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实验:“表扬”与“鼓励”的差别有多大?(ZT)

本帖于 2015-03-22 10:32:27 时间, 由超管 wxc_lj_2019 编辑

斯坦福实验:“表扬”与“鼓励”的差别有多大?

文/波·布朗森 / 阿什利·梅里曼

来源:摘自《教养大震撼》

斯坦福大学着名发展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在过去的10年里,和她的团队都在研究表扬对孩子的影响。他们对纽约20所学校,400名五年级学生做了长期的研究,这项研究结果令学术界震惊。

在实验中,他们让孩子们独立完成一系列智力拼图任务。

首先,研究人员每次只从教室里叫出一个孩子,进行第一轮智商测试。测试题目是非常简单的智力拼图,几乎所有孩子都能相当出色地完成任务。每个孩子完成测试后,研究人员会把分数告诉他,并附一句鼓励或表扬的话。研究人员随机地把孩子们分成两组,一组孩子得到的是一句关于智商的夸奖,即表扬,比如,“你在拼图方面很有天分,你很聪明。”另外一组孩子得到是一句关于努力的夸奖,即鼓励,比如,“你刚才一定非常努力,所以表现得很出色。”

为什么只给一句夸奖的话呢?对此,德韦克解释说:“我们想看看孩子对表扬或鼓励有多敏感。我当时有一种直觉:一句夸奖的话足以看到效果。”

随后,孩子们参加第二轮拼图测试,有两种不同难度的测试可选,他们可以自由选择参加哪一种测试。一种较难,但会在测试过程中学到新知识。另一种是和上一轮类似的简单测试。结果发现,那些在第一轮中被夸奖努力的孩子中,有90%选择了难度较大的任务。而那些被表扬聪明的孩子,则大部分选择了简单的任务。由此可见,自以为聪明的孩子,不喜欢面对挑战。

为什么会这样呢?德韦克在研究报告中写道:“当我们夸孩子聪明时,等于是在告诉他们,为了保持聪明,不要冒可能犯错的险。”这也就是实验中“聪明”的孩子的所作所为:为了保持看起来聪明,而躲避出丑的风险。

接下来又进行了第三轮测试。这一次,所有孩子参加同一种测试,没有选择。这次测试很难,是初一水平的考题。可想而知,孩子们都失败了。先前得到不同夸奖的孩子们,对失败产生了差异巨大的反应。那些先前被夸奖努力的孩子,认为失败是因为他们不够努力。

德韦克回忆说:“这些孩子在测试中非常投入,并努力用各种方法来解决难题,好几个孩子都告诉我:‘这是我最喜欢的测验。’”而那些被表扬聪明的孩子认为,失败是因为他们不够聪明。他们在测试中一直很紧张,抓耳挠腮,做不出题就觉得沮丧。

第三轮测试中,德韦克团队故意让孩子们遭受挫折。接下来,他们给孩子们做了第四轮测试,这次的题目和第一轮一样简单。那些被夸奖努力的孩子,在这次测试中的分数比第一次提高了30%左右。而那些被夸奖聪明的孩子,这次的得分和第一次相比,却退步了大约20%。

德韦克一直怀疑,表扬对孩子不一定有好作用,但这个实验的结果,还是大大出乎她的意料。她解释说:“鼓励,即夸奖孩子努力用功,会给孩子一个可以自己掌控的感觉。孩子会认为,成功与否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反之,表扬,即夸奖孩子聪明,就等于告诉他们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这样,当他们面对失败时,往往束手无策。”

在后面对孩子们的追踪访谈中,德韦克发现,那些认为天赋是成功关键的孩子,不自觉地看轻努力的重要性。这些孩子会这样推理:我很聪明,所以,我不用那么用功。他们甚至认为,努力很愚蠢,等于向大家承认自己不够聪明。

德韦克的实验重复了很多次。她发现,无论孩子有怎样的家庭背景,都受不了被夸奖聪明后遭受挫折的失败感。男孩女孩都一样,尤其是好成绩的女孩,遭受的打击程度最大。甚至学龄前儿童也一样,这样的表扬都会害了他们。

鼓励是指鼓劲而支持,表扬则是指对一件事或品行的显扬、宣扬。

鼓励通常是针对过程和态度的,"爸爸看到你这学期的努力,为你骄傲!"表扬通常是针对结果和成效的,"爸爸看到你成绩提高,为你高兴!"

多鼓励,少表扬;多描述,少评价,可以避免孩子被表扬绑架,或输不起,未达目的而不择手段。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我的博客里转贴文章不多,这是其中一个。因为话题不符,以前没有转到这里。看到大家讨论孩子教育,就转来给有小孩子的朋友们借鉴 -吃与活- 给 吃与活 发送悄悄话 吃与活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22/2015 postreply 09:30:59

应该是鼓励比表扬好吧,表扬是对过去的认可,鼓励是给未来加油,都需要一点 -隔夜菜吃得香- 给 隔夜菜吃得香 发送悄悄话 隔夜菜吃得香 的博客首页 (188 bytes) () 03/22/2015 postreply 09:35:11

差别太大了,我以前没有意识到。所以觉得这篇文章好。也刚买了书的英文版,准备好好学习。 -吃与活- 给 吃与活 发送悄悄话 吃与活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22/2015 postreply 09:37:48

说个我自己的真事 -隔夜菜吃得香- 给 隔夜菜吃得香 发送悄悄话 隔夜菜吃得香 的博客首页 (1760 bytes) () 03/22/2015 postreply 09:59:32

有道理! -吃与活- 给 吃与活 发送悄悄话 吃与活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22/2015 postreply 10:14:09

我很喜欢Carol Dweck对Mindset的心理研究,道理很深,实践方法简单又很实用,我看过她写的所有的书。 -Lily168- 给 Lily168 发送悄悄话 Lily168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22/2015 postreply 09:40:13

你有没有问过你孩子,遇到别人欺负/侮辱时,除了向大人告状以外还有没别的办法? -Lily168- 给 Lily168 发送悄悄话 Lily168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22/2015 postreply 09:40:34

我从小不向父母告状,从来没有,一次都没有 -隔夜菜吃得香- 给 隔夜菜吃得香 发送悄悄话 隔夜菜吃得香 的博客首页 (340 bytes) () 03/22/2015 postreply 09:44:01

我的老大(10岁)告状,老二(8岁)身强体壮,光欺负别人了,还得教育他不要欺负人。前天脸破了皮,妈妈很在意,他自己不觉得是个问题 -吃与活- 给 吃与活 发送悄悄话 吃与活 的博客首页 (54 bytes) () 03/22/2015 postreply 09:52:32

男孩,我觉得和人打假不算事,不要太指责孩子, -longnv- 给 longnv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3/22/2015 postreply 10:21:10

我也这样认为。主要是避免小孩成为bully -吃与活- 给 吃与活 发送悄悄话 吃与活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22/2015 postreply 11:09:40

所以说东北人的儿媳妇难当嘛 ;-) -隔夜菜吃得香- 给 隔夜菜吃得香 发送悄悄话 隔夜菜吃得香 的博客首页 (215 bytes) () 03/22/2015 postreply 10:27:11

我媳妇只管自己的孩子,我妈还要去管人家的孩子:) -吃与活- 给 吃与活 发送悄悄话 吃与活 的博客首页 (21 bytes) () 03/22/2015 postreply 11:12:24

管人的人当然好当啦,那被管的可就难受死了 -隔夜菜吃得香- 给 隔夜菜吃得香 发送悄悄话 隔夜菜吃得香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22/2015 postreply 11:44:31

美国学校是社会的预演,丛林法则少不了。美国也是文明法治社会,所以了解游戏规则是必须的。 -Lily168- 给 Lily168 发送悄悄话 Lily168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22/2015 postreply 11:03:43

说得对。他们学校要求别人动手你要报告老师,如果还手,也要受罚。两个孩子都比较老实 -吃与活- 给 吃与活 发送悄悄话 吃与活 的博客首页 (54 bytes) () 03/22/2015 postreply 11:17:26

青少年中有潜规则,学校的条文有时不起作用。比如bulling,告诉老师,就被同学看不起。所以孩子一般牙齿打落吞肚里。 -薛成- 给 薛成 发送悄悄话 薛成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22/2015 postreply 11:27:23

说得是,应该及时与小孩交流,防止他们受了欺负而又没有办法解决问题 -吃与活- 给 吃与活 发送悄悄话 吃与活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22/2015 postreply 11:30:07

丛林规则就是适者生存。其实美国的孩子还是欣赏有血性的男子汉,只要不欺负别人就好,不能逆来顺受。 -薛成- 给 薛成 发送悄悄话 薛成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22/2015 postreply 11:33:47

同意,薛老师经验丰富,要多多分享经验啊 -吃与活- 给 吃与活 发送悄悄话 吃与活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22/2015 postreply 14:26:36

谢谢分享,还有什么好书值得推荐吗,非常感谢 -吃与活- 给 吃与活 发送悄悄话 吃与活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22/2015 postreply 09:59:47

UPenn的Martin Seligman写的一系列有关“习得无助”,“习得乐观”的书不错,他是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 -Lily168- 给 Lily168 发送悄悄话 Lily168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22/2015 postreply 11:08:59

好,要看看,多谢 -吃与活- 给 吃与活 发送悄悄话 吃与活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22/2015 postreply 11:13:54

好,谢谢分享! -闽姑- 给 闽姑 发送悄悄话 闽姑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22/2015 postreply 09:50:50

有机会也介绍一下教育孩子的经验,我很需要这方面的科普 -吃与活- 给 吃与活 发送悄悄话 吃与活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22/2015 postreply 10:01:38

我最没有教育孩子的经验.学习上我是羊妈,从不推.我的观点甚至是很反动的---学不了的逼也没用. -闽姑- 给 闽姑 发送悄悄话 闽姑 的博客首页 (2422 bytes) () 03/22/2015 postreply 11:30:03

多谢闽姑分享经验。你的观点我很赞同 -吃与活- 给 吃与活 发送悄悄话 吃与活 的博客首页 (641 bytes) () 03/22/2015 postreply 14:17:38

顶好文,学习了! -夏日怡心- 给 夏日怡心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3/22/2015 postreply 10:30:12

很好的实验,也相信聪明和努力有不同的结果,但怀疑仅仅通过这样的规模的实验能有这样明确的答案 -lisi- 给 lisi 发送悄悄话 (452 bytes) () 03/22/2015 postreply 11:14:27

有次听加拿大教育家的讲座,事后,有人说,他自己在家里根本不是这一套教育孩子。实验和真实会有差距。 -龄龄妈妈- 给 龄龄妈妈 发送悄悄话 龄龄妈妈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22/2015 postreply 12:52:53

中国有个出了很多书的儿童教育学家,也遇到这个问题,好像孩子进了局子。 -lisi- 给 lisi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3/22/2015 postreply 15:06:29

象这样的实验,大规模不容易做,这样的规模还是可以得出结论的 -吃与活- 给 吃与活 发送悄悄话 吃与活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22/2015 postreply 14:28:47

我想起大学里上过的心理实验课,一般这样的实验都是符合标准才敢确定结果的。也一定包括了误差系数。所以可信度是高的。 -龄龄妈妈- 给 龄龄妈妈 发送悄悄话 龄龄妈妈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23/2015 postreply 09:07:36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