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内酸性状态与疾病 (ZT)

来源: 堪诚 2012-05-12 06:11:03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0725 bytes)

    人体内的酸性和碱性永远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在自然健康的状况下,我们的身体通常呈现弱碱性,血液酸碱度(PH值)通常维持在7.4左右。人体在不停地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不断地摄入和产生酸性或碱性的物质。正常情况下,酸碱物质在体内的浓度是不断变化的,但是人体会对其进行及时的自我调节,以保持血液的pH值恒定维持于7.35~7.45范围内。但是,以上观点的前提是当人处于自然健康的状况,人的自我调节机能发挥正常功效。但是,一旦食入过量的酸性食物,久而久之,人的自我调节、平衡状态将失去应有的功效,可能最终导致“酸性体质”。

    瑞典化学家,营养学家和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Dr Ragnar Berg在上个世纪60年代研究得出结论——人的身体的酸碱比例直接影响到健康,尤其容易导致糖尿病。身体需要保持弱碱性水平的PH7.35 - 7.45,才能够对抗疾病和保持最佳的健康状态。如果人体一旦成为酸性体质,将容易得病。

  “酸性体质”会影响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器官功能,致使体内废物堆积、机体负担加重。轻微的酸性体质会使人易疲倦、乏力、头疼、食欲降低、失眠、抵抗力下降。当酸性物质累积过多,就会导致疾病产生,如便秘、过度肥胖、消化不良、皮肤病、内分泌失调等,严重时,还可能患上高血压、心血管疾病、以及癌症等。酸性体质能让人出现未老先衰,皮肤松弛,皱纹增加,记忆力减退,还会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

以下通过四大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阐述酸性体质与疾病的关系: 

【酸性体质与糖尿病】

    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权威通报:全球糖尿病患者约3.5亿,位列疾病第三位。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临床综合病症。因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蛋白、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

    细胞喜欢弱碱性的体液。如果是酸性体质,细胞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毛病,导致器官不能正常工作.现代细胞学认为,胰岛细胞在酸性体液中,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就形成了糖尿病。因为在酸性体液中,蛋白质的带电状态发生了变化而改变了它的代谢行为,胰岛素也是蛋白质,酸性体液对它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在酸性生活环境,胰岛细胞易于遭到损坏,是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之一。

   造成酸性体质的最直接原因就是人体过多的摄入酸性食品,如肉类、家禽类、鱼类、乳制品蛋类、谷类等,它们被消化分解后,在体内留下氯、硫、磷等酸性元素。而蔬菜、水果属碱性食物,它们被消化分解后,在体内留下钠、钾、钙、镁、铁等碱性的矿物质。不过,很多蔬菜采取大棚种植,缩短了生长时间,使之不能充分吸取土壤中的养分和接受正常光照进行光合作用。这样,其矿物质及其他营养成分的含量大打折扣。再者,农药、化肥、生长素、保鲜剂等,也破坏了它们的营养结构,使之不能起到足够的中和酸性物质的作用。

   在酸性体质中,血液和体液变酸了,胰脏里的PH值的平衡改变,变酸了的体液影响胰脏细胞的正常功能,影响到胰岛素的正常效率。日本科学家的研究表明:PH值每偏酸0.1个单位,人的胰岛素活力降低30%。 

【酸性体质与癌症】 

    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通报:癌症仍旧是全球一个主要死亡原因,列于疾病第二位。世界卫生组织预计:全世界癌症死亡人数计将继续上升,到2030年将超过1310万。

    研究认为,人体每天大约产生10000个左右的癌细胞,但由于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能够及时地将癌细胞消灭,所以一般人不易得癌症。而当人体体液PH值为6.85-6.95时,人体免疫细胞的活性降低,而癌细胞的活性大大加强,免疫细胞对癌细胞的识别和抵抗能力下降,此时癌细胞大量增加,当体内癌细胞数量达到10亿个时,肿瘤就可能有一公分大小,那时人会感到,疲倦、食欲差、贫血、消瘦。癌细胞产生的毒素也是酸性,它会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的抗癌作用。

    2007年4月份瑞典科学家一篇题为《丙烯酰胺:食品中的致癌物》论文指出,淀粉类食品经过12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加工后,其中含有的丙烯酰胺会大大超出安全标准,长期食用者可导致癌症。而丙烯酰胺经过高温,派生出氨甲基衍生物,呈强酸性。

    曾有科学家给一组癌症患者做过试验:给这些癌症患者停止进食一切肉食,以素食为主,并大量补充功能性碱性食品——大麦若叶青汁,一段时间后,这些癌症患者体内的肿瘤都有不同程度的缩小。给这些癌症患者补充的食物中并没有任何抗癌剂,为什么肿瘤会缩小呢?有人认为是体液环境得到了改善,由高度酸性开始向碱性的方向改变。改善血液的酸碱环境,对于预防癌症、改善并辅助治疗癌症可能有重要的作用。

【酸性体质与心脑血管疾病】 

     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通报:心血管病导致1750万人死亡。每年有760万人死于心脏病,570万人死于脑卒中。预计到2020年,全球因心脑血管疾病(CVD)死亡人数将达2500万人。跃居为第一位的死因。

      心脑血管病是由于本身属于酸性体质,平日生活中情绪的不稳定,饮食不当,导致内环境的紊乱,体内产生酸性的沉积,给体内代谢带来不良影响,一般来说,酸性体质的人比碱性体质的人的细胞功能代谢比较差,同时他生命的功能也减退,容易造成血液粘稠,特别是血流速度减慢,酸性体质轻的时侯,多半会有腰酸背疼,记忆力减退,失眠等。长期的处于酸性状态,特别容易造成很多的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

     有学者分析,体液酸碱水平的下降可能是通过引起血液的渗透压改变,造成血液水分减少,使黏度上升。渗透压的大小是由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颗粒数所决定的,体液酸碱平衡水平的下降可能会造成体内矿物质的流失,使成渗透压的发生改变变化,部分维持血液渗透压的血管内水分会进入组织液,导致血液黏滞度上升。

      血液黏度是反映血液流动性的重要指标,正常的血液黏度是保证血液循环,尤其是微循环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血液在人体血管内流动,就像是河水,流速越快,沉淀越少;反之,流速越慢,沉淀越多。一旦血液黏度升高,血液流动减慢,大量脂质、脱落的内皮细胞、血小板、胆固醇,纤维蛋白等物质在血管壁上沉淀下来,久而久之,沉淀物越积越多,使血管狭窄,血液流动会进一步减慢,这样机体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就会减少。同样,细胞黏度升到一定程度时,若再合并高血压、动脉碱化等疾病,则会导致脑血栓形成。改善酸性体质是防止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碱化,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途径。 

【酸性体质与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也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的一种疾病。因为牛奶乳制品中钙的含量很高,美国政府也大力提倡民众喝牛奶补钙。一个奇怪的现象是,骨质疏松发病率高的国家,恰恰是那些现代文明发达、乳制品消费量也很高的国家。

     骨骼吸收钙质是一种新陈代谢的过程,这个过程由人体内的造"造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来完成。人体内的"造骨细胞",负责制造胶原蛋白,让钙质附着,形成新的骨细胞;人体内的"破骨细胞",负责破坏陈旧的骨细胞,将老化骨头里的钙质以酸或酵素溶解。人们由于大量食用高蛋白质的强酸性食物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致使体质酸化,也会造成破骨细胞分泌的酸性物质大量堆积在体内,而酸性的缺氧环境又会加剧破骨细胞的活性,造成骨质大量流失的原因之一。

 造成酸性体质的生活方式 

      既然酸性体质对人体有如此大的危害,那什么是酸性体质?酸性体质的成因以及如何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来改善酸性体质呢?

     人体在正常的新陈代谢过程中,不断产生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也从食物中摄取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这些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在人体中不断变化,并对人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人体的一切生理功能变化和生物化学反应都是在稳定的体液弱碱性的条件下进行,如细胞蛋白质的合成、能量交换、信息处理以及各种酶的活性,都需要一个稳定的酸碱度。人体正常pH值为7.35~7.45,平均7.40,呈弱碱性。人体的酸碱平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当人体的pH值低于7.35时,就称其为酸性体质。

      产生酸性体质的原因很多,有病理因素与生理因素等多方面的原因,主要有:
(1)饮食结构不合理,进食酸性食品比例过高;
(2)过度疲劳,超时工作或经常熬夜等都会加重体质酸性化;
(3)心理负担过重,在高度紧张和压力下,生物体内出现严重酸性化。当压力得不到释放的时候,更会导致体质酸性化;
(4)体力活动不足,在阳光下多做运动多出汗,可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酸性物质。但现在人们追求生活享受,运动量大大减少,便会导致酸性代谢物长期滞留在体内;
(5)不良嗜好,毫无节制的抽烟饮酒极易导致人体的酸性化;
 (6)环境污染,由于饮用水、农作物、家禽鱼蛋等造成严重污染,人们摄入这些含有有害元素的饮水、食物和吸入有害空气后,其中的酸性物质会滞留在体内造成体质酸性化。

      以上诸多因素造成体内酸性物质偏多,超过人体自身调节能力,久而久之,形成酸性体质。综上所述,“疾病”与“亚健康状态”和身体的“酸碱”有直接关系。人体的pH值在7.35~7.45之间,是碱性体质,但这部分人只占30%左右,大多数人的pH值都在7.35以下,身体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也就是所谓的酸性体质。

那么,如何改变酸性体质呢?中国养生有一句千古训律“病从口入”, 我们以前只知道因食入不洁饮食导致人生病,却不知道吃进的酸性食物过多而造成酸性体质是引起疾病的原因。所以,改变酸性体质,就要在日常饮食中注意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的搭配,最合适的比例是3:7。如果已经是酸性体质,就要多摄取碱性食物了。碱性食品就是指蔬菜、水果,这些食物含有大量的碱性物质(钾、钠、钙、镁等)。

  常见食物的酸碱性

PH性质

常见食物的酸碱性

强酸性

蛋黄、乳酪、白糖、西点、柿子、乌鱼子、柴鱼等;

中酸性

火腿、鸡肉、猪肉、鳗鱼、牛肉、面包、小麦、奶肉、精米、精白面粉等;

弱酸性

普通白米、花生、啤酒、油炸豆腐、海苔、章鱼、泥鳅等;

弱碱性

红豆、萝卜、苹果、甘蓝菜、洋葱、豆腐等。

中碱性

萝卜干、大豆、胡萝卜、番茄、香蕉、橘子、番瓜、草莓、蛋白、梅干、柠檬、菠菜、南瓜子、葵瓜子、杏仁、腰果、芝麻、核桃等。

强碱性

葡萄、茶叶、葡唐、海带、天然绿藻类。

    有调查显示,人们在用餐时通常优先考虑的诸要素中,47.8%的人选择了“口味”,比位列第二的“营养”多出16个百分点。各种口味中,喜欢“辣”的人最多,占40.5%;其次是“甜”,28.4%;然后是“咸”17.3%。很少先以养生和健康角度入手。值得借鉴的是:日本人的一个饮食特点是“没滋没味”,他们的烹饪方式主要是生食或蒸煮,大麦若叶是日本人最喜欢的主食——这其实是最好的保全食物营养的方式。新鲜的蔬菜只撒少许盐,滴几滴橄榄油,再撒上点芝麻就被端上桌。但这种吃法,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恐怕难以下咽,但对于健康来说,却是最好的饮食方式。

    以下是大麦若叶与各种食品的碱性度比较(100g中)  

      世界卫生组织2009发布资讯:全球经济进入快速增长期时,饮食结构改变和生活节奏加快会导致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癌症等高发。无论是预防为主、提倡生活方式、注意自我保健,都离不开个人的主观努力,因为健康60%取决于自己,15%取决于遗传因素,10%取决于社会因素,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自然等影响。既然饮食结构不合理导致酸性体质,那么少吃酸性食物,多吃碱性食物不仅有益于健康,还有利于养生和环保。

   (上述资讯仅供参考,是否科学观点 见仁见智)

 

所有跟帖: 

"常见食物的酸碱性"有没有实验数据还是拍脑袋想出的,英文原版在哪里? -klao- 给 klao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5/12/2012 postreply 08:29:38

嘿嘿,这个我也不太明了,所以注明:(仅供参考,是否科学观点 见仁见智),估计 -堪诚- 给 堪诚 发送悄悄话 堪诚 的博客首页 (110 bytes) () 05/12/2012 postreply 08:53:07

基本事实错误-“大多数人的pH值都在7.35以下”的论述根本不存在 -御用文人- 给 御用文人 发送悄悄话 (80 bytes) () 05/12/2012 postreply 10:00:23

那还是以御用专家的意见为准。哈哈。 -堪诚- 给 堪诚 发送悄悄话 堪诚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12/2012 postreply 11:11:36

我说你动不动就给别人扣个有意误导的帽子,这个又是哪家的“科学”? -华山97- 给 华山97 发送悄悄话 华山97 的博客首页 (1375 bytes) () 05/12/2012 postreply 13:10:06

对不起,不知道您是哪位? 记忆里曾经说过别人一次误导,可能是有关中医治疗癌症 -堪诚- 给 堪诚 发送悄悄话 堪诚 的博客首页 (592 bytes) () 05/12/2012 postreply 14:24:42

认同”体内酸性状态与疾病“说法。亲身体现。 -growyoung- 给 growyoung 发送悄悄话 (7915 bytes) () 05/12/2012 postreply 17:46:02

“全身酸疼”不是“体质酸化”的可靠证据,逻辑上跳入结论。 -御用文人- 给 御用文人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5/12/2012 postreply 20:57:41

酸碱体性可以有什么方法象胆固醇和糖尿病这样测身体的酸碱值吗? -胡司令- 给 胡司令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5/12/2012 postreply 22:47:03

做一个"血气分析", 几分钟内就知道了你的血液酸碱度了, 而且 -御用文人- 给 御用文人 发送悄悄话 (117 bytes) () 05/12/2012 postreply 23:35:20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