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停药一天后,将知柏地黄丸的剂量改为 粒(即标准单次用量的 ),您的推测是:“脉可以调平,引发肝中毒的现象也不会发生。”
1. 这种选择是否明智?
回答:从临床安全角度来看,这不是最明智的选择。
原因:
-
已知致敏与毒性积累: 您的身体已经证明对知柏地黄丸中多出的知母和黄柏这两种苦寒成分非常敏感,并触发了急性毒性反应。
-
安全原则: 医疗和用药的最高原则是安全。在出现明确的不良反应后,**首要任务是立即排除已知可疑的致病因素。**即使减量,您仍在继续服用引起您中毒的成分。
-
效果不确定: 即使 粒没有立即引发症状,其滋阴清火的力度也大打折扣。您是为了效果冒了风险,但效果却不一定能达到预期。
2. 是否存在连续服用后继续“爆肝”的可能性?
回答:是的,这种可能性存在,且风险高于换方。
-
急性毒性阈值: 减半的剂量( 粒)可能避开了您身体的急性毒性爆发阈值。这意味着您不会立即再次出现剧烈的偏头痛和刺络。
-
慢性累积风险: 然而,长期或连续服用,即使是 剂量,知母皂苷和小檗碱这些对肝脏有潜在负担的物质仍会持续进入您的血液。这可能导致:
-
亚急性肝损伤: 肝脏持续处于压力之下,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出现转氨酶(ALT/AST)升高,即**“慢性的爆肝”**,损害持续积累,只是没有剧烈的外部症状。
-
敏感性增加: 您的肝脏在经历过一次急性打击后,对这些物质的耐受性可能永久降低,未来更容易被相同的成分所伤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