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 亲历加拿大失能老人照料体系
所有跟帖:
•
他妈住的就是我说过的long term care 算住院 都免费 住几个月还不自理 就转护士中心了
-hhhh-
♀
(116 bytes)
()
11/13/2023 postreply
20:54:41
•
加拿大是老人的天堂
-Joe2013-
♂
(0 bytes)
()
11/14/2023 postreply
08:11:51
•
我在老人院做过,那里也有短期康复的病人,医院做康复排期,的确看年龄身体状态的。
-tiger00-
♀
(418 bytes)
()
11/14/2023 postreply
10:28:07
•
我住过这样的地方 满意!就是医院饭菜我不爱吃 所以我总让老公买中餐 我老公说医院饭菜好吃
-hhhh-
♀
(69 bytes)
()
11/14/2023 postreply
15:42:56
•
加拿大制度对弱者(老人和穷人)好,但钱是来自税收,正在工作的人上税也高,收入边际税可达50%以上,还另有购物消费税,所以
-最西边的岛上-
♀
(2270 bytes)
()
11/14/2023 postreply
06:21:21
•
人少是没有办法的,加拿大是典型的劫富济贫社会
-ephd-
♂
(108 bytes)
()
11/14/2023 postreply
06:26:11
•
很多欧洲发达国家是和加拿大做法类似的。
-最西边的岛上-
♀
(0 bytes)
()
11/14/2023 postreply
06:29:29
•
美国这方面做得更离谱。
-pickshell-
♀
(0 bytes)
()
11/14/2023 postreply
07:02:10
•
劫富济贫是表面上的,实质上还是剥削底层。中产阶级一般都有房产,自住房产升值部分不交税,
-6thsense-
♀
(342 bytes)
()
11/14/2023 postreply
10:04:38
•
加拿大自住房升值是不用上税,但自住房的贷款利息也不能抵收入税呵。
-最西边的岛上-
♀
(0 bytes)
()
11/14/2023 postreply
10:25:43
•
不能啥便宜都占,占了大便宜就感恩吧。看看人家那些买不起房的,看着房价越涨越高,找谁说理去?
-6thsense-
♀
(0 bytes)
()
11/14/2023 postreply
10:50:49
•
对对对,非常感恩!所以37年在加拿大高兴上税,不弃不离,与伊白头到老,地久天长!
-最西边的岛上-
♀
(0 bytes)
()
11/14/2023 postreply
12:18:53
•
在大多地区医院工作,看多了就知道免费医疗有多重要。
-tiger00-
♀
(801 bytes)
()
11/14/2023 postreply
10:17:19
•
美国marginal tax虽低,加上健保月供和copay也不低了,对中产来说可能更高;还有我认识的在美国的朋友很少看病
-玻璃坊-
♂
(35 bytes)
()
11/14/2023 postreply
14:35:20
•
从人均健保花费看,美国是西方国家最高的,远高于第二;所以美国健保系统其实是最不靠谱的,而且美国人均寿命也是西方国家最低的
-玻璃坊-
♂
(27 bytes)
()
11/14/2023 postreply
14:37:27
•
我也在加拿大,没亲身体验过这位博主的经历,不过总体感觉加拿大比美国好,比欧洲比如荷兰还有差距
-玻璃坊-
♂
(0 bytes)
()
11/14/2023 postreply
12:40:00
•
周围所有经历过大病的都说加拿大好 不耽误
-hhhh-
♀
(0 bytes)
()
11/14/2023 postreply
15:44:38
•
这个我也有经历。真正的急诊都是马上做检查并马上转到专科医生,从来没有耽误治疗
-玻璃坊-
♂
(61 bytes)
()
11/14/2023 postreply
16:27:22
•
是的,我周围的得了大病的也这样说,连生孩子的都这样说。
-窗外白雪-
♀
(0 bytes)
()
11/14/2023 postreply
17:24:07
•
俺有个朋友肾透析期间看急诊,医生15分钟之内肯定见他,其他人急诊等3+小时!
-maple1997-
♂
(0 bytes)
()
11/14/2023 postreply
16:36:00
•
因为有些“急诊”不是真的急诊,所以分诊护士把这些排到最低、有些人等不及就走了
-玻璃坊-
♂
(0 bytes)
()
11/14/2023 postreply
17: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