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
前五识,也就是眼、耳、鼻、舌、身这五识。
第六识,意识。意识祂能够作思考、能够分别,并且祂能够了别五尘的粗相、细相,也能够了别法尘。一般我们所常听到的人家说“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这个心”,不管是在有语言文字的这个妄念之下,或者是说离开了语言文字的妄念,这都是第六识意识的境界;
第七识----末那识,有思量、作主、作决定的这个功能。时时作主,处处作主-。祂对于六尘的境界也是有所了别。
第八识如来藏。不动或 THAT/本心. 是不可言说的。同意你说的,内外都是祂,没有什么不是祂。祂却纤尘不染。不在幻象之中。。。
讨论:
我觉得体会到 THAT 是修行的目的。比如禅的明心。石凳兄说: ”见性“更好的理解是”现性“-----让本心在意识中显现、展露出来.。 得道,不是得到道,而是融入相洽于道。我觉得这大概是领悟That后,'道'融入存在和生活中。这点Eckhart Tolle 讲的很有用,有没有有悟都有帮助,建议: https://m.youtube.com/user/EckhartTeachings
南传是原始佛教,因为分支不同,汉传对南传误解深重。一般是根本不了解南传就谈南传。佛就是阿罗汉,只是名相不同。阿罗汉为:斩断了所有烦恼的人。南传当然要看到 '不动'。 '所有缘起的反面,就是不动',这才是初果。依赖不动,才可能有解脱。。。和禅的明心一样。不动也好,如来藏也好,本来就是无法言说的,还要区分什么?!
除烦恼的方法来说。我念过佛,修过内观四念住。个人觉得。内观四念住殊胜于念佛。原因很容易理解:有慧之定,方为真定。可惜因为对于南传的偏见许多人错过了这个殊胜的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