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讲述其父和家庭的经历本来是一个很好的回忆故事,但楼主把故事当成了一字不能改的"真实""历史",特别是还夹杂了楼主自己的私货,就把一部好经念歪了。仅就此文两个事例看看楼主写的是否真实。
楼主讲其父重乡情,乐于助人:
"在北京生活的几十年,家乡常有人来住在我家。无论是早先看病要钱,还是后来跑买卖求办事,或是再后来农村生活不错了来北京探亲旅游上学或路过,爸爸无一例外地热情迎来送往,待他们走时爸爸多少都要给予一些资助。" 帮助大伯、小学同学,帮助"安徽小保姆和他们的丈夫孩子兄弟姐妹和朋友们。"等,我相信刘先生会这样做。但楼主说,"老家早已没了刘姓家人,当年零星剩下的一些人,在大饥荒年代都饿死了。"
这是事实吗?如果家乡的家人都要饿死了刘先生会不尽力去帮助?没见楼主提及,倒见楼主提过"镇上的老人都可以证明房子的归属,并列举了他们的名字,希望政府趁老人还在快点调查办理。" 其他的人都在,就刘姓家人都饿死了?你还是在编。
楼主说,"九十年代初,台湾当局声称不准共产党去台,民主党派人士也在限制之列。爸爸不是共产党,但他是中国民主促进会的会员。只好再等一等。"
我告诉你一个事实,共产党员聂卫平92年就去了台湾访友下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