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聊了房市当下的状况,可负担性达到了历史最低水平。
上周,川普表达了他的重视,想于秋季把住房危机列入国家紧急状态。国家政府职能里,最基本的就是保证国家安全(战争),保障民众安全(瘟疫,饥荒),之后才轮到搞好经济等等。衣食住行,属于基本民生。
至于住房是否严重到要进入国家紧急状况,我倒不觉得,虽然我承认住房市场里目前已现危机。
上回我写到了目前的房市波诡云谲,住房危机存在多样性和复杂性。那么冷热病该怎么治,哪种药既能治冷又能治热?只能分而治之才能解决问题。川普可没说清楚。或许川普的药方下来,建商和等着买房的民众高兴了,而房主们却痛苦了,地主们害怕了。
用个等式举例,先让看官有个慨念。可负担性是由“收入/房屋价格/持房成本”决定,假如,一个地区的平均收入为每月三千三,人们能花在住房上的钱为一千。
1000=800(还贷)+200(税保险等等)。等式右边小于1000,表示可负担性高,大于1000表示可负担性低。
那么,要改变可负担性,可以是改变左边,收入增加,也可以改变右边,房价和利率降,持房费用降。
我们知道,即使国家紧急状态下总统有更大的能量下总统令,收入这块儿也只能跟从经济好坏,政府直接撒票子从来都只能是权宜之计,不具可持续性。总统令也不能触及到私有财产,直接命令房主们把卖房价降下来,只能围魏救赵,让建商多建房,建出百姓能负担得起的房,即能够通过帮助建商降低建房成本而实现(政府能做的包括提供更多的政府拥地,简化并加快审批流程,税务优惠---包括对进口建材的征税等等)。看到这里,拥有多套房产的地主们是否心里开始犯嘀咕了,这并不能帮助我的房产增值啊?这是要让房价降下来呀。
没错,让房屋降价,提高可负担性,正是政府想做的事。所以,上周我看到此消息第一时间的反应是应该降利率,降保险,降地税,这同样能改善可负担性。这是站在地主的立场的希翼。房价等式里,房价能随利率和持有费用的降低而升高。
经历了周围房屋大生产运动的地主们几乎要喊出来了,这这这,就目前这库存和销售量,大量的新建房积压,消化已经很难,给建商好处让建商再多建房,这不是要加速死亡步伐么?
没错,目前美国的房屋危机里,包括不平衡性,冷热病,冷的冷死,热的热死。只能建在对的地方,才是对症下药。 可惜,这个矛盾由来已久,想把密集地方的人口分流到人口稀少之地,下总统令毫无用处。(中国的知青们如今还咬牙切齿)
可是,有些事并不以人的意愿而改变。最近两房(记得次贷危机时,政府买单才保住了两房,私有化后利率会如何走?私有化,即做生意,投资人是以赚钱为目的,肯定不是做慈善,且行且看)与顶级建商的股票大涨,表示许多人看到了机会。这个机会,谁是输家谁是赢家?我希望谁都不是输家,建商吃肉,地主们能喝点汤,而别是建商吃地主的肉。
建商能做些什么呢?在房屋大生产运动地区,目前建商积压了大量新房,用各种方式清货,平均降价幅度已近10%,折扣大的可达20%。早在两年前,我就开始关注新房开工和批准量的数据,也很想了解建筑成本(可惜我发几次帖,也没得到建筑成本数据,或许坦里缺乏懂行的网友,或许懂行的网友对坛子失去了热情),我的目的就是想看建商建房的可持续性,以推测未来房市可能的进程。因为,建商如果能赚钱,就会持续建,赚不到钱,自然就会停止建房,如同次贷危机时,几乎所有建商都停建。
我看到一份Lennar近几年的数据:
新建房数量一直上升,且盈利颇丰,毛利都是两位数,虽然我并不知道这家公司是如何做到的(希望有高手为我们分析一下),在政府没有额外支持的情况下,就能生存且发展,即使对买家给出了很多优惠和折扣,若政府进一步给予优惠,那么,新房的售价依然能够保持现在的低价位且可能进一步下调。这只是理论上的逻辑,不过,若真沿着这个逻辑走,成屋自然就会跟随走低,或许政府就是这么希望的,杀死房价这只大老鼠,非但不会同情,反而会弹冠相庆(我两年前的话)。
这篇并不是地主们喜欢看到的,我自己也不喜欢(目前我个人资产70%在房产上),我只是比较冷静,即使直面的是鲜血。房产的走势受诸多因素影响,我分析这些因素,不是为了把自己吓着,而是为了增加判断。目前,我依然在关注市场,遇到对的目标,我依然会买进或卖出。
原本计划是这篇写具体市场,只能留到下篇再写了。
再次倡议,大家积极参与讨论,即使盲人,摸象的人多了,还原大象的机会就更大。也希望房产经验丰富的前辈们能发言,在这迷茫时期,微豆烛光,亦亮亦华,弥足珍贵。