把不熟悉的单词及词组和惯用法掌握了,再看着自己翻译的中文译回英文;对照原文,将译错了的地方修改,包括单词,介词,冠词,甚至标点符号,凡是错的,都要重视,改正,读写几遍,然后再看着中文翻译回英文,又汉译英一遍,这一次出的错就少了;重复此过程,直到翻译的没有一点错为止。然后跟着音频一部分一部分再模仿着跟读;根据情况,可以再来一遍汉译英;然后再模仿着跟读;尽量模仿得像,其发音/语调/轻/重读/连读,模仿的尽量象。 下一步就是,想像这实际情形,把它当成自己的话复述出来。这时候,你就可能已经把对话背过了,你没有刻意的去背诵,但这样的功夫就让你轻松的把这些东西变成自己的了。

这时候还没有完,你要把你的录音让朋友听,给自己找不足;或放到网上,让大家给你检验,你会发现,有好多东西自己没有模仿出来,有些是因为自己的水平,自己根本听不出来的。

英语纠音也要静,敬,精。
要能静下心来学;要对自己的付出有所敬,珍惜自己的付出,收获多少自己都会心里平衡,劳动的果实保持的就久远。对同学老师尊重,互为师生,相互学习,英语高手不吝指教,学习者虚心学习。
精就是重要的东西,提纲挈领的东西要细琢磨完全掌握。在这样的学习气氛中这样地学习,也是生活的一种乐趣。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是客观现象。 ‘武无第二’普遍解释是无论如何,都能比出个第一。我们更推崇‘武无第二’的另一个含义,就是大家互相尊敬,互相惜爱,珍惜对方和自己付出的汗水,内心互相认为对方有第一之处。

把这个方法小结一下就是:
先把生疏的单词词组,读写几遍,然后再过渡到中英互译。
在翻译回英文的时候,不会的地方可以当时看英文原文,抄写上,再继续后面的。翻译完后,逐字逐句的对照,肯定发现很多不符合的地方,然后逐个改正。
翻译不是目的,通过翻译加深印象,帮助记忆是目的,所以第一二次翻译的不对都没关系。互译几次后,再多读几遍,就都对了。
再结合跟读,通过模仿,来掌握语音,语调,节奏,轻重读,和语气;最后完全变成自己的东西,拿出一句中文就能把对应的英文脱口而出。最后,在那个环境下,地道的英文张口就来。

学习方法有千千万万个,适合自己的是最好的,不同时期有不同适合自己的方法。这儿只是其中的一个建议,它不会包治百病,但对语言百病的治疗都有好处。

学英语也是螺旋上升的,学习新的东西可以巩固复习旧的东西,全部弄完这六课后,要再回头,进行一次循环;在从第一课开始,再这样弄一遍,三个大循环后,审视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

多练,勤练,会练。 这好似废话,但是,天上没有掉馅饼的,不下大功夫,就不能期望大收获。
还有一些学友,他们想下功夫,但不知道在哪儿下,怎样下。作为过来的人,知道这种渴求的迫切,特此在美语坛同朋友分享一下经验,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点帮助。

为什么选择略读作为重点介绍,主要是针对中国人说英语的‘chinglish’问题。中国同学音标和单词发音很清晰,但说出句子来让老外感到别扭,甚至听不懂。当地英文老师经常建议中国学生不要把每一个词说的都那么清楚,就是因为中国人说英语的语感不好(SPRACHGEF?HL),该略读的时候不略读,眉毛胡子一起抓,不分主次,不分轻重,按照讲中文的习惯来说英语,这是中国人说‘chinglish’的根源。

要知道汉语和英文两种语言的语言特点不同。
汉语是Syllable-timed language,也就是说,汉语按照音节来分配发音时间,音节越多,发音时间越长;英语不是,英语是Stress-timed language,英语是按重读音节的多少来分配发音时间的。重读音节多,发音所分配的时间就多。

为什么选择这个教材的六课作为突破口,因为这几课把这本书里重点介绍的有关略读的语言点都包括了,掌握了它们就等于学了全书了。另一个原因是考虑到到英语这个交流工具,听,说,读,写,各个方面都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大家不能把过多的精力都放在口语发音上,为了说好英语,其他方面也要坚强,例如词汇量,增加词汇量不单单是为了阅读,也是听力口语的基础。所以,通过少有的几课,能把该注意的语言点都覆盖掌握了,是较好的选择。


题外话:

学音标有必要吗?有。学语法有必要吗?有。学词法/句法/句型有必要吗?有。
但问题是怎样学,为什么学它们。我们正在这儿出生长大的孩子,谁是先学它们的,他们是在小学后期或者初中才开始有英语词法语法的介绍。音标的介绍根本是零(没必要学了,都用上了)。

我们成人在国内是没有这样的语言环境的,所以我们有必要借助音标,语法,词法,句法,句型这些工具来帮助学习英语语言。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掌握它就如掌握一个技巧;音标,语法等也是工具,是为掌握语言这个交流工具服务的。工具的掌握需要学习,但目的是为了使用。

我们到了国外,语言环境有了,但时间不够,没有小孩子那么多的时间优势和其它的学习优势,这也是为什么强调大家惟妙惟肖的模仿这个对话的原因,这样可以在段期内,接触大量的语言点。模仿的完全正确了,里面涉及到的语言工具,语言点也都掌握了,结合过去学过的语言知识,又可以用其来指导帮助自己今后的学习了。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要求把这个对话模仿的惟妙惟肖,背熟,写熟一点也不过分。知道这些你自己可能都争先恐后的这样试试呢,但不要只是试试,一定要这么做,不就是这六课吗,能花多少时间啊,但这样做后打下的坚实的基础对后来继续加强听/说/读/写/的益处,是大大超过现在的付出的。自己想想,是不是?

在这样的前提下,再有意识的参考一下,读一读,或让朋友/老师讲一讲有关音标语法句法方面的东西,收益会更大,是把自己会用的东西理论化了,更加深了自己在实践中学习的东西的掌握。这又是成年人学习的优势了。所以,音标语法句法应该这样学。

所有这些一开始都不是当成知识来学的,当成技巧,通过模仿,重复模仿来学到的,后来可以归纳为知识的东西,在理论上给自己一指导;这样就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学英语,也是学个明白英语。


所有跟帖: 

Very nice. Thank you Bill. -肖庄- 给 肖庄 发送悄悄话 肖庄 的博客首页 (106 bytes) () 07/27/2015 postreply 10:04:57

Thank you for your encouragement -billib- 给 billib 发送悄悄话 billib 的博客首页 (547 bytes) () 07/28/2015 postreply 09:28:37

加跟帖:

  • 标题:
  • 内容(可选项): [所见即所得|预览模式] [HTML源代码] [如何上传图片] [怎样发视频] [如何贴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