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predicament and ...

来源: 走马读人 2009-12-21 09:25:44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0 次 (2445 bytes)
范畴(Category)
[源自希腊词kategorein,字义为“指责,控告”]今天它一般是指思想、语言或实在的基本的和一般的概念。亚里士多德和康德对范围问题提供了经典的论述,尽管范畴在他们的思想中所起的作用很不相同。亚里士多德把这个术语引入到逻辑一哲学的语境中,意为“以某物去断言另一物”,或“述说某物[作某物的谓项]”。这样,他的范畴概念便与主一谓形式密切相关,范畴首先是各种谓词。在《范畴》和《正位篇》1.9中,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十类范畴:本体、数量、性质、关系、地点、时间、姿态、状况、活动、遭受。作为谓项的种类,它们揭示了主项得以存在的不同方式。因为每个范畴都有相应的一类存在,因此每类范畴也可以被看做是一类存在。某些范畴来源于普通的疑问句(什么,何时,何处,如何);其他一些范畴是从语法结构引申出来的(例如,主动和被动。)亚里士多德只在两个地方列出了十个范畴,其他地方他列得更少些,常以“等等”而结束。通过范畴的分类,亚里士多德说明了巴门尼德和柏拉图哲学中的许多困难,并且巨大地影响了形而上学的后来发展。
对于康德来说,范畴是我们必须借以构造和整理经验对象以使经验自身成为可能的纯粹非经验的知性概念。它们是把被直观的事物统摄于其中的概念,或对直观的综合给予统一的概念。亚里士多德列出了第一张范畴表,作为我们谈论世界的基本结构。康德复兴了亚里士多德的方法,但批评他对范畴的认定有些急躁。康德把穷尽地、系统地和确定地识别鉴定范畴作为他自己的任务。他相信,范畴产生于判断的行为,即判断中思维的逻辑功能。因为判断的行为就是要把诸表象带入统一,而范畴恰恰就是我们据以组织已有直观中的经验的纯粹概念。因此,范畴和判断的行为在这种意义上是同一回事:即两者都对直观的综合给予统一。在康德看来,有多少判断行为,便有多少类范畴。传统逻辑区分了四类判断,每一类包括三个“环节”(1)量:全称的,特称的,单称的。(2)质:肯定的,否定的,无限的。(3)关系:直言的,假言的,选言的。(4)样式:或然的,实然的,必然的,相应地,康德的范畴表包括四类范畴,每一类有三个成员:(1)量:统一性,复多性,总体性。(2)质:实在性,否定性,限制性。(3)关系:实体/偶性,原因/结果,主动与被动之间的相互作用。(4)样式:可能性/不可能性,存在性/非存在性,必然性/偶然性。在每个类别中,头两个范畴构成了二分法,第三个产生于它们的结合。这十二个范畴一起形成了思维的基本法则。
康德的范畴表一直是争论的主题。有些人赞成范畴应当来源于思维的基本原则,但提出要对它进行修订,或由于它没有被列举穷尽,或由于它并不反映逻辑的现代发展。对于其他批评者,对判断的哲学反思不仅是关系其基本结构,而且关心到词的实际用法,这样就要求非康德主义的确认范畴的根基。某些哲学家承认,范畴是我们用来使经验或语言成为可能的非经验概念,但他们力图在体系的上下联系之外来理解范畴。赖尔的范畴观看到了一组相对地无边际的范畴差别。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