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J. D. Salinger -- with Love and Squalor

来源: zhuc 2010-01-29 14:53:18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652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zhuc ] 在 2010-01-29 17:43:52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塞林格是个传说,流传于崇拜他如崇拜神的读者中间。昨天,这个传说划上了一个句号。但是,谁知道这不是另一个更为离奇的传说的开始呢?这位《麦田守望者》的作者,拒绝他人入侵他的隐私,甚至为了捍卫自己不被打扰的权利将官司打到了最高法院。但是,人们还是热衷于谈论他和他的为数不多的作品。

我是在大学一年级初读 “The Catcher in the Rye”。开始读的是施咸荣的中译本,有我仰慕的美国文学专家董乐山的序。看了以后觉得“美则美矣,了则未了”。就又借了原版书认真地啃了一通。看完以后感触很复杂。书中描述的纽约和男孩寄宿学校都是我与我相隔千万里,几十年的题材,要感同身受很困难。但是,这是一本描述成长的书,少年主角Holden Caulfield和成人世界的格格不入和对于社会的愤怒打动了我。在读原本时,我发现这本书虽然语言很“糙”,出现了很多如”phony”和 ”goddamn”之类的词,但是其中的感情很真实。最感人的片断大概在于Holden偷偷去看他的妹妹,发现了心中贮藏的温情和爱。而那段解题的经典独白,关于Holden想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看护游戏的儿童,不让他们掉下悬崖的精彩片断,更不用我重述了。

如果说 “To Kill a Mocking Bird”中的Atticus是美国文学中英雄的典型形象,那么Holden就是一个Antihero的好例子。这两本书都对于我的成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我几年前决定读Master in Teaching (Language Arts)的学位也与它们有关。

真正进入了美国的中学课堂,我才发现《麦田守望者》的影响有多么深远。尽管它曾经被禁,尽管直到现在很多英语老师和图书馆员还不知道对于它怎么办,但是它已经销售了6500万册,而大多数读者是在青少年时期读的。不止一位学生告诉我,他们最喜欢的书就是 “The Catcher in the Rye”。他们甚至说,读这本书是个仪式,象征了你进入了生命的另一个阶段。我们在一起讨论过那些冬天池塘上的鸭子象征了什么,他们常常也引用那句著名的quote: ” Don't ever tell anybody anything. If you do, you start missing everybody.” 虽然这部书也影响过刺杀列农的Mark David Chapman,和试图刺杀里根的John Hinckley,但是更多的人读它,是读一个长大成人的故事,并且对照自己的成长过程。

Salinger的其他作品不多。由于我孤陋寡闻,很多没有读过,比如说我的同学向我竭力推荐的 “Franny and Zooey”。 不过我还是读了些他的短篇,如 “Nine Stories”。第一篇 “A Perfect Day for Bananafish”有点令人费解,让我想起了Edward Arlington Robinson 的 那首名诗 “Richard Cory”。看了评论以后才似乎明白了些二战的背景。而我最喜欢的是 “For Esmé -- with Love and Squalor”,一篇关于战争带来的伤痕和人与人之间友谊的故事。那位早熟的小姑娘Esmé让人怜惜不已。看完后很纠结地想,这个squalor怎么翻译好。“肮脏”?“污秽”?似乎都过头了点。还是宋志宏的译本厉害 – “怀着爱与凄楚”。

喜欢作品,必然对于作者感兴趣,虽然钱钟书说过:“如果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味道不错,又何必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而塞林格偏偏最怕出名。他遗世而立,隐居郊外。虽然他的以前的情人和他的女儿都写了关于他的回忆,人们对于他还是知道得那么少。如果你google他的images,大致只能找到一两张照片和画像。有一部电影叫做 “Finding Forrester”,Sean Connery 出演的那位避世的作家据说就是以塞林格为原型的。影片中有个理想的结局,作家和一位热爱写作的中学生成了忘年交。但是现实中的故事很令人失望:塞林格破例接受了一群中学生的采访。谁知道采访录登上了本地报纸的社论版。作者本人很生气,觉得被背叛了。从此他竖起高墙,坚拒来客。不过,关于他的传说到处都是,而最让人关心的是—他是否还在写作。塞林格最后一次出版作品还是在60年代。有人怀疑他用其他笔名在发表作品,但这样的猜想被一一否认了。有人说他一字不写,但是他的情人在回忆录中提起,他有整本整本的作品锁在柜子里。我们这些塞迷只好指望他的继承人能像卡夫卡的好友Max Brod一样,有怜惜之心,将佳作与众人共享。

让我用W. H. Auden悼念W. B. Yeats的诗句来结尾吧—

He disappeared in the dead of winter:
The brooks were frozen, the airports almost deserted,
The snow disfigured the public statues;
The mercury sank in the mouth of the dying day.
What instruments we have agree
The day of his death was a dark cold day.

所有跟帖: 

谢zhuc评述塞林格的《Catcher in the Rye 麦田守望者》,精彩好文。 -紫君- 给 紫君 发送悄悄话 紫君 的博客首页 (152 bytes) () 01/29/2010 postreply 15:04:05

主席好文 -doitthen- 给 doitthen 发送悄悄话 doitthen 的博客首页 (220 bytes) () 01/29/2010 postreply 16:11:33

Salinger隐居在N.H. -zhuc- 给 zhuc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1/29/2010 postreply 18:17:47

悲哉,塞翁竟已作古! -Carpediem- 给 Carpediem 发送悄悄话 Carpediem 的博客首页 (417 bytes) () 01/30/2010 postreply 01:01:31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